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绪论 /1
第一编 京剧孕育形成 /19
第一章 京剧形成的社会环境 /21
第二章 徽调、汉调在北京的发展变化 /43
第三章 京剧形成 /71
第四章 京剧形成的历史原因 /125
第二编 京剧逐渐成熟 /129
第五章 京剧成熟的社会环境 /131
第六章 京剧从形成到成熟的演进 /137
第七章 促使京剧成熟的历史诸因素 /184
第八章 南派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248
第九章 京剧改良运动 /300
第十章 京剧传向全国 /376
第三编 人物(上)
第十一章 生行学员 /387
第十二章 旦行演员 /478
第十三章 净丑演员 /521
第十四章 剧作者 /565
第十五章 乐师 /580
第十六章 教师 票友 /588
第十七章 后台管理人员 /597
上卷后记 /602
上卷修订后记 /605
中卷
第四编 京剧的鼎盛时期 /607
第十八章 五四以来京剧发展概貌 /609
第十九章 京剧艺术进入鼎盛时期 /625
第二十章 京剧剧目的新发展 /657
第二十一章 表演艺术的新发展 /673
第二十二章 京剧音乐伴奏和舞台美术的新发展 /725
第二十三章 京剧理论研究与宣传活动 /747
第二十四章 京剧走向世界 /771
第五章 战争年代的京剧 /819
第二十五章 抗日战争以来的京剧发展概况 /821
第二十六章 国统区的京剧 /871
第二十七章 抗日根据地的京剧 /928
第二十八章 沦陷区的京剧(上) /978
第二十九章 沦陷区的京剧(下) /1051
第三十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京剧 /1073
第六编 人物
第三十一章 生行演员 /1129
第三十二章 旦行演员 /1243
第三十三章 净行、丑行演员 /1347
第三十四章 乐师 /1393
第三十五章 京剧作者、导演、教师、研究者 /1411
中卷后记 /1505
中卷修订后记 /1507
下卷
第七编 京剧的黄金时代 /1509
第三十六章 京剧的新繁荣 /1511
第三十七章 京剧剧目的整理、改编与创作 /1604
第三十八章 导演制度的形成与导演艺术的发展 /1661
第三十九章 京剧表演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1688
第四十章 京剧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1733
第四十一章 京剧舞台美术的发展 /1759
第四十二章 京剧艺术教育 /1791
第四十三章 京剧艺术出版事业的大发展 /1816
第八编 “文革”前后的京剧 /1849
第四十四章 本时期京剧发展的概况 /1851
第四十五章 “文革”前夕的京剧 /1858
第四十六章 “文革”中的京剧 /1895
第四十七章 “样板戏”垄断京剧舞台 /1923
第四十八章 “样板戏”的剖析 /1960
第四十九章 京剧艺术的复苏 /1995
下卷
第九编 振兴京剧的新时期 /2021
第五十章 本时期京剧发展的概况 /2023
第五十一章 新时期的剧目建设 /2058
第五十二章 新时期京剧舞台艺术的新发展 /2129
第五十三章 京剧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2194
第五十四章 振兴京剧的努力和措施 /2251
第十编 京剧艺术在台港澳地区和国外 /2355
第五十五章 京剧在台湾和香港、澳门地区 /2357
第五十六章 京剧在国外 /2394
第五十七章 京剧对世界戏剧文化的影响和贡献 /2439
第十一编 人物 /2455
第五十八章 20世纪50年代以来活跃在舞台前后的京剧艺术家 /2457
第五十九章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成长起来的京剧工作者 /2699
第六十章 在台、港、澳地区和国外的京剧工作者 /2826
结语 /2841
下卷后记 /2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