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玛共和诞生于1918年,于1933年寿终正寝,时间虽然短暂,却已经成为一则传奇。它那痛苦而短暂的生命,令人难忘的艺术成就及其悲剧性的死亡,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相当灿烂夺目。魏玛让人联想到艺术、文学以及思想上的现代化,同时也会联想到儿子对父亲的反叛,达达主义者对艺术的反动,柏林人对粗俗文化的唾弃,自由思想者对保守道德家的鄙夷。在西方文明史上,放逐这类事情向来总是占有一个相当荣耀的地位,但丁.格老秀斯(Grotius)、贝尔勒(Bayle)、鲁索、海涅以及马克思等这些人,他们都是放逐之后在异邦完成他们最伟大的作品,他们用既是憎恨同时又是渴望的眼光回望那曾经拒绝他们的祖国,然后默默写出旷世杰作。1933年的年初,纳粹政权掌控德国之时,希特勒所驱赶出来的这批放逐者可说是世界上极少见的一批具有智识、才华和学问的精英分子。这批令人目眩的放逐者当中的佼佼者──爱因斯坦、托马斯.曼(Thomas Mann)、潘诺夫斯基(Erwin Panofsky)、布莱希特、格罗皮奥斯(Walter Gropius)、格罗斯(George Grosz)、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林哈特(Max Reinhardt)、瓦特(Bruno Walter)、贝克曼(Max Beckmann)、杰格(Werner Jaeger)、柯勒(Wolfgang Ko+..gker)、田立克(Paul Tillich)、卡西勒(Ernst Kassirer)。这些人逼得我们不得不把魏玛看成是独一无二的现象,所展现的文化是那么不受拘束,那么充满创意,真真正正的一个黄金时代。的确,魏玛的传奇正是从“黄金的20年代”传奇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