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面向对象技术概论
1.1 软件开发方法概述
1.1.1 结构化方法
1.1.2模块化方法
1.1.3 面向数据结构方法
1.1.4 面向对象方法
1.15 软件开发方法的评价与选择
1.2软件生存周期
1.2.1 软件定义阶段
1.2.2 软件开发阶段
1.2.3 软件使用、维护和更新换代阶段
1.3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1.3.1 面向对象方法的特点
1.3.2 对象(Obiect)
1.3.3 类(Class)
1.3.4 封装(Encapsulation)
1.3.5 继承(1nheritance)
1.3.6 消息(Message)
1.3.7多态性(Polymorphism)
1.4 面向对象系统开发过程
1.5 面向对象分析
1.5.1 OOA步骤
1.5.2 OOA过程
1.5.3 建造对象类静态结构模型
1.5.4 建造对象类动态结构模型
1.5.5 建造对象类功能处理模型
1.6 面向对象设计
1.6.1 OOD的步骤
1.6.2系统对象设计
1.6.3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1.6.4 系统优化和审查
1.6.5 通用设计样式
1.7 系统文档、实现、测试和维护
1.7.1 系统文档资料
1.7.2 系统实现(001)
1.7.3 系统测试(OOT)
1.7.4 系统维护(OOM)
1.8 几种典型的面向对象方法简介
1.8.1 布什(Booch)的面向对象方法论
1.8.2 雅寇森(Jacobson)的面向对象方法论
1.8.3 尤顿(CoadYourdon)的面向对象方法论
1.8.4 詹幕斯·云豹(JamesRumbaugh)的面向对象方论
1.9本章小结
1.10 习题
第2章 统一建模语言UML
2.1 UML简介
2.1.1 UML的发展历史
2.1.2 UML描述软件的体系结构;
2.1.3 UML模型基本图标元素
2.2 UML模型图
2.2.1 用例模型图
2.2.2 静态结构模型图
2.2.3 动态行为模型图
2.3 UML系统模型结构
2.3.1 子系统的组织结构
2.3.2 系统模型的组织结构
2.3.3 系统结构层次
2.4 UML的公共机制
2.5 UML的扩展机制
2.5.1 构造型
2.5.2标记值
2.5.3 约束
2.6 UML软件开发过程
2.6.1 项目开发的阶段
2.6.2 UML开发过程中的成分
2.6.3 UML软件开发过程的产物
2.6.4 UML软件开发过程的特征
2.7 本章小结
2.8 习题
第3章 用例建模
3.1 引言
3.2 用例图
3.3 定义系统
33.1 定义系统的范围
3.3.2 定义系统的边界
3.3.3 系统的表示法
3.4确定行为者
3.4.1 行为者
3.4.2 寻找和确定行为者
3.5 确定用例
3.5.1 用例的特征
3.5.2 寻找和确定用例
3.5.3 描述用例
3.6 用例之间的关联
3.6.1 继承关联
3.6.2 扩展关联
3.6.3 包含关联
3.6.4 使用关联
3.7 用例建模
3.7.1 用例分类
3.7.2建立用例图
3.7.3 层次化用例图
3.7.4 用例建模的过程
3.8 本章小结
3.9 习题
第4章 类和对象建模
4.1 引言
4.2定义对象类
4.2.1 定义属性
4.2.2 定义操作
4.3对象类的关联
4.3.1 关联
4.3.2 聚集
4.3.3 继承
4.3.4依赖和细化
4.4 通用对象设计样式
4.4.1 设计样式的特征
4.4.2 几个简单的设计样式
4.4.3 设计样式的描述与调用
4.5 接口
4.6包与子系统
4.6.1 包
4.6.2 包的嵌套
4.6.3 包之间的关系
4.7对象类建模
4.7.1 确定和建立对象类图
