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经济学理论陈其人文集:经济学争鸣与拾遗卷

陈其人文集:经济学争鸣与拾遗卷

陈其人文集:经济学争鸣与拾遗卷

定 价:¥60.00

作 者: 陈其人 著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复旦学人文库
标 签: 经济法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309043143 出版时间: 2005-03-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3cm 页数: 636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学者陈其人教授的经济学文集,收入了作者关于经济规律、价值理论、货币与价格理论、计划与市场、世界经济经济学说史等方面的研究论文70余篇。陈教授长期从事资本论》和剩余价值学说史理论的研究。他对经济规律、价值理论等的全面、透彻、而又深入浅出的阐述,对西方经济学家及其理论学说的分析、评价,处处显示了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深刻理解及其深厚的经济学理论功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写作规范、严谨,论证严密,言必有据,科学性、逻辑性极强。无论从内容观点,还是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本书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陈其人,广东新会人,1924年生,194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经济系,1952年结业于教育部政治经济学研究生班。1951年在复旦大学任教至今。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出版著作19本,发表论文150余篇。主要著作有:《资产阶级价值学说批判》(1957年)、《19世纪上半期法国和英国庸俗政治经济学》(1965年)、《帝国主义理论研究》(1984年)、《大卫·李嘉图》(1985年)、《帝国主义经济与政治概论》(1986年)、《布哈林经济思想》(1991年)、《殖民地经济分析史与当代殖民主义》(1994年)、《南北经济关系研究》(1994年)和《世界经济发展研究》(2002年)。

图书目录

    序《陈其人文集——经济学争鸣与拾遗卷》    朱伯康
   
    序    余开祥
   
    前言
   
    代卷首语:《政治经济学读书杂记》
   
    第一部分:经济规律方法论、价值规律和剩余经济规律
    一、评布哈林关于劳动消耗规律及其历史表皮等问题的论述
    二、从暴力即超经济力量中不能抽象出经济规律
    三、论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及其实现的两种方法
    ——兼论决定价值的二层含义的必要劳动时间
    四、关于我国过渡时期的剩余价值规律
    五、论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及其前垄断阶段的具体形式
    六、对剩余价值规律、平均利润率规律和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之定义的商榷
    七、剩余价值理论》叙述方法研究——与兰宗政同志商榷
    附录:中国新经济学会研究会上海分会的两次座谈情况
   
    第二部分:价值理论
    一、劳动价值论是唯一能科学说明价格现象的理论
    二、恩格斯的价值决定命题及其影响
    三、关于劳动价值论创新同题
    四、当前劳动价值论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关于马克思两个生产劳动定义何题——兼论重农主义和斯密的生产劳动观
    六、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学说简史
    七、劳动价值论和要素价值论相对立的历史考察
    八、论中产阶级和人力资本——兼论复杂劳动是多倍的简单劳动的机制
    九、论复杂劳动形成的价值是倍加的简单劳动的机制
    十、乔治·拉姆赛经济思想述评
   
    第三部分:货币理论与价格理论
    一、价值符号的流通规律及其与货币数量论的关系
    二、货币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计算错误
    三、对薛暮桥货币理论的疑惑——读《薛暮桥回忆录》的笔记
    四、关于物价上涨和货币数量论的一些问题——对《货币需求、货币供应与货币供应量》的质疑
    五、历史上几次物价上涨的原因
    六、发达国家和农业国家交换商品中的价格问题
    七、工业国和农业国世界分工的形成和交换产品的比价问题
    八、一种鼓吹通货膨胀的理论——简评凯恩斯主义
   
    第四部分:计划与市场及种植业是其基础
    一、从实际和理论看商品生产和计划之关系的发展——兼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关系
    二、资本主义无计划、社会主义无市场理论的终结——邓小平的计划与市场论的方法论意义
    三、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并不表明制度的性质
    四、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依据探索
    五、中国怎样从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
    六、陈云关于计划和市场的思想——中国经济运行必须和怎样以计划和市场为手段
    七、马克思的农业是社会生产基础的理论及其渊源
    八、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扩大国内市场的根本途径——兼论工业人口由于农业人口减少而增加的历史过程
    九、我国加入WTO后,如何在增加农民就业过程中扩大国内市场
    十、应该是生产食物的部类决定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
   
    第五部分:世界经济·帝国主义与殖民地
    一、论不能独自存在的经济成分和何谓世界体系
    二、试论世界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外部市场
    三、论外部市场及其对两种资本主义的不同意义
    四、马克思对世界市场上价值规律的研究及其现实意义
    五、两大类国家基本关系的政治经济学
    六、殖民地和帝国王义
    七、对《论战后美国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的性质》一文质疑
    八、关于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的一些问题
    九、关干垄断利润的必要性及其来源的探讨
    十、帝国主义论理论问题再思考
    十一、《帝国主义经济与政治概论》书后
    十二、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几个问题
   
    第六部分:社会经济史
    一、农村公社发展的辩证法——恩格斯关于农村公社的论述
    二、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和历史发展规律问题——兼论中国农村公社问题
    三、再论“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兼评两种亚细亚生产方式子虚乌有论
    四、论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
    五、自然条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论东西方发展差异的一个原因
    六、马克思主义发展经济理论(纲要)——发展问题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七、东西方经济发展同中有异的历史哲学——王亚南对经济史方法论的贡献
    八、理查德·坎蒂隆的经济思想——一种从分析土地关系开始研究社会经济的理论
    九、中日工业革命成败不同的原因
   
    第七部分:经济学说史
    一“亚当·斯密教条”批判
    二、再论“斯密教条” ——兼论何谓农民纯收入
    三、李嘉图否定普遍危机而肯定局部危机是由于货币理论错误吗?
    四论“经济人”和利己与利他——兼论“斯密难题”的产生原因
    五、评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译本序言
    六、马克思怎样扬弃古典派的基本经济理论
    七、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背景和全貌
   
    第八部分:其他
    一、《资本论》阅读随记三则
    二、关于纯粹流通费用及其补偿问题
    三、论作为经济范畴的信用
    四、关于绝对地租理论的几个问题——兼与杨学成同志商榷
    五、关于级差地租Ⅱ的几个问题
    六、为使用价值和为价值而生产的产品——论精神产品质量不与社会生产力水平成正比的原因
    七、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和美国工人的物质状况
    八、苏联版《剩余价值学说史》标题商榷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