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心理学人格理论(第5版)

人格理论(第5版)

人格理论(第5版)

定 价:¥53.00

作 者: Jess Feist,Gregory J.Feist著;李茹,傅文青主译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美学

ISBN: 9787117066525 出版时间: 2005-04-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6cm 页数: 514 字数:  

内容简介

  人们为什么有如此行为?他们通常能意识到他们在做什么吗?他们的行为是隐蔽的无意识动机的结果吗?有些人是天生善良的吗?而有些人则是本性邪恶的吗?所有人都有可能成为好人或坏人吗?人的品行主要是自然的产物吗,还是说它主要受环境影响的制约?人们能自由地塑造他们的人格吗?他们的生活是由他们无法控制的力量决定的吗?人们的相似性是对人们最好的描述吗,还是独特性主宰着人的特征呢?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某些人的人格有障碍而其他人似乎心理健康发展呢?几千年来哲学家、学者和宗教思想家曾提出过这些问题,并为此争论不休,但是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大多是以个人的观点为依据,而这些观点又带有与政治、经济、宗教和社会有关的色彩。接近十九世纪末,人类的能力有了长足发展,他们可以组织、解释和预测自己的行动。作为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心理学,它的出现标志着对人格进行系统研究的开端。早期人格理论家,像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卡尔·荣格主要依赖临床观察来构建人类行为模式。虽然他们的资料比起早期的观察资料更系统和可信,但是这些理论家仍然是以自己独特的看待事物的方式来看待人性,因此他们对人性提出了不同的概念。后来的人格理论家往往更多地利用经验研究去了解人的行为。这些理论家创建假设模式,检验这些假设,然后再形成自己的模式。换言之,他们将科学调查的工具和科学的理论运用于人格领域。当然,科学与思辨、想像和创造力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它们都是理论形成不可或缺的要素。该书所介绍的每一个人格理论家都在观察和富有想像力的思辨基础上创建了他们的理论。另外,每一种理论都折射出其创建者的人格。因此,在每一章我们讨论不同理论时,都用一些篇幅介绍反映该理论构成的独特文化背景、其理论创建者的家庭经验以及专业训练背景。然而对每个理论是否有用的评价不是以其创建者的人格为依据,而是根据它们的能力,即:(1)引发研究;(2)可证伪;(3)组织整合现存的经验知识和(4)对日常问题的实际指导能力。因此,我们评价该书中的每个理论以这四个标准以及(5)内在的一致性和(6)理论的简约性两个标准为依据。除了六个标准以外,某些人格理论家还充实了其他领域,比如社会学、教育、心理治疗、广告业、管理、神话、咨询、艺术、文学和宗教。第五版说明《人格理论》第五版具有许多新特色。它在继续强调前几版突出的特点,也就是指导性的篇章介绍以外,还扩充了每个理论家的传略资料,介绍了他们生动的写作风格、发人深思的人性概念以及对每个理论的结构评价。就像前几版一样,第五版也以原始资料和每个理论最新的发展为基础。只要早期的概念和模式在他们后来的理论中仍具有重要作用,或者能为我们理解最终的理论提供至关重要的基础信息,我们都将它们囊括在书中。虽然《人格理论》探讨的是一些复杂的、难度较高的理论,但是我们仍尽可能地使用准确无误、明白易懂的语言和通俗的书写方式来阐述它们。这本书是专为大学生设计的,没有多少心理学背景知识的学生也能看懂。我们努力做到忠实理论家的原意或不过分简化它们。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对理论家彼此之间以及与其他理论家做了充分的比较,并列举一些实例,说明这些不同的理论是如何适用于日常的生活情境的。在本书末附有词汇表,对书中出现的专门术语给出简明的定义。这些定义是按照各个理论家的特殊意思写的。还有,这些词语在正文中出现时印为黑体字,并都有定义。涉及的内容与组织结构该书介绍了23个最有影响的人格理论家的复杂理论。尽管我们在书中使用了一定的篇幅简单介绍了变态人格以及心理疗法,但该书主要强调的是正常人格。由于每一个理论都是其创建者独特的世界观和人性概念的反映,所以我们还介绍了每个理论家的个人传略,以便读者有机会熟悉这些理论及理论家。《人格理论》分成五篇。本书第一章以引论开篇。第二篇中的第2章至第9章讨论的是心理动力学理论家,排在首位的是具有独创性的人格理论家弗洛伊德,后面是阿德勒、荣格、克莱因、玛赫尔、科赫特、科恩伯格、道尔拜、霍妮、弗洛姆、沙利文和埃里克森。他们都强调行为的无意识决定因素,而且都在某些方面受弗洛伊德的影响。第三篇探讨的是行为和认知学习理论。这一组讨论的是斯金纳的激进行为主义的研究、班都拉的社会认知理论、罗特的社会学习理论和米歇尔的认知-情感人格系统。在第四篇,我们讨论了特质理论,其中包括卡特尔和艾森克的特质和因素理论以及奥尔波特的个人倾向理论。然而,奥尔波特强调人格的独特性,使他的理论具有很强的人本主义情结。第五篇内容是凯利、罗杰斯、马斯洛和梅的人本主义与存在主义理论。然而,凯利的独特理论几乎不理会这种划分。如果读者还想了解更多的信息,请到该书的网站http://www.mhhe.com/feist5,在那里你可以看到对不同理论家的准确评价、对理论家自身人格对人格理论建设的重要性的讨论以及作者对人格理论未来的发展方向的见解。本版的特色在保持该书引人入胜、见闻广博和易于理解等特色的基础上,我们也做了一些改动。最引人注意的是,我们改变了本书的结构设计,使它看起来更“开放”,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我们对读者熟悉和喜欢的章节进行了更新,譬如人性概念和相关研究几节。我们将一些章所做的叙述性的小结改为画龙点睛的总结,以便读者能迅速领会每一章的精髓。我们还补充绝大多数理论家的传略,这些新的信息验证了我们的观点,即人格理论之所以五花八门是因为不同的理论家有各自不同的个人经验。我们还对阿伯特?班都拉和沃尔特?米歇尔的理论做了比较大的改动,因为这些理论还在发展中。我们再次有幸让阿伯特?班都拉审阅了社会认知理论一章的内容,并为该书的完善提出建议。这些建议使我们把对社会认知理论的讨论与班都拉正在发展的理论结合起来。同样,我们通过更新,重写和重新组织第12章的一节,基本上改写了米歇尔的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的内容。进一步补充的内容有:弗洛伊德的两个防御机制:解脱和分离;第3章弗洛伊德的防御机制与阿德勒的自卫倾向的比较表;科恩伯格理论运用于群体和组织的最新信息;斯金纳一章中的经典条件反射一节;对班都拉作为控制个体社会环境的人类动因代理人的讨论;从罗特《人际信任量表》中挑选了一些条目;艾森克的人格和行为研究以及人格与疾病的研究的二节;第13章增添了描述艾森克人格理论的主要成分的模型;还有关于奥尔波特早期病历研究最新发现的信息。

