片断:当下.历史研究已不再局限于对历史可实的探讨、而是需要一种更富批判性和更具分析能力的眼光重新审视往昔历史思想,以期真正达到“评判过去一教导现在以利于未来”之付界。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史学与史学思想的人已不仅仅是历史学家了,而是关心人类命运的知识分子拜你_证言.历史学和且他学料一样.在记遇到令球化的问题.全球化在本质上寻求的是共性.因而也就忽略了个性,这种个性表现在史学上就是民族性,也就说全球化迫使历史学家注重普遍史的研究。从时间上看,历史编撰的产生是早于民族国家的,但自民族国家产生以后,历史编撰与国家认同就紧密结合在一起了、史学为国家服务、国家资助史学、两者互为依存、携手共进。如果全球化仅仅涉及到经济领域,那么史学是有权利规避这一运动的,但是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涉及到方万面面,甚至出现了否认民族国家存在的倾向,因止匕也出现了否认民族史学存在的倾向。尽管这只是各别极端现象而已,但这种个别现象也折射出全球化的一个侧面,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同时是话语全球化的过程.自然也是史学思想的全工求化过程。因而也就需要重新定义共性与个性.重新叙述地方史(民族史),重新叙述世界史(普遍史)。事实情况却是,不管是西方的历史学家也好,东方的历史学家也好,他们大多都是以自身的文化背景进行历史解释,不了解也不愿了解其他民族国家的历史经验.把自己的结论当作是有普遍意义的,事实上窒息了历史经验的多元化.徒增历史思想的贫穷化。因而,解决这两者之间张力的最佳办法是进行历史思想的比较研究。这种比较研究,首先要注意是事物之间的可比性,我们在这里不考虑历史比较研究的具体类型.只从时间的可比。隆和内容的可比性来考察为什么中西文学思想比较研究在历史学领域内富有在哲学意义上、古代世界几大文明起源地在时间都是相同的、苏美尔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和希腊文明在文明史上的地位不分高下,但是为什么人们唯对中西比较情有独钟呢?剑桥大学古代哲学和科学教授劳埃德,对中西古代文明有着独到见识,近年来一直从事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的比较研究,成果斐然。出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