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龙游卷》为躲避仇家追杀,梁萧和阿雪一路逃到华山,得女冠了情相救,了情实为公羊羽昔年情人。将公羊羽的绝学“归藏剑”传于梁萧,梁萧在练剑过程中,遇上一邋遢儒生,与之斗剑,后来得知此人便是公羊羽。此时萧千绝也赶来华山,两大高手一场大战,毁了阴阳球,但赋予梁萧一身惊人内功。阿雪与梁萧隐居华山,结识汉人少年赵三狗等人和蒙古少年土土哈,不想南征风烟骤起,梁萧为了保护朋友,加入元军运粮队伍,押运途中却遭到了云殊带领的南朝豪杰袭击,赵三狗阵亡,阿雪遭到凌虐,梁萧一怒之下,发出灭宋誓言,在襄阳城下,梁萧显露了万人敌的气魄,成为元军阵营中叱咤风云的大将,与云殊等宋将斗智斗勇,古代高科技层出不穷。最终,襄阳城破,梁萧亦是声威大震,然而,面对生灵涂炭,梁萧开始反思战争。武侠新浪潮——武侠香火何处续金庸后继是谁人文/渔童弱水萍飘,莲台叶聚,卅年心事凭谁诉?剑光刀影烛摇红,禅心未许沾泥絮。绛草凝珠,昙花隔雾,江湖儿女缘多误,前尘回首不胜情,龙争虎斗京华暮。五十一年前,梁羽生的一首《踏莎行》,拉开了中国新武侠文学的大幕。金庸更将其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武侠的精神成为了一个符号,寄托着整整一代人的激情与梦想。凡熟悉中国武侠小说的朋友大都知道,新武侠缘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香港,它是以梁羽生和金庸为代表的写虚构的历史上的武侠故事为内容的一个文学流派,后来又有台湾的古龙入伙,于是将他们并称为“新武侠三大家。”从《龙虎斗京华》开始,梁羽生一写就写了三十五部作品,洋洋洒洒上千万言;而金庸在一年多之后继之而起,也写作了十五部作品。一时,梁羽生、金庸在海外华人中闻名遐尔。梁羽生的本名陈文统,金庸的本名查良镛反而不为人所知。时至今日,人们仍以“梁大侠”、“生公”及“金大侠”、“金庸先生”来习称这二位武侠文学的大师。曾有人说,宋人柳永以词名世,遂有:“有水井处必有人吟柳永词”之说,今则应改为:“全世界有华人居住之处,必有金庸小说在流传。”现在,新武侠文学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的研究课程。同时,金庸《天龙八部》的第四十一回“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必修)》,新加坡教育部也将《书剑恩仇录》、《飞狐外传》两书选入教科书中,作为中学生学习中文之用。新武侠文学征服了海内外亿万中文读者。而今,距新武派小说大师们封笔至今已愈二十多年了,回眸遥望,新武侠文学已经走过了50年,新武侠文学是否还会出现媲美三大家的后来者?是众多武侠迷心中的一个疑问。2005年出现了一部百万字规模的武侠作品名曰《昆仑》,在大陆新武侠作品中,这是为数不多的一部继承金古梁温传统的作品。在当今玄幻泛陈的图书出版市场上,《昆仑》及其他少数几部作品一道,捍卫着武侠的传统。该书作者凤歌,原名向麒钢,他用了三年时间完成这部作品。自序中他这样写道:“是何种力量让我完成这篇百万字的小说呢?这个问题,多曾有人询问过我,我总是很茫然,不知从何说起,后来,仔细想想,那些动力或许来自某种感动吧。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武侠就是一个梦,是一种魂。对侠的感动恰是我写作的初衷。”《昆仑》以宋末元初为历史背景,以主人公梁萧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展开了一幅史诗式的江湖画卷。其中有一招一式的武功;有民族大义的冲突;有对生命的思考;有恩怨纠葛、儿女情长;有波澜壮阔的战争;有起伏跌宕的情节。整部作品具有鲜明的金庸气质。有媒体评论称凤歌“效金庸之厚重,又有推陈出新之处”,说明他并不是对金庸进行简单模仿,而是在作品中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对武侠文学的内涵进行了延伸与扩展,这在当今武侠作品中是很难得的。凤歌将科学精神融入了武侠小说中。众所周知金庸的作品有着浓厚的中国文化内涵,可以说,他笔下的武功是以哲学为基础,比如《射雕英雄传》的主题是儒家的,《笑傲江湖》的主题是道家的。而《昆仑》中的武功和智慧是以科学为基础的,主人公梁萧的一身武功脱胎于中国古代算学,在他身上,武学和算学了无痕迹地结合在了一起;而这种科学精神体现在战场上,更是使作品中出现了很多精妙的机械。这一点,可算是凤歌的独到之处,也是区别于金庸的地方。《昆仑》这部作品也对民族和生命等重大命题进行了思考,这样的思考延续了金庸和梁羽生的传统,但同时有着与前辈们不同的时代特色。主人公梁萧的父亲是汉人,母亲是蒙古人,他的特殊身份一开始便体现了作者对民族冲突与交融的思考。之后,他为照顾朋友,投身元军,并为元军伐宋立下赫赫战功。主人公竟然是元军大将,这可是对金庸作品中民族大义的一次大颠覆。梁萧虽然统兵伐宋,但矛头是指向宋朝的昏君奸臣,可以说,这是对狭隘民族主义的一种突破。而当面对战争中的生灵涂炭,梁萧又痛苦地反思战争,并单枪匹马地反出元军。在《昆仑》中,民族主义被升华为了更广泛的人道主义。另外,《昆仑》的创作态度很严谨,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凤歌用三年时间写就的这部作品,自然不同于数月时间便告出炉的流行小说。其中涉及机关算学、战争史实、天象地理、医药水利、诗词歌赋等等,都需要庞杂的知识储备,凤歌看来是在这些地方下了很深的工夫,其中尤其是涉及机关算学的部分,让人读来叹为观止。仅就这一点来说,《昆仑》虽然暂时还不具备经典的地位,但是凤歌在写作的时候却已经具备了经典的态度。事实上,《昆仑》在大陆新武侠文学界已经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在出版之前,中国新武侠开山宗师梁羽生便为本书亲笔题签;大陆新武侠研究第一人韩云波教授亦称:“若干年后,当我们回顾21世纪大陆新武侠时,也许会将《昆仑》和1958年金庸《射雕英雄传》的出现相比。”媒体评论也是不吝溢美之词。山川换改,年华老去,只有胸中那份感动还在,那份侠情依然。如果说环珠楼主等人所处的是武侠的第一次浪潮,金古温梁代表的是武侠第二次浪潮,那么,我们是否有理由期待,《昆仑》的出现也许便预示着武侠文学的第三次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