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荀子礼学置于先秦时期广阔的思想文化背景之下,从哲学层面全面解析荀子礼学的内容、结构和体系。本书认为荀子礼学以礼的价值说明为思维的起点,以礼以解“弊”的诸子批判为终点;荀子礼学包括礼之价值论、礼之发生论、礼之本质论、礼为人本论、礼之认识论、礼乐同构论、隆礼重法论、礼以解“弊”论等内容。在礼的价值论方面,荀子用礼是先王之道、诸侯治国之道、宇宙主宰,以及礼矫性养欲、规范行为,证明礼的政治价值、人生价值和形上价值。在礼的发生论方面,荀子通过天人相分的论证,否定了礼与天的联系;并由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证明了礼因“欲”生和礼为“分”生;此外,荀子还探讨了具体的礼的制作问题。在礼的本质论方面,荀子判定礼主要是政治制度,兼具道德规范和宇宙之道等双重属性。在礼为人之本质论方面,荀子以有礼与无礼作为人物之别的标准,以言行是否合礼作为圣人与凡人的区别,以是否实践礼作为社会等级重构的依据,但是,荀子却无法化解人性与人的本质问的对立。在礼的认识论方面,荀子视礼为认识对象,以礼有可知性和人有认知能力证明知礼的可能性,以心灵为知礼的物质器官,并限定知礼主体为圣人和君子。在礼乐同构论方面,荀子从礼的角度观察乐,得出礼乐同功、同源、效法对象相同,礼之“别”决定乐之“和”的结论。在隆礼重法论方面,荀子援法入礼,并用政治层面的礼法并重和理论层面的礼尊法卑重新规划二者的关系。在礼以解“弊”论方面,荀子以礼为标准批判荀子,指出诸子之“弊”在于违背礼乐。最后,本书还略论荀子礼学在荀子哲学中居于核心地位,荀子礼学是先秦儒学礼学与先秦诸子礼学的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