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我国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使全世界的目光进一步聚焦到上海。面对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出版界责无旁贷应当担当起它的职责:将一个有着丰富历史积淀和深厚文化底蕴,一个既是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培育了无数仁人志士的革命宝地,又曾经是五方杂处、中西文化混杂的“冒险家乐园”,一个今天正在满怀信心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全面地层现在世人面前。同济大学出版社经过认真酝酿,提出了《走向’2010世博会建筑文化丛书》这一令人振奋的出版计划,我认为很好。我相信这套丛书的出版,一定会通过建筑这一侧面展示出上海的文化与风采。 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工程技术,更应看成是人类最大的社会文化的物化。在西方国家,从古到今建筑都被看作是最重要的艺术门类。在中国古代,无论是宫殿花苑,还是寺庙宗祠,何尝不是中华文化艺术的最充分体现!历史上醉倒了多少文人雅士,今天让全世界多少人流连忘返的中国园林,它里面的社会文化内涵和艺术美学境界又岂止仅仅是一种建造活动?一座建筑,有时甚至可以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象征。有鉴于此,建筑内部所隐含的文化意义,建筑背后所发生的故事,往往比建筑物本身更为重要。 我希望这套丛书能使广大读者从人类文化的角度诠释上海的城市与建筑,从而了解上海的人文与历史,继而认识上海的个性与魅力。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是一龈颐谴戳? 美好生活的城市,我们期待着她会在未来为我们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是为序。 相关丛书本书前言随着2010年世博会的日渐临近,全世界的目光必然会聚焦到上海。向境内外各方人士介绍上海,介绍上海的过去,介绍上海的今天,应该是我们文化、教育工作者的崇高使命。“建筑是石头的诗史”,这是一位已故哲人的至理名言。在人类发展史上,在科学并不发达的过去,恐怕惟有建筑才能最真实、最可靠地记录下历史变化的痕迹,折射出社会发展的光影,传承着科学技术进步的伟力。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凭借自身优越的自然条件及人文环境,特别是历代中西文化、南北地域文化不断交流、融合,所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掀起了一个空前规模的城市开发热潮,特别在公共建筑领域中,留下了一大批价值连城的文化遗产。像外滩近代建筑群体,这样庞大、精美,在技术上几乎炉火纯青的近代建筑,在世界上可以说绝无仅有。我们编写《老建筑的趣闻——上海近代公共建筑史话》,目的就是想从上海近代公共建筑的一个侧面,来展示上海曾经拥有的辉煌历史。使广大读者在了解、认识、欣赏上海优秀近代公共建筑的过程中,吸取上海建筑文化的精华,传承上海的建筑文脉,为繁荣上海的现代建筑创作乃至提升上海的城市建设水平提供借鉴。上海近代每一幢优秀的公共建筑,都有它自身传奇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恰恰是上海近代历史,甚至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生动写照。许多公共建筑从诞生到修缮,到保护,都是同上海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而,我们写作本书的另一个目的是,要通过挖掘上海近代每一幢公共建筑所隐含的历史,帮助广大读者更深刻地认识上海、认识中国的近代史,使广大读者增加社会见识,培养鉴别能力,提高文化修养。本书为《走向‘2010世博会建筑文化丛书》的第三部,前两部出版后,得到各界读者的广泛好评。相信本书的出版同样会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和欢迎。本书目录序前言一、饭店、公寓类建筑二、金融类建筑三、商业类建筑四、市政类建筑五、文教、体育类建筑六、娱乐类建筑七、宗教类建筑八、园林类建筑编后记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