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病理学的内容及任务
第二节 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第三节 病理学的研究材料与方法
一、病理学的研究材料
二、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病理学的发展
第五节 如何学习病理学
第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损伤的概述
第二节 损伤的原因
一、缺氧
二、物理因子
三、化学因子
四、生物因子
五、免疫反应
六、遗传缺陷
七、营养失调
第三节 损伤的形态学变化
一、细胞膜损伤时的改变
二、细胞质损伤时的改变
三、细胞核损伤时的改变
第四节 萎缩
一、萎缩的原因
二、病理变化
三、结局及临床意义
第五节 肥大
第六节 增生
第七节 化生
第八节 变性
一、细胞水肿
二、玻璃样变性
三、脂肪变性
四、粘液样变性
五、病理性钙化
第九节 细胞的死亡
一、坏死
二、凋亡
第三章 损伤的修复
第一节 细胞组织的再生
一、细胞再生的能力
二、再生的方式
三、再生与分化的机制
第二节 纤维性修复
一、肉芽组织的组成、形态及作用
二、瘢痕组织
第三节 创伤愈合
一、皮肤创伤愈合
二、骨折愈合
三、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第四章 局部血液障碍
第一节 充血
一、动脉性充血
二、静脉性充血
第二节 出血
一、类型
二、病理变化
三、后果
第三节 血栓形成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及其形态特点
三、血栓的结局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第四节 栓塞
一、栓子运行的途径
二、栓塞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第五节 梗死
一、原因
二、梗死的类型及病变
第五章 炎症
第一节 炎症的概念
第二节 炎症的原因
一、生物性因素
二、物理性因素
三、化学性因素
四、免疫反应
第三节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一、变质
二、血管反应和渗出
三、增生
第四节 炎症介质
一、细胞源性的炎症介质
二、血浆源性的炎症介质
第五节 炎症的类型
一、变质性炎症
二、渗出性炎症
三、增生性炎症
第六节 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应
一、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
二、炎症的全身反应
第七节 炎症的经过和结局
一、炎症的经过
二、炎症的结局
第六章 肿瘤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第二节 肿瘤的命名和分类、分级
与分期
一、肿瘤的命名原则
二、肿瘤的分类
三、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第三节 肿瘤的特性
一、肿瘤的一般形态和结构
二、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
三、肿瘤的异型性
四、肿瘤的生长方式
五、肿瘤的生长速度
六、肿瘤的扩散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一、局部影响
二、全身影响
第五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第六节 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
和原位癌
一、癌前病变
二、非典型性增生
三、原位癌
第七节 常见肿瘤举例
一、上皮性肿瘤
二、间叶组织肿瘤
三、其他常见肿瘤及瘤样病变
第八节 肿瘤病因学和发病机制
一、肿瘤病因学
二、肿瘤的发病机制
第七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三节 高血压病
第四节 风湿病
第五节 细菌性心内膜炎
一、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第六节 心瓣膜病
一、二尖瓣狭窄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三、主动脉瓣狭窄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第七节 心肌炎
第八节 心肌病
一、原发性心肌病
……
第八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十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十一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第十二章 生殖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