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红属于偶氮类化学染色剂。它用做润滑油,或为溶剂、油、蜡、汽油增色以及鞋、地板等增光。经毒理学研究表明,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可使鼠、兔子患癌症,也可能造成人体肝脏细胞的DNA突变。然而在2005年,此物质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巨大的风波。2005年2月18日,英国食品标准署就食用含有添加苏丹红色素的食品向消费者发出警告,并在网站上公布了亨氏等30家企业生产的可能含有苏丹红的产品清单,这一事件成为此次风波的导火索。之后世界各地不断查出含苏丹红的食品。一时间苏丹红成了全球范围内关注的热点。一场清缴含苏丹红染料食品的战斗开始了。这场风波很快波及中国,2005年2月2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通告全国彻查含有苏丹红染料的食品。由此一场规划巨大的战役拉开了帷幕。全国几乎各个省、市、县质监部门和工商部门,出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彻底排查含“红”食品。随着调查的展开,一大批企业纷纷落马,其中不仅包括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同时也有像亨氏、肯德基等知名的跨国公司。在对含“苏丹红”食品的围堵过程中,政府部门可谓不遗余力地奋力冲杀,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人们还是觉得行动迟缓,媒体则在一旁推波助澜,相关企业静观事态发展。而此次事件的受害者——广大的消费者,或者恐惧,或者漠然,或者无奈。苏丹红风波终将过去,而此次事件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深刻的。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任何一个国家、企业都不能像以前一样,指望靠洁身自好来求得生存和发展。今天一个地区的问题将会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波及全球。在此次苏丹红事件中,有些企业可能觉得自己很冤枉,其实这正是其不能适应全球化这一可逆转的历史趋势的反映。通过这次事件,我们可以更明显地感觉到政府作为市场竞争的裁判所起的巨大作用。政府的监管同时也将在临全球化的考验。建立一个国际性的食品安全监控体系将是各国政府今后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