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历经八年完成的力作,是第一部比较深入、系统、全面研究东南亚华文报纸与华人关系的著作,资料翔实,内容丰富,视野开阔,既有历史的考察,又有理论的探析。它在新闻史实的基础上,用新闻学、社会学等理论,深入分析了东南亚华文报纸成功发行和生存的经验,揭示了东南亚华文报纸与华人之间的鱼水关系,指出东南亚华文报纸反映了华人艰苦奋斗、热爱中华文化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东南亚华人在海外开拓的血泪史,为读者了解东南亚华人社会打开了一扇窗户。本书前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大陆外派留学人员工作的全面恢复以及新一波移民潮带来的华裔人口数量的增加,海外华文媒体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其生存状况和发展前景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一股研究热潮正在兴起。东南亚是近代华文报刊出现最早的地方,也是世界华文媒体的三大中心之一。它与另外两个中心——北美和欧洲的不同之处在于,首先,中国人移居东南亚自宋朝开始,源远流长;第二,经过千余年的迁徙,这里成为海外华人主要的聚居地;第三,它虽然地处亚洲,却长期处于西方殖民者的统治之下,由此形成了东西方语言、文化杂糅的特点。这些势必对所在地华文媒体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将东南亚国家的华文媒体作为海外华文媒体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其产生、发展、变化的历史渊源和现实依据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除了对东南亚个别国家(如新加坡)华文媒体有所研究之外,对东南亚地区华文媒体整体性的研究还不多见。无论从历史新闻学还是从世界新闻传播业的角度来说,这都是一件憾事。近年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高速发展,已经引起世界舆论的普遍关注,它们与中国的经济往来、文化交流也日益紧密。中国与东盟已签订协议,2010年与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建立了自由贸易区;2015年与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可以说,东盟已经成为中国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值此之际对这些国家的华文媒体进行研究,借鉴其发展经验,为中国对东盟的新闻传播提供决策参考,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东南亚华文报纸研究》就是这方面的一部力作。该书资料丰富,分析论述也颇为深入。作者不是就事论事地谈华文报刊的内容、编排手段、营销方法,也不是大而化之地讲华文报刊的作用与影响,而是采用多学科的研究视角与方法,从东南亚各国的地理环境、民族构成、宗教信仰以及长期形成的政治、经济条件等人手,对这些因素对华人生存及心理状态的影响、以至对华文报刊的影响进行了详致的分析,并从中国政府的角度出发,就如何有效地进行对外(东盟)传播提出了意见、建议。例如,“华人既已加入当地国籍,就应当为当地国的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他们‘血浓于水’的观念属于个人自发的文化情结和民族认同热情,我们只能相互沟通,通过文化间的交流与互动增进他们对炎黄子孙的认识,对中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了解,而不能要求他们跟随和接受中国的意识形态。……如果我国刻意制定某些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政策去影响华人社会,要求华文报纸按照中国政府的意思行事,很难引起当地华人的认同,也很可能会引起当地国政府的猜疑和不满”,等等。其中的一些论述不乏真知灼见,具有一定的决策参考价值。此书纵向跨越190年,横向覆盖东盟十个国家,并且涉及华文报刊的内容、形式、功能、责任、政策等多个方面,结构庞大;加之作者力求讲得全面,讲得细致,使得书中的一些地方略显冗繁,不够精炼。但瑕不掩瑜,总体上说,它对海外华文媒体以及世界新闻业的研究做了很好的补充,其理论、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是显而易见的。我对此书作者彭伟步的了解始于他投递给《国际新闻界》编辑部一篇又一篇有关东南亚华文媒体研究的论文,从中我深切感到他对学术研究的热爱与执著以及“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勤勉。若干年后,当他以青年教师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成为我的博士生后不久,一部凝结着多年研究心血的沉甸甸的书稿又交到了我的手里。书稿付梓之际,我要说的是,愿对学术研究的这份热爱与执著伴随他的终生,引导他不断精进。是为序。程曼丽2005年1月26日于北大燕北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