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中国近现代史困境中的中国现代性意识

困境中的中国现代性意识

困境中的中国现代性意识

定 价:¥17.00

作 者: 陈赟著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ISBN: 9787561740279 出版时间: 2005-06-01 包装: 简裝本
开本: 21cm 页数: 339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中国的现代性是后发的意识性,它的展开过程始终伴随着一种深深的困境意识,其表现为在肯定现代性的同时又质疑、诘难甚至反抗现性。本书希望在这种困境中理解中国现代性,从而思考中国现代危机的特性。 现代性(现代化)的总体叙事是中国一百年来最大的意识形态(“意底牢结”),中国文化的历史性精神在现代中国就是通过它来体验自身的,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宿命。无疑,对存在的历史沉思不能回避这一意识形态。更何况,现代性的自我反思、自我理解的要求,在今日,已经更为迫切。历史地看,中国现代性意识已经成为进一步的自我反思与自我理解提供了资源。这是因为,中国的现代性是后发的现代性,它的展开过程始终伴随着一种深深的困境意识。 本书希望在这种困境意识中理解中国现代性,从而思考中国现代性危机的特性……

作者简介

暂缺《困境中的中国现代性意识》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导言 现代中国的世界—历史图像、个人认同与道德书写

第一章 科学主义与现代世界观

一、科学主义与现代世界观的起源

1.科学的主义特性与世界观品格

2.科学与现代世界图像

3.从“事物”到“事实”:物质性世界图像的确立

4.劳动:物质世界图像中的价值源泉

二、机械的世界图像

1.科学与知识的现代分化

2.机械性与现代的图像转向

3.同一性的逻辑与生活中游戏因素的退隐

4.体制的泛化与个人的大众化

三、物质与意义的分离

1.物质世界观与价值的主观化

2.上帝的退隐与世界的平面化

3.虚无主义与现代性世界观

第二章 创造与革命的现代轮回

一、从“在世”到“创世”:人的形象的现代转换

1.创造:主体自我界定的现代方式

2.神教传统与创造观念的起源

3.创造与破坏

4.对创造的质疑

二、创新的意识形态及其自我否定

1.创新的现代性意识形态及其困境

2.模仿与服从的“宗教”德性

三、作为“创造冲动”与“历史法则”的革命话语

1.革命作为“创造性的冲动”

2.作为历史进化法则的革命

四、创造与革命的现代轮回

1.创造——革命的现代传统与中国古代的引导性传统

2.创造——革命传统与现代中国的虚无主义

第三章 进步的历史观与中国现代危机的特性

一、进步的历史观与现代性的正当性基础

1.从世界观到历史观的过渡

2.进步话语与现代性的正当性

3.终极目的:进步话语的宗教根源

二、进步的幻象与存在者自性的消解

1.作为意识幻象的进步

2.“以力代神”的强力逻辑、文野之辩与自性的退隐

三、历史的放逐与中国现代危机的特性

1.“以论理代实在”:现代历史观的“历史终结症”

2.进步神话与现代虚无主义

3.从“历史民族”到“理论民族”:中国现代危机的特性

第四章 主义话语与现代政治传统

一、主义政治与国家的神话

二、主义信仰与启蒙理性

三、政治理念与政治存在

1.话语政治工程与个人日常生活感觉

2.乌托邦的诉求与政治试验的态度

第五章 现代集体认同的起源

一、从“文化中国”到“民族国家”

1.“文化中国”与现代世界体系

2.民族国家的想象与集体秩序的生产

二、国民认同:集体认同的最初形式

1.从个人到国民

2.现代新史学与国民的形构

3.国民教育与现代政治主体的培育

4.国性、国魂与民族精神

5.国民认同的意义与困境

三、民族国家:一个临时性的有限概念

1.对民族国家想象的质疑

2.章太炎:现代国家图腾的“祛魅”

四、从“国民”到“世界人”

1.从民族国家到世界主义的国家

2.世界主义的类认同:集体认同的更高形式

第六章 个性与自性:现代认同的他向困境

一、社会范畴及其公理意识形态在现代认同中的强化

1.从民族国家话语到社会范畴

2.从“天理”到“公理”:社会“意识形态”的确立

3.公理意识形态与集体意欲的合法化

4.公理意识形态与个人自由之间的紧张

二、“五四”时期的个性认同话语

1.“个体为真,团体为幻”

2.集体的幻象与现代专制形式

3.个性话语的双重指向

三、我你之辨与现代个性意识的起源

1.存在的特殊性与现代性意识的开端

2.我你之辨:存在特殊性得以生成的条件

3.个体的自由:现代性意识的追求

4.中国思想脉络中个性意识的起源

四、自性的隐匿与现代认同的困境

1.个性差异、社会存在与欲望的逻辑

2.获取承认的欲望

3.模仿他人欲望的欲望

4.个性与自性

第七章 惯性与德性:他向性的道德叙述

一、谁是道德的主体?——现代道德论述的他向性

1.个人道德还是集体道德?

2.自向性的道德与他向性的道德

3.古今道德视野中的“乡原”

二、从仁爱到正义:道德中心词从传统到现代的变化

1.以正义为中心的道德叙述及其纪律化趋向

2.“仁爱”在道德论述中的退隐

三、德性与惯性:现代道德论述的内在紧张

附录一 “语言的转向”与现代境况下人的解放

附录二 学习的现代性与模仿的现代性——中国现代性模式的反省

附录三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