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信息与知识传播当代中国电视文化传播论纲

当代中国电视文化传播论纲

当代中国电视文化传播论纲

定 价:¥28.00

作 者: 王长潇著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复旦“光华”新闻传播学青年学者书系
标 签: 电视

ISBN: 9787209037303 出版时间: 2005-07-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3cm 页数: 252 字数:  

内容简介

  A01#“志在新奇无定则”大致可以概括《复旦“光华”新闻传播学青年学者书系》的策划者、作者和出版者的主旨与立意。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人文科学面世,至今不到百年,但这些年来,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这门学科已从二级学科擢升为一级学科,学科属下的各三级学科,如新闻传播史论、新闻传播实务、新闻传媒经营管理,以及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公共关系学、比较新闻传播学等著作、教材,从全球看,也已汗牛充栋,不可胜计。但毋须回避,同我们这个学科相链接的新闻传播教育和新闻传媒产业发展太快,既推动着学科建设的深化,又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浮躁与粗浅,新闻传播学著作与论文写作中的低层次、简单化的重复现象,较之其他学科严重。加上这几年不正当的商业行为和社会陈腐风气的浸润,新闻传播学研究受到的负面影响日甚一日。正是在这种氛围与环境中,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毕业的一批青年学者,志同道合,联手推出这套丛书,实在有着巨大的意义,可喜可贺。他们有的留在新闻学院任教,有的已在其他高校执教,有的则在新闻学术期刊工作。他们中的多数,“上有老,下有小”,教学与社会工作两副担子都十分繁重。但他们执著学问不知甘苦。更值得人们学习的是,他们不甘平淡,都挑难题啃。书系选定的课题,分别有着不小的难度。这些课题,有的是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亟待深化的新领域,有的是跨学科研究的新探索,有的尝试运用民族志等新方法解读新的研究对象,有的则是当前新闻传媒体制改革中呼唤攻关的重大问题。相信这套丛书出版之后,一定会在学术界引起热烈的反响。这些年新闻传播学术界问世的丛书、文丛、书系等不少,大都由中老年学者为主笔,或由所谓的“权威学者”领衔。这套书系则不同,它清一色由博士(个别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执笔。但这些青年学者大多是各自所在院系的院长、系主任或教学科研处室的领导,学术观点业已成熟,科研实力不同一般。尤其是对新闻传播新现象的敏感,对国外新闻传播新知识的接受,对新的研究方法的把握,都各有独到之处。他们不习惯走老路,不喜欢重复人家的思路与结论,不可能在旧观点旧思维旧框框里面转圈子。“志在新奇无定则”一句,真是最好不过地、极其准确地描绘出这些青年学人的精神状态、理论勇气和学术风格。书系取名复旦“光华”,“光华”是复旦大学校名的精神渊源。《尚书大传·虞夏f勃有言:“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光华者,既指光辉,又有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之意。这批青年学子以此命名自己的书系,以实际行动表达了一种热爱母校力求上进的意向与愿望。这套书系的出版,是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指导思想、教学方针与培养方法的一次检验,也是对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生培养计划、指导方法与教学质量的一次检阅。拿到博士学位才一两年的十位博士生,一下子拿出十本专著,应该说是相当不简单了。更不用说这些书的选题是针对学术前沿而作,有相当的难度。这些书走向市场之后,如果能够受到广大读者欢迎,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那真正是“别开一种新局面”了。这些书和写这些书的博士们,为正在学校攻读博士学位的准博士们,以及更多的硕士生、本科生们,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即如何排除种种干扰,安心学习,刻苦用功,以便今后能够更好地为祖国和民族奉献聪明才智做好理论与智力的准备。这套《新闻传播学青年学者书系》的特点是,题材广泛一一涵盖媒介与政治、媒介与文化、媒介与社会、媒介经营与管理、媒介法制与伦理、媒介与受众等;方法得当一一既有思辨,又有实证,多元融合,博采众长;意义显著一一既指这些书稿探讨的课题都是当务之急,又指其发表的观点、给出的结论,富有启迪价值。

作者简介

  王长潇,山东周村人,复旦大学新闻学专业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广播电视新闻学。1992年开始进入电视传播领域,先后在山东济南电视台、上海有线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做专职和兼职记者,辗转于电视广告部、新闻部、专题部、记录片创作室等部门。有若干电视作品分获市级、省级和国家级奖项。在专业核心期刊和一般期刊发表论文二十多篇。

图书目录

序一志在新奇无定则别开一种新局面童兵/1
序二“春华”与“秋实”张国良/1
第一章从平面印刷文化到立体视听文化——电视文化传播时代的崛起/1
第一节大众传播媒介的“佼佼者”——强势的电视传播/1
第二节电视传播的基本过程与模式/4
第三节电视传播的本体特陛与比较特性/6
第四节电视传播在中国当代文化建构中的角色/13
附录中央电视台栏目类型及节目名称/21
第二章文化家族中的“宠儿”——电视文化的建构与传播/24
第一节电视文化的概念及范畴/24
第二节电视文化的要素构成及其关系/29
第三节电视的外显文化及其表现形式/33
第四节电视文化传播的基本特征/45
附录全国卫星电视台及部分城市电视台台标/50
第三章集大成的“文化使者”——从文化的视角看电视文化传播/51
第一节思维方式在电视文化构建与传播中的地位/52
第二节意识形态在电视文化建构与传播中的作用/53
第三节社会规范在电视文化构建与传播中的影响/63
第四章动态中“练就”成长——从传播的视角看电视文化传播/66
第一节电视文化传播中的文本信息/67
第二节电视传播符号与电视文化传播/69
第三节电视文化传播中的传者与受者/78
第四节电视文化的传播意义与电视传播的文化意义/87
第五章电视文化传播符号的载体——文本的解读与评析/92
第一节电视文本的内涵及其解读过程/92
第二节电视文本解读中的流变现象分析/95
第三节电视文本的评析及其方法/l04
第六章求同存异的融合——网络时代的电视文化传播/110
第一节取长补短的“联姻”——互联网与电视/111
第二节给电视插上翅膀一网络电视传播的兴起/117
第三节网络时代电视媒介传播的新模式——扁平传播/119
第七章从模拟到数字——电视文化传播的新时代/124
第一节电视文化传播中的“新宠”——数字电视/124
第二节高科技嫁接产生的一朵“奇葩”——移动电视/128
第三节走下专业“神坛”的影像传播——DV传播/132
附录中国大陆1999年以来主要DV作品/146
第八章山雨欲来——入世背景下的中国电视文化传播/148
第一节“狼来了”的盛世危言——人世对中国电视文化传播的影响/148
第二节挡不住的“诱惑”——中外电视文化传播中的融合.冲突与交流/155
第三节“以人为本”的未雨绸缪——人世与电视媒介HR的角色转换与定位/163
附录在中国能接收到的境外部分卫星电视频道一览表/175
第九章“冷"眼看电视——电视文化传播批评与解析/179
第一节偏不可概全——电视文化传播中的理性思考/179
第二节雅俗当共赏——影视剧创作中的“一窝蜂”现象/183
第三节娱乐不应至死——感受拂面吹来的满“屏”娱乐.游戏“风”190
第四节瑕不能掩瑜——做不为浮云遮望眼的“嘹望者”/196
第五节人文精神的塑造——电视文化传播的追求与目标/220
附录《新闻记者》2001年——2005年度“全国十大假新闻评选”名录/225
参考文献/244
后记/251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