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当前我国人文社科专业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及其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系统地论述了与专业相关的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全书共分六部分内容,一、文献信息的基本知识,二、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三、人文社科专业事实数据检索知识,四、人文社科专业图书期刊的数据库检索方法,五、人文社科专业互联网信息的检索与利用方法,六、人文社科专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方法。本书可使学生在掌握信息检索方法的同时,学会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具有内容丰富、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适应面广的特点。另外,本书配有案例分析和练习习题,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本书可作为大学生和研究生的文献信息检索教材,也可供从事人文社科教学研究人员以及图书情报工作人员学习文献信息检索知识时参考。[前言]如果以普及“引得”知识作为起步的标志,我国人文社科文献教育要远早于理工科。然而,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长期重理轻文的现实,人文社科文献检索教材无论在品种数量上,还是在内容发展的深度上,都远不及理工科。跨入21世纪以来,不仅我国人文社科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文献信息的利用环境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形势对人文社科文献信息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写适合要求的教材已经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本教材就是在这种形势下的一种新的尝试。本教材主要面向高校人文社科各个专业,具体地说,包括经济、法律、管理、文学、历史、语言、档案、社会学、知识产权、影视、美术、体育等各个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本教材的特点是:(1)以信息素养教育作为指导思想。发端于20世纪的高校文献检索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然而前期课程的着眼点主要是培养学生文献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而不是他们的信息素养。跨入新世纪的文献课的教学内容,不仅数字信息方面的比例大幅度增加,研究、评价、利用信息这些属于信息素质范畴的内容也已成为越来越多教师的共识。这本教材将全力反映这种变化,使这门课程真正成为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公共基础课程,以提高他们在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中进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2)以支持学术研究的信息检索利用技能作为目标,以信息用户必需的基本技能作为重点,摒弃纯理论叙述。本教材的内容改革紧紧抓住三条主线:一是文献认识、文献检索、文献利用,把学生的实际需求作为起点;二是概念分析、概念扩展和概念归纳,把信息素质的本质作为核心内容;三是网络信息、文献数据库和搜索引擎,贴近时代脉搏,使学生切实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和技能。(3)以文献信息的客观现实作为基点,突出图书和期刊等常用文献的检索方法,兼顾会议等特种文献;在强调计算机和网络检索的同时,重视手工检索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不仅介绍如何检索文献信息,而且介绍如何分析研究文献信息。(4)通过配备人文社科信息检索和利用的案例以及一定数量的练习题目,不仅给学生提供知识理解的切入口,更重要的是起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作用,通过实践,举一反三,掌握必须的知识和技能。本书的体系纲要由《人文社会科学信息检索教程》作者讨论决定。各章节的执笔人分别是蒋永新(第1章、第4章的1~3节、第5章、本书的全部案例),鲍国海(第2章),李琦(第3章),陈敏(第4章的第4节),赵伯兴(第6章)。全书的统稿由蒋永新、鲍国海负责。本书成书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作者的许多同类教材。上海大学图书馆文献检索教研组的王德英、毛琴芳、徐志娟、郜明、李雅仙等教师曾对书稿提出了许多极为宝贵的意见。上海大学教务处、上海大学出版社和上海大学图书馆的领导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全力支持,在此一并致以衷心感谢。任何教材都是发展中的产物,限于编者的学识,本书中的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不吝指正。编者2005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