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地方史志聂荣臻元帅回忆录

聂荣臻元帅回忆录

聂荣臻元帅回忆录

定 价:¥58.00

作 者: 聂荣臻著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丛编项: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回忆录丛书
标 签: 各国领袖

ISBN: 9787506547819 出版时间: 2005-08-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3cm 页数: 698 字数:  

内容简介

  聂荣臻(1899年-1992年),1899年12月29日生于四川江津吴滩镇。“五四”运动时在家乡参加了学生的爱国活动。1919年去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在比利时沙洛瓦大学化学工程系读书。8月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年春转人中国共产党。1924年10月到苏联莫斯科,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后转入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军事。1925年8月回国,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并为中共广东军委成员。1926年5月,北伐战争开始后,任军委特派员、中共湖北省委军委书记,参与向北伐军派遣中共党员的工作。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派往上海,协助周恩来整顿遭受破坏的工人纠察队,处理善后工作。1927年7月,由周恩来指定为中共前敌军委书记,赴九江准备武装起义。8月1日,在九江南面的马回岭车站组织张发奎部第二十五师两个多团参加南昌起义,8月2日凌晨赶到南昌,被任命为第十一军党代表,与军长叶挺率部南下。潮汕失败后,转赴香港。12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在受挫的紧急情况下,与叶挺果断决定撤退,保存了部分革命武装力量。1928年任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1930年初任中共顺直省委(工作范围相当于华北)组织部长,5月后在中共中央特科和中央军委工作,先后在香港、天津、上海坚持秘密斗争。1931年12月,他进入中央苏区,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第一军团政委。1932年3月,当“左”倾冒险主义执行者要求中央红军夺取赣江两岸的城市时,他和军团长林彪支持毛泽东关于红军主力向国民党兵力薄弱的地区发展的意见,并向中革军委反映。4月,作为东路军政委,与东路军总指挥林彪率部在毛泽东率领下,指挥漳州战役。1933年后,与军团长林彪率部参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1934年10月,与林彪率部参加长征。1935年1月,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支持毛泽东的主张。过金沙江后,任中央红军先遣队政委,与司令员刘伯承,率部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随后和林彪率一军团作为长征队伍的先锋,翻雪山,过草地,打开前进的道路。9月,在俄界出席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到陕北后,与林彪率部参加直罗镇战役和东征。1936年5月,与代理军团长左权率部参加西征,10月,与第二、第四方面军会师。11月,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副师长、政委,与林彪指挥平型关战斗,取得全国抗战后的第一个大胜利。1937年11月,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率领第一一五师一部约三千人在山西、察哈尔、河北三省边界地区创建了敌后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在建立、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过程中,他正确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和各项政策,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发展抗日武装,加强党和政权的建设。到1938年底,晋察冀边区已发展到72个县,曾被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主席团来电称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1939年冬,指挥雁宿崖、黄土岭战斗,歼灭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一千五百余人,击毙被日军称为“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中将旅团长。1940年春,率晋察冀南下支队到晋东南参加反击国民党顽固派朱怀冰部的作战。8月,率部参加“百团大战”,组织指挥所部在正太、津浦、平汉、北宁等铁路线进行破袭战。1941年秋,日军七万余人对晋察冀边区的北岳、平西地区大举“扫荡”,并将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合围于阜平地区。他在指挥主力转至外线作战的同时,率党政军机关一万余人,在只有一个团的兵力的掩护下,突出重围,粉碎了日军围歼晋察冀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的企图。1942年,在斗争极其残酷、根据地日益缩小的情况下,适时提出“向敌后之敌后挺进”,组建大量武装工作队,深入敌占区,袭击和夺取日伪军力量薄弱的据点,扩大游击区。至1943年后,逐步挫败日伪军频繁的“扫荡”、“蚕食”和“清剿”,扭转了困难局面。8月,离开晋察冀回延安参加整风运动。1945年6月,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8月10日起,部署晋察冀军区部队对日伪军进行反攻作战。1945年9月,回到晋察冀,10月,与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共同指挥晋察冀军区和晋绥军区的部队进行绥远战役。1947年4月,指挥正太战役,歼灭国民党军三万余人,攻克正太铁路沿线七城及井陉等重要矿区,使晋察冀与晋冀鲁豫解放区连成一片。11月,在取得清风店战役胜利后,组织晋察冀野战军发起石家庆战役。1948年8月任华北军区司令员。1949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与林彪、罗荣桓组成平津前线总前委,指挥平津战役。2月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平津卫戍区司令员,9月任北平(今北京)市市长。1950年初,任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主持总参谋部工作,协助中央军委领导人部署人民解放军继续解放西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岛屿,清剿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参与抗美援朝的组织工作。为人民解放军的精简整编,组建各军兵种领导机关和军事院校,制订军事条令、条例,做了大量工作。1954年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6年11月任国务院副总理,主管科学技术工作。1958年兼任国务院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1959年至1987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参与领导人民解放军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1959年兼任国防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领导科技攻关,组织全国大协作,仅用五年时间就研制成功多种导弹和原子弹,不久又研制成功氢弹。在研制常规武器和民用科研项目上也取得显著成果。他青年时代曾在国外攻读化学,立志走科学救国的道路。但历史却让他成为一名职业革命家和军事家。到晚年,在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建立新中国后,他又成为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者。在工作中,他坚持贯彻群众路线和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重视和关心知识分子,调动和发扬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推动科技事业不断前进。在“文化大革命”中,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做了斗争。1969年夏,受毛泽东和周恩来委托,在陈毅主持下,与叶剑英、徐向前一起,全面深入研究了国际形势,为打开对外工作的新局面提出了战略性的意见和建议。他是中共第八届至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八届(十一中全会补选)、第十一、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他还是第四、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92年5月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他的军事论著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主要著作巳收入《聂荣臻军事文选》。他还著有《聂荣臻回忆录》。<

