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出版研究论文集的时机,我想向读者介绍这个在国内外著名的儒学基地,作为我的序言。 曲阜师范大学创办于1955年,那正是我国教育大发展的年代。经过专家论证,当时的山东省政府认为山东高等教育的布局,有必要在大教育家孔子的故乡曲阜创办一所新型师范院校。筚路蓝缕,曲阜师范学院在第一年便建立起来。我是在1957年8月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这所新学校任教的。一提到孔子和儒学研究,我便情不自禁地想起在这所大学建设儒学基地的艰难历程。 曲阜师院的第一任院长是高赞非先生。当时省政府请他出任设立在孔子家乡的师范学院的院长,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在这里建设起山东省的儒学研究基地。因为他是梁漱溟和熊十力的早期弟子,素来重视儒学研究。在1962 年出台“以阶级斗争为纲”以前,儒学研究的学术环境是相当宽松的。建院之初,他逢会必讲在曲阜设学的宗旨之一就是要担负起在国内推动儒学研究的使命。当时的措施之一,就是把儒学的研究课题分配给社会科学各系来承担,并开始对曲阜儒家文化资源的系统调查,大量搜购和搜集儒家文献是图书馆和各资料室的基本任务。还组织大学生全面抄录广布于曲阜的碑刻,参与孔府档案的研究与整理。日积月累,所集儒家文化资料十分可观。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里已经成为全国儒学资料中心之一。 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的前身是1979年成立的孔子研究室。早在建校之初,曲阜师范大学就成立了孔子研究会,组合力量,从事研究。“文革 ”结束后,适应当时的大好形势,曲阜师大希望在孔子、儒学研究上做出更大贡献,于是整合力量,成立了孔子研究室。至今已经走过了二十五年的历程。 1983年,为了加强这里的儒学研究,当时的曲阜师院党委书记赵志浩同志又在孔子研究室的基础上正式建立了孔子研究所,我被任命为第一任所长,并拨款购置了两套文渊阁版的《四库全书》,将其中一套留给新建的孔子研究所使用。现在的曲阜师大孔子文化学院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这里集中了一批专门从事儒学原理、中国儒学史和整理儒家文献以及研究“三孔”文物古迹的学者,形成了以专业研究人员为中心,全校文、史、哲、政、经、教、艺等专业共同协作研究儒家文化的新格局。现任学校党委书记宋焕新同志接手学校领导工作后,大大扩展了学校的规模,学校师生员工已经接近三万人,并在日照海滨建起规模宏大的现代化的分校,使国内外来此研究和进修儒学的学者能够得到曲阜与日照环境的古典美与现代美的双重陶冶。 1985年,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我曾献出青春年华的曲阜师院,被调到省里做社科院院长,但我并没有和曲阜师院脱钩,依然带了两届硕士研究生,直到1990年后我改任省社科联专职主席时才辞去导师职务。在漫长的33年中,我有幸参与了这所大学儒学基地的建设,并深知其中的艰辛和坎坷。但是,它终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使这个儒学基地逐步完备起来,在儒学得以放开手研究的今日,多多发挥些作用。 文化研究基地的建设,一般存在着“道(理)、器、用”三个层次的工作,这样才是一种立体的全方位的文化研究基地。所谓道或理的层次,是指从思想、理论方面研究儒学,包括思想史的研究,儒学研究者大多不会忽略这个层面的研究,主要是在开掘深、见解新上看水平。在这方面曲阜师大孔子文化学院一贯是很重视的。所谓器的层面,主要是指文化的载体方面,如文献典籍、文化古迹、礼仪形制、儒家文化设施及儒风民俗等,也需要精心研究,进行必要的具有现代价值的开发。这方面曲阜师大也做了部分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如整理孔府档案、阙里文献、地方名物和探讨祭祀孔子的礼仪、乐舞、形制等,对进一步研究儒学和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 。所谓用的层面,主要是指发挥儒学研究对培育人才、美政美俗、敦厚社会风气、加强内外文化交流和开发旅游产品等的作用。这方面曲阜师大也做了许多工作。如培养研究生、进修生,召开儒学学术研讨会,同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进行儒家文化的学术交流等等。当然这三个层面的研究和开发,曲阜师大还正在不断加强。 当前新出版的这三本论文集,只是他们近几年研究工作部分成果的集结,也是一次小小的检阅。我深信在这个已经比较完备的儒学研究基地上,像不久前问世而颇有影响的七卷本《中国儒学史》之类的大成果,将会源源不断地推出来! 抚今忆昔说家常,展望未来寄希望——借以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