4.7.2 确定和建立系统包图
4.8 本章小结
4.9 习题
第5章 动态建模(一)
5.1 引言
5.1.1 消息
5.1.2 消息的类型
5.2 时序图
5.2.1 概述
5.2.2 同步与异步消息
5.2.3 带条件和分支的时序图
5.2.4 带约束标记的时序图
5.2.5 带循环标记的时序图
5.2.6 创建对象和对象的消亡
5.3 协作图
5.3.1 协作图的成分
5.3.2 协作图中对象的生存期
5.3.3 协作图中消息的层次关系
5.3.4 协作图中的自调用与回调
5.3.5 协作图中的重复消息
5.4 动态建模的应用(一)
5.4.1 几个基本概念
5.4.2 一个实例的分析
5.4.3 系统的时序图
5.4.4 系统的协作图
5.5本章小结
5.6 习题
第6章 动态建模(二)
6.1状态图
6.1.1 对象的状态图符
6.1.2状态的迁移
6.1.3 状态图的描述
6.2对象的状态
6.2.1 嵌套状态
6.2.2)l匝序状态
6.2.3 并发状态与同步
6.2.4历史指示器
6.3状态迁移
6.3.1事件
6.3.2 条件
6.3.3动作表达式
6.3.4 状态迁移的种类
6.3.5 状态图之间发送的消息
6.4活动图
6.4.1 活动图与状态图的异同
6.4.2基本概念
6.4.3 并发与同步活动
6.4.4 活动图的层次关系
6.5 动态建模的应用(二)
6.5.1 一个实例的分析
6.5.2 系统的状态图
6.5.3 系统的活动图
6.6本章小结
6.7 题
第7章 物理体系结构建模
7.1 引言
7.1.1 逻辑体系结构
7.1.2 物理体系结构
7.2 构件与构件图
7.2.1 构件
7.2.2 构件的种类
7.2.3 构件的接口
7.2.4 构件与构件图
7.2.5 注意事项
7.3部署图
7.3.1 节点
7.3.2节点与构件
7.3.3 节点与对象
7.3.4 节点之间的联系
7.3.5 建立部署图
7.4 物理体系结构建模
7.4.1 一个实例的分析
7.4.2 系统的构件图
7.4.3 系统的部署图
7.5本章小结
7.6 习题
第8章 高级对象技术
8.1 引言
8.2软件复用技术概述
8.2.1 软件复用的过程和方式
8.2.2 软件复用的规模
8.2.3 可复用软件构件的生产与使用
8.2.4 构件及构件系统
8.2.5 软件复用的实施与组织
8.3 COM+模型
8.3.1 COM+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8.3.2 COM+构件的特征
8.3.3 COM+系统组成
8.3.4 COM+系统服务
8.4 EJB/J2EE模型
8.4.1 EJB系统和体系结构
8.4.2 J2EE系统体系结构
8.5 CORBA对象体系结构
8.5.1 CORBA模型
8.5.2 0MG接口定义语言IDL
8.5.3 CORBA系统的对象调用过程
8.6持久对象
8.6.1 持久对象的安全性
8.6.2 面向对象数据库
8.6.3 关系数据库
8.6.4 关系数据库与面向对象数据库的比较
8.7 客户机朋艮务器模型和分布计算技术
8.7.1 客户机服务器模型
8.7.2 分布计算环境与实现技术
8.8本章小结
8.9 习题
第9章 CASET具与集成化环境
9.1 CASE35具的种类
9.1.1 CASE32具的分类
9.1.2 CASE工具集成化
9.1.3 集成化CASE环境的优点
9.2 集成化CASE环境
9.2.1 CASE~12具集成环境的演变
9.2.2 CASE32具集成环境的体系结构
9.2.3 可移植CASE工具环境
9.3 集成化OOCASE32具
9.3.1 OOCASE工具
9.3.2 OOCASE32具的特征
9.3.3 集成化的OOCASE工具Rose
9.3.4在Rose环境下建立UML模型
9.4本章小结
9.5 习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