作者简介

  聂荣臻,(1899年-1992年),1899年12月29日生于四川江津吴滩镇。“五四”运动时在家乡参加了学生的爱国活动。1919年去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在比利时沙洛瓦大学化学工程系读书。8月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年春转人中国共产党。1924年10月到苏联莫斯科,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后转入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军事。1925年8月回国,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并为中共广东军委成员。1926年5月,北伐战争开始后,任军委特派员、中共湖北省委军委书记,参与向北伐军派遣中共党员的工作。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派往上海,协助周恩来整顿遭受破坏的工人纠察队,处理善后工作。1927年7月,由周恩来指定为中共前敌军委书记,赴九江准备武装起义。8月1日,在九江南面的马回岭车站组织张发奎部第二十五师两个多团参加南昌起义,8月2日凌晨赶到南昌,被任命为第十一军党代表,与军长叶挺率部南下。潮汕失败后,转赴香港。12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在受挫的紧急情况下,与叶挺果断决定撤退,保存了部分革命武装力量。1928年任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1930年初任中共顺直省委(工作范围相当于华北)组织部长,5月后在中共中央特科和中央军委工作,先后在香港、天津、上海坚持秘密斗争。1931年12月,他进入中央苏区,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第一军团政委。1932年3月,当“左”倾冒险主义执行者要求中央红军夺取赣江两岸的城市时,他和军团长林彪支持毛泽东关于红军主力向国民党兵力薄弱的地区发展的意见,并向中革军委反映。4月,作为东路军政委,与东路军总指挥林彪率部在毛泽东率领下,指挥漳州战役。1933年后,与军团长林彪率部参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1934年10月,与林彪率部参加长征。1935年1月,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支持毛泽东的主张。过金沙江后,任中央红军先遣队政委,与司令员刘伯承,率部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随后和林彪率一军团作为长征队伍的先锋,翻雪山,过草地,打开前进的道路。9月,在俄界出席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到陕北后,与林彪率部参加直罗镇战役和东征。1936年5月,与代理军团长左权率部参加西征,10月,与第二、第四方面军会师。11月,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副师长、政委,与林彪指挥平型关战斗,取得全国抗战后的第一个大胜利。1937年11月,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率领第一一五师一部约三千人在山西、察哈尔、河北三省边界地区创建了敌后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在建立、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过程中,他正确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和各项政策,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发展抗日武装,加强党和政权的建设。到1938年底,晋察冀边区已发展到72个县,曾被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主席团来电称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1939年冬,指挥雁宿崖、黄土岭战斗,歼灭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一千五百余人,击毙被日军称为“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中将旅团长。1940年春,率晋察冀南下支队到晋东南参加反击国民党顽固派朱怀冰部的作战。8月,率部参加“百团大战”,组织指挥所部在正太、津浦、平汉、北宁等铁路线进行破袭战。1941年秋,日军七万余人对晋察冀边区的北岳、平西地区大举“扫荡”,并将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合围于阜平地区。他在指挥主力转至外线作战的同时,率党政军机关一万余人,在只有一个团的兵力的掩护下,突出重围,粉碎了日军围歼晋察冀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的企图。1942年,在斗争极其残酷、根据地日益缩小的情况下,适时提出“向敌后之敌后挺进”,组建大量武装工作队,深入敌占区,袭击和夺取日伪军力量薄弱的据点,扩大游击区。至1943年后,逐步挫败日伪军频繁的“扫荡”、“蚕食”和“清剿”,扭转了困难局面。8月,离开晋察冀回延安参加整风运动。1945年6月,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8月10日起,部署晋察冀军区部队对日伪军进行反攻作战。1945年9月,回到晋察冀,10月,与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共同指挥晋察冀军区和晋绥军区的部队进行绥远战役。1947年4月,指挥正太战役,歼灭国民党军三万余人,攻克正太铁路沿线七城及井陉等重要矿区,使晋察冀与晋冀鲁豫解放区连成一片。11月,在取得清风店战役胜利后,组织晋察冀野战军发起石家庆战役。1948年8月任华北军区司令员。1949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与林彪、罗荣桓组成平津前线总前委,指挥平津战役。2月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平津卫戍区司令员,9月任北平(今北京)市市长。1950年初,任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主持总参谋部工作,协助中央军委领导人部署人民解放军继续解放西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岛屿,清剿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参与抗美援朝的组织工作。