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帝国和西班牙帝国一度都是生气勃勃的国家,是什么原因促使它们在不太长的时间里走向衰落?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兴衰起伏与葡萄牙帝国和西班牙帝国的盛衰有相似之处吗?本书主要通过对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在15、16世纪最早开辟新航路和建立殖民帝国的这段历史的描述,向我们揭示了两国崛起的秘密,追寻其发展历程,探究其盛衰规律,总结其经验教训,为我们提供了历史借鉴。本书前言一个阶级在取得政权以后,总要竭力巩固它的政权,为此,都要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供自己巩固政权的借鉴。一切剥削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根本目的,是保持剥削制度,维护剥削阶级的利益。封建统治阶级无不想使自己的王朝长久延续下去,为此,其中一些有作为和头脑比较清醒的君主及其辅佐就特别注意总结历代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例如,汉高祖刘邦在定天下后,让列侯诸将直言他之所以有天下,而项羽之所以失天下的原因。高起、王陵的回答是:“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刘邦说,你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①刘邦在这里总结了能否用人,是刘胜项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唐太宗李世民有几句名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④李世民的大臣魏徵十分重视隋炀帝灭亡的教训,多次引用《荀子·王制》上的话:“君,舟也;民,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劝告唐太宗要搞好君民关系,注意人心向背①。唐太宗自己也用同样的话诲谕太子,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②“经世致用”是中国封建史学的一个传统。一些卓越的史学家都很注意总结历代兴亡的道理。司马迁说他著《史记》的宗旨是:“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③在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个部分中,“本纪”的撰述宗旨是“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④。在《留侯世家》中,说张良“所与上(指刘邦)从容言天下事甚众”,但“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⑤。司马光撰《资治通鉴》,自述著作主旨是“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以达到“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足以懋稽古之盛德,跻无前之至治”的目的⑥。当然,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是不可能做到长治久安,永葆其政权,传之万代的。他们和封建史学家也不可能从本质上说明历代封建王朝兴衰的原因。不过,他们所总结的某些具体的经验教训,如上面所说的要善于用人、要注意民心向背等,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为了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为了说明资本主义制度是“最合理的”,当然也要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并从历史上寻找论据,说明资本主义是必然永存的制度。19世纪,法国复辟时期的资产阶级历史家梯叶里、基佐、米涅、梯也尔(后三人还是政治家)在解释欧洲中世纪以来的历史时,都把它看做资产阶级反对封建贵族的阶级斗争的历史,并把阶级斗争的根源归之于人们之间物质利益即财产关系的对立。恩格斯说:“从采用大工业以来,……在英国,谁都知道,土地贵族和资产阶级这两个阶级争夺统治的要求,是英国全部政治斗争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