作者简介

暂缺《人格理论(第5版)》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引论
第一章 人格理论引论
一. 什么是人格
二. 什么是理论
理论的定义
理论及其相关词
为什么有不同的理论
理论家的人格和他们的人格理论
理论的用处是什么
三. 人性概念的维度
四. 人格理论的研究
第二篇 心理动力理论
第二章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一、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传略
二、 心理生活的层次
潜意识
前意识
意识
三、 心的领域
伊底
自我
超我
四、 人格动力学
本能
焦虑
五、 防御机制
压抑
解脱和分离
反向作用
置换作用
固着
退化
投射
内射
升华
六、 发展阶段
幼稚期
潜伏期
生殖期
成熟期
七、 精神分析理论的应用
弗洛伊德的早期治疗技术
弗洛伊德的后期治疗技术
梦的分析
弗洛伊德式失误
八、 相关研究
防御机制
口唇固着
九、 对弗洛伊德的评论
十、 关于人性的概念
第三章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
一、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传略
二、 阿德勒理论概观
三、 追求成功或优越
最终目标
补偿的驱力
追求个人优越
追 求 成 功
四、 知觉的主观性
虚构论
器官卑劣
五、 人格的统一和内在一致性
器官用语
意识与无意识
六、 社会关注
社会关注的起源
社会关注的重要性
七、 生活风格
八、 创造力
九、 变态发展
概述
适应不良的外部因素
自卫倾向
对男性的反抗
十、 个体心理学的应用
家庭排列
早期回忆

