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思想被国际上称为“最先进”、“最超前”的思维,它将人们的认识带入“无病世界”、“无医世界”的高境界。国际上于20世纪末,围绕医学目的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大讨论,所得的共识是“好的医生应是使人不生病的医生,而不仅是把病治好的医生”;“医学不仅是关于疾病的科学,更应是关于健康的科学”,这与中医“治未病”的目的“不谋而合”,但后者却存在近两千年了,在理论与实践上都蕴藏着丰富的内容,称为博大精深当之无愧。然而,这些论述都散见于各医著文献之中,缺乏系统性,使人难窥全貌。根据新世纪的需求,单纯地整理、发掘已远远不够,还必须与现代新成就相结合,习故纳新,有硬件也有软件,做到“习故”继承不泥古,“纳新”发扬不离宗。广大医学工作者希望有一本适应新世纪的,既立足于中医“治未病”理论渊源,又高于它的新的《未病学》问世。我们为此已经作了10年的努力,1992年出版了《未病论》,对中医历代“治未病”的理论与实践作了系统总结,并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加以发展,提出“发病层次论”、“发病阈值论”、“潜病论”、“前病论”等新观点,对“未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作了界定(包括四种未病态)。此书问世10年,已为有关同仁及港、台、日本的有关学者所接受,但当时的理论水平及实践水平均不够,尤其是亚健康学说还刚露端倪,书中对二者的结合、融合阐述得也不够深刻,故称之为“未病论”,并在序言中说明,希望将来上升为《未病学》。此后,我们坚持这一课题的研究,继续广泛收集中外资料整理分析,对未病理论有了新的见解,在认识上也有了新的提高,先后出版了多部相关专著,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撰写了《新编未病学》。本书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新的视角出发,以中医基本理论立论,用现代科学知识剖析,深入阐述了未病学的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并通过未病学的临床实践,揭示了未病的多种形态以及与亚健康的关系,以平实简洁的语言探讨了治未病的具体方法,使中医未病理论具有更高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