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和文学有着不解之缘,是世界性的文学母题之一。文革以后的当代中国作家拥有自己的历史和记忆,拥有自己的神话和传说,也拥有自己关于苦难的理解和体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段时期因为既是文化大革命这一民族性苦难的终结,同时也是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层面重寻历史起点的开始,因此而充满着动荡和变异的焦灼,文学中的苦难叙述也更能折射出复杂、矛盾和游移不定的时代特性,更能表现出人类的某种根本处境。本书把文革以后的当代中国小说创作作为分析对象,在现代性和全球化的视野中,以当代中国社会状况、文化状况和文学叙述主体的精神状况为背景,考察“苦难”这一既古老而又充满当代意味的中心意象在作家内心和文本中建立起来的过程。它包括两个基本方面:其一,作家叙述了一种什么样的苦难经验;其二,这些苦难经验是怎么被叙述出来的。通过对作家苦难意识、叙述行为和作品内在题旨的把握和分析,揭示隐藏在苦难叙述中的作家的个人性因素、集体无意识,和包括其中的时代属性和意识形态特性;分析苦难作为一种记忆、经验和体验,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进入作家主体意识并且影响作家想象力的,或者说作家由此建立了一种什么样的叙述权力、观念力量和美学风格。目的是通过对作家写作行为中苦难叙述的研究,观察全球化境况下中国作家的写作经验,对自我、生命、社会、人生问题的文学关注形式,以及当代文学进入后当代时期以来的某种发展基本路向,堪定苦难叙述给我们提供了什么可以彪炳于文学史册的文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