心理治疗
十一、 相关研究
早期回忆和个人特质
早期记忆与心理治疗效果
十二、 对阿德勒的评论
十三、 关于人性的概念
第四章 荣格:分析心理学
一、 卡尔·荣格传略
二、 心理结构
意识
个人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
原始意象
三、 人格动力学
因果论与目的论
进行与退行
四、 心理类型
态度
机能
五、 人格的发展
发展阶段
自我实现
六、 荣格的研究方法
字词联想测验
梦的分析
主动想像
心理治疗
七、相关研究
类型与吸引力
类型与学术成绩和成功
八、对荣格的评论
九、关于人性的概念
第五章 克莱因:客体关系理论
一、 梅拉尼·克莱因传略
二、 客体关系理论的概观
三、 婴儿的心理生活
幻想
客体
四、 位置
偏执分裂位置
抑郁位置
五、 心理防御机制
内射
投射
分离
投射性认同
六、 内化
自我
超我
俄底浦斯情结
七、 客体关系的后期观点
玛格丽特·玛赫尔的观点
亨因兹·科赫特的观点
奥托·科恩伯格的观点
约翰·道尔拜的依恋关系理论
八、 心理治疗
九、 相关研究
依恋理论和儿童的客体关系
依恋理论和成年人关系
十、 对客体关系理论的评论
十一、 关于人性的概念
第六章 霍妮:精神分析社会理论
一、 卡兰·霍妮传略
二、 精神分析社会理论概观
霍妮与弗洛伊德的比较
文化的影响
童年经验的重要性
三、 基本敌意与基本焦虑
四、 强迫驱力
神经症需要
神经症趋向
五、 内心冲突
理想化的自我意象
自我仇视
六、 女性心理学
七、 心理治疗
八、 相关研究
病态依赖
过度竞争
九、 对霍妮的评论
十、 关于人性的概念
第七章 弗洛姆:人本主义心理分析
一. 埃里希·弗洛姆传略
二. 弗洛姆的基本假设
三. 人的需要
亲合需要
超越
觅根
同一性感
定位框架
人类需要小结
四. 自由的重负
逃避机制
实际的自由
五. 性格倾向
非建设性倾向
建设性倾向
六. 人格障碍
恋尸癖
恶性自恋
乱伦共生
七. 心理治疗
八. 弗洛姆的研究方法
墨西哥村庄的社会性格
希特勒的心理学历史研究
九. 相关研究
十. 对弗洛姆的评论
十一. 关于人性的概念
第八章 沙利文:人际理论
一. 哈利·斯塔克·沙利文传略
二. 张力
需要
焦虑
三. 动力作用
恶意
亲密关系
性欲
自我系统
四. 人格意象
坏母亲、好母亲
宾格“我”的人格意象
遗觉性人格意象
五. 认知水平
前符号经验
前逻辑经验
句法交际经验
六. 发展阶段
婴儿期
儿童期
少年期
前青年期
青年早期
青年后期
成年期
七. 心理障碍
八. 心理治疗
九. 相关研究
医患关系
与朋友的亲密关系
假象的朋友
十. 对沙利文的评论
十一. 关于人性的概念
第九章 埃里克森:后弗洛伊德理论
二. 埃里克·埃里克森传略
三. 后弗洛伊德心理学中的自我
社会影响
渐成原则
四. 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婴儿期
儿童早期
游戏期
学龄期
青年期
成年早期
成年期
老年期
生命周期小结
五. 埃里克森的研究方法
人类学研究
心理历史学
游戏构建
六. 相关研究
成年早期的同一性
中年的繁殖力
七. 对埃里克森的评论
八. 关于人性的概念
第三篇 学习理论
第十章 斯金纳:行为分析
一. 斯金纳传略
二. 斯金纳科学行为主义的先驱
三. 科学行为主义
科学的哲学
科学的特征
四. 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
五. 人类有机体
自然选择
文化演变
内在状态
复杂行为
人类行为的控制
六. 不健康的人格
抵抗策略
不适当的行为
七. 心理治疗
八. 相关研究
条件作用如何影响人格
人格如何影响条件作用
九. 对斯金纳的评论
十. 关于人性的概念
第十一章
班都拉:社会认知理论
一. 阿伯特·班都拉传略
二. 人的动因
三. 交互决定论
不同组分
偶遇与偶然事件
四. 自我系统
自我效验
代理人
集体效验
自我调节
五. 学习
观察学习
反应学习
六. 功能障碍行为
抑郁症
恐怖症
攻击行为
七. 治疗
八. 相关研究
自我效验和戒烟
自我效验和学业成绩
九. 对班都拉的评论
十. 关于人性的概念
第十二章
罗特和米歇尔:认知社会学习理论
一. 朱利安·罗特传略