为人民解放军的精简整编,组建各军兵种领导机关和军事院校,制订军事条令、条例,做了大量工作。1954年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6年11月任国务院副总理,主管科学技术工作。1958年兼任国务院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1959年至1987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参与领导人民解放军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1959年兼任国防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领导科技攻关,组织全国大协作,仅用五年时间就研制成功多种导弹和原子弹,不久又研制成功氢弹。在研制常规武器和民用科研项目上也取得显著成果。他青年时代曾在国外攻读化学,立志走科学救国的道路。但历史却让他成为一名职业革命家和军事家。到晚年,在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建立新中国后,他又成为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者。在工作中,他坚持贯彻群众路线和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重视和关心知识分子,调动和发扬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推动科技事业不断前进。在“文化大革命”中,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做了斗争。1969年夏,受毛泽东和周恩来委托,在陈毅主持下,与叶剑英、徐向前一起,全面深入研究了国际形势,为打开对外工作的新局面提出了战略性的意见和建议。他是中共第八届至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八届(十一中全会补选)、第十一、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他还是第四、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92年5月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他的军事论著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主要著作巳收入《聂荣臻军事文选》。他还著有《聂荣臻回忆录》。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青少年时期1
第二章 留法勤工俭学9
远涉重洋9
留法勤工俭学13
世界观的转变18
在莫斯科的日子里27
第三章 回国参加大革命32
到黄埔军校32
北伐战争和在武汉军委38
第四章 南昌起义47
从武汉到九江47
在马回岭50
在南昌52
南下54
失利之后58
第五章 广州起义63
起义之前63
起义经过67
失败之后72
第六章 白区斗争78
在香港广东省军委78
顺直省委88
在上海94
第七章 在中央革命根据地105
去中央革命根据地105
到红一军团工作,参加打漳州110
水口战役和乐安、宜黄战役122
到建宁、黎川、泰宁开辟新区,鏖战浒湾127
反第四次"围剿"132
第五次反"围剿"之前142
参加第五次反"围剿"148
政治思想工作161
第八章 长征169
突破敌人第一、二、三道封锁线169
奔袭道县,强渡湘江,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176
黎平会议和渡乌江186
打开遵义,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191
四渡赤水和遵义会议后的余波198
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207
翻越夹金山与四方面军会师217
过草地,与张国焘的斗争220
出腊子口,在吴旗镇打骑兵结束长征 228
打直罗镇献奠基礼234
第九章 在陕北241
东征241
西征和红军三大主力会师250
山城堡战斗259
第十章 开赴抗日前线268
洛川会议前后268
冒雨出征273
首战平型关277
五台分兵285
第十一章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初创291
受命之后291
从五台到阜平295
边区党政机构的建立302
开辟冀中平原根据地311
冀东的开辟与反复316
第十二章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巩固324
人民充分发动起来了324
改造杂色武装333
游击战与歼灭战342
反磨擦斗争356
第十三章 晋察冀根据地的建设364
政策是重要保证364
《双十纲领》370
反敌经济封锁的斗争374
边区的文化380
有朋自远方来383
第十四章 百团大战391
正太路破袭战391
扩大战果395
胜利中的问题400
大战中的插曲404
第十五章 在反"扫荡"的战火中410
"铁壁合围"的破产410
冀中五一反"扫荡"421
艰苦的一九四二年426
向"敌后之敌后"挺进431
第十六章 在延安的日月440
从敌后回延安440
延安整风445
抗日战争的胜利450
关于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基本经验453
第十七章 解放战争前夕466
飞回晋察冀466
在历史的紧要关头470
支援东北476
反击傅作义进犯482
停战前夕的争夺战489
第十八章 在解放战争初期494
大同集宁之战494
撤离张家口501
涞源会议前后507
第十九章 变被动为主动512
三战三捷512
清风店歼灭战518
乘胜夺取石家庄524
第二十章 党中央来到晋察冀532
毛泽东同志来了532
敌机轰炸城南庄538
在整个的棋盘上54l
第二十一章 在平津战役中551
文章从西线做起55l
和平解放北平557
第二十二章 建国初期在总参谋部565
我一生中最繁忙的时期565
解放战争的后期作战570
军队的建设574
第二十三章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584
判断与决心584
工作重点移向抗美援朝589
抗美援朝中的后勤工作595
第二十四章 在科学技术战线上607
我们面临的困难607
十二年科学规划612
组建机构621
组织队伍630
中苏科技合作中的波折636
坚持攻关644
科学十四条654
丰硕的成果和新的起点666
第二十五章 关于林彪的几个问题669
战争年代林彪的问题670
所谓"杨余傅事件"673
所谓"二月逆流"677
所谓"第一个号令"684
附录690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