二. 罗特社会学习理论的概观
三. 对具体行为的预测
行为势能
期望
强化值
心理情境
基本预测公式
四. 对一般行为的预测
概括化的期望
需要
一般预测公式
内在和外在强化控制
人际信任量表
五. 顺应不良的行为
六. 心理治疗
改变目标
消除低度期望
七. 米歇尔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的概观
八. 沃尔特·米歇尔传略
九. 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的背景
一致性悖论
人与情境的相互作用
十. 认知-情感人格系统
行为预测
情境变量
认知-情感元素
十一. 相关研究
控制源和与健康相关的行为
对O·J·辛普森判决反应的分析
十二. 对认知社会学习理论的评论
十三. 关于人性的概念
第四篇 特质理论
第十三章
卡特尔和艾森克:特质和因素理论
一. 雷蒙德·卡特尔传略
二. 因素分析的基础
三. 卡特尔特质理论的概观
P方法
观察法
四. 根源特质
五. 人格特质
气质特质
次级特质
六. 动力学特质
态度
本能特性
社会塑造本能复合体
动力学网格
七. 特质的遗传学基础
八. 艾森克因素理论的概观
九. 汉斯·J·艾森克传略
十. 人格测量
确定因素的标准
行为测量层次
十一. 人格维度
什么是主要人格因素
超因素的测量
人格的生物学基础
人格和行为
人格和疾病
十二. 相关研究
富有创造性的科学家与艺术家的人格
生物学与人格
十三. 对特质和因素理论的评论
十四. 关于人性的概念
第十四章 奥尔波特:个人的心理学
一. 戈登·奥尔波特传略
二. 奥尔波特的人格研究
三. 人格定义
四. 人格结构
个人倾向
统我
五. 动机
动机的反应性理论和前摄理论
机能自律
意识和无意识动机
六. 心理健康的人格
七. 个案研究
形态发生科学
马里恩·泰勒的日记
珍妮的信
八. 相关研究
宗教倾向量表
宗教倾向与心理健康
九. 对奥尔波特的评论
十. 关于人性的概念
第五篇 人本主义/存在主义的理论
第十五章
凯利:个人构念心理学
一. 乔治·凯利传略
二. 凯利的哲学立场
作为科学家的人
作为人的科学家
构念的选择性
三. 个人构念
基本假设
支持性定理
四. 个人构念理论的应用
变态发展
心理治疗
Rep测验
五. 相关研究
Rep测验与儿童
Rep测验与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
Rep测验与疼痛病人
六. 对凯利的评论
七. 关于人性的概念
第十六章 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理论
一. 卡尔·罗杰斯传略
二. 以人为中心的理论
基本假定
自我和自我实现
觉知
需要
价值条件
心理顺应不良
三. 心理治疗
条件
过程
结果
四. 明日的人
五. 科学哲学
六. 芝加哥研究
假设
方法
研究结果
结果总结
七. 相关研究
治疗以外的促进条件
促进条件和夫妻治疗
八. 对罗杰斯的评论
九. 关于人性的概念
第十七章 马斯洛:整体动力理论
一. 亚伯拉罕·H·马斯洛传略
二. 马斯洛的动机观
需要层次
审美需要
认知需要
神经症需要
关于需要的一般讨论
三. 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者的价值观
自我实现的价值标准
自我实现者的特征
爱、性和自我实现
四. 科学哲学
五. 自我实现的测量
六. 约拿情结
七. 心理治疗
八. 相关研究
自我实现与亲密的人际关系
自我实现与创造力
自我实现与自我接纳
九. 对马斯洛的评价
十. 关于人性的概念
第十八章 梅:存在主义心理学
一. 罗洛·梅传略
二. 存在主义背景
什么是存在主义
基本概念
三. 菲利普个案
四. 焦虑
正常的焦虑
神经症焦虑
五. 内疚
六. 意图
七. 关心、爱和意志
爱与意志的结合
爱的形式
八. 自由与命运
自由的界定
自由的形式
命运的界定
菲利普的命运
九. 神话的力量
十. 心理病理学
十一. 心理治疗
十二. 相关研究
十三. 对梅的评论
十四. 关于人性的概念
结束语
词汇表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