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工业技术化学工业现代膜技术及其应用指南

现代膜技术及其应用指南

现代膜技术及其应用指南

定 价:¥98.00

作 者: 王学松编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ISBN: 9787502568672 出版时间: 2005-08-01 包装: 精装
开本: 27cm 页数: 749 字数:  

内容简介

  现代膜技术是一项涉及多种学科的高新技术,由于它具有能耗低、单级分离效率高、过程简单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近年来颇受科技界及产业部门的关注,应用领域日趋广泛。本书较全面和系统地介绍了当代各种功能膜技术的基本原理、制膜方法、膜的特性测试、应用实例及其最新发展。全书共6篇。第1篇为膜过程,其中以综论分离膜为主,兼论其他功能膜,如反应膜、识别传感膜、能量转换膜及生物膜等;第2篇介绍各种有机、无机膜的制备工艺和性能测试;第3篇为各种膜设备和膜组件等的构造和组装方法;第4篇为膜技术的运行流程与工艺设计;第5篇为膜分离装置操作中的工艺问题,具体探讨了浓差极化、膜污染的成因和防治及原水的前处理方法;第6篇为膜技术的开发展望,重点报道了诸多新开发的膜材料与先进的成膜工艺。本书内容丰富,取材新颖,实例广泛,图文并茂,在写作上注意理论与实践并重,综合阐述了现代膜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应用方向。可进一步使读者对膜的功能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扩大视野,活跃思路,从中得以启迪创新。本书对从事水处理、食品加工、电子工业、石油化工、制药、印染、气体分离、生物工程及分析监测等工作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界同仁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本书可供与膜技术相关的企业专家、从业人员以及各级管理干部和大专院校师生参考,也可作为对膜技术感兴趣的初学者的入门读物。

作者简介

暂缺《现代膜技术及其应用指南》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目录
第1篇膜过程
第1章总论1
11奇特的功能材料——膜1
12膜的定义1
13膜分离技术的发展简史2
14功能高分子膜的分类3
141按分离原理进行分类3
1411具有所需孔径的膜3
1412无孔膜3
1413具有反应性官能团作用
的膜4
142按分离的推动力进行分类4
143按分离物质大小(膜孔径)进
行分类4
144按膜的结构形态进行分类4
15膜过程中的主要传递机制 5
151溶解扩散模型6
152液体的水力学透过6
153孔传递模型7
154孔隙开闭学说8
155筛分理论9
156优先吸附毛细管流动机制10
参考文献11
第2章分离膜12
21压力驱动膜过程12
211反渗透12
2111引言12
2112渗透、渗透压及反渗透13
2113反渗透膜的分离机理14
2114反渗透膜的主要特性参数17
2115反渗透膜18
2116反渗透组件与装置25
2117延长反渗透膜使用寿命的
方法25
2118反渗透法的经济效益27
2119我国反渗透技术的发展
概况28
21110反渗透法的应用29
21111有关膜厂商及其膜产品
性能介绍47
212纳滤52
2121“纳滤”术语的由来52
2122纳滤膜的分离机理、模型与
性能53
2123纳滤膜的材质54
2124纳滤膜的制备方法55
2125纳滤膜的特点 57
2126纳滤膜的构型、组件及
装置57
2127纳滤过程中的污染及其
对策58
2128纳滤膜分离过程最新进展60
2129我国纳滤膜技术的研究
进展62
21210纳滤技术的工业应用64
21211有关膜厂商及其膜产品
性能介绍76
213超过滤78
2131引言78
2132超过滤法的基本原理78
2133超过滤膜79
2134超过滤装置85
2135超过滤法的经济效益88
2136我国超过滤技术发展概况89
2137超过滤技术的工业应用92
2138有关膜厂商及其膜产品
性能介绍111
214微孔过滤118
2141引言118
2142微孔滤膜118
2143微孔过滤装置132
2144膜微滤强化技术国内研究
进展133
2145微孔滤膜在使用中应注意
的若干问题137
2146我国微孔滤膜的研究
开发138
2147微孔滤膜的应用140
2148有关膜厂商及其膜产品
性能介绍148
215气体分离151
2151引言151
2152气体分离膜151
2153气体的膜分离机制155
2154气体分离膜的主要特性
参数162
2155气体分离膜的制备工艺167
2156气体膜分离器172
2157气体膜分离器的级联172
2158气体分离膜的开发近况174
2159国内外气体膜分离技术的
研究生产现状185
21510气体膜分离技术的开发
动向与展望188
21511气体膜分离技术的应用191
21512有关膜厂商及其膜产品
性能介绍211
216亲和膜213
2161引言213
2162基本原理213
2163基本理论214
2164亲和膜的制备215
2165亲和膜的形状217
2166亲和膜分离的操作方式217
2167国内亲和膜应用的研究
进展218
2168亲和膜的应用220
217膜萃取222
2171引言222
2172膜萃取过程的特点222
2173数学模型222
2174膜萃取过程的影响因素224
2175各分传质系数关联式的
建立224
2176膜萃取器和过程设计225
2177膜萃取的应用227
218动态膜229
2181引言229
2182动态膜的特点230
2183动态膜过程的基本理论230
2184动态膜载体的组件与膜
材料231
2185动态膜的制备方法231
2186动态膜的应用231
22浓差驱动膜过程232
221透析232
2211引言232
2212透析的原理232
2213医疗用透析233
2214工业用透析238
2215透析的应用243
222渗透蒸发250
2221引言250
2222渗透蒸发的基本原理250
2223渗透蒸发的特点251
2224影响渗透蒸发过程的
因素251
2225渗透蒸发膜及膜材质的
选择252
2226渗透蒸发膜的制备255
2227渗透蒸发膜的性能测试256
2228填充型渗透蒸发膜259
2229渗透蒸发膜的改性技术260
22210渗透蒸发法的经济效益与
流程261
22211我国渗透蒸发的应用
发展263
22212渗透蒸发的应用263
223液膜268
2231引言268
2232液膜的分类268
2233液膜的透过机制273
2234液膜分离中迁移率的
计算275
2235乳状液膜的静电破乳及其
机理276
2236液膜过程的特点279
2237液膜技术的进展279
2238液膜分离技术的应用284
224控制释放膜293
2241引言293
2242控制释放的主要机制293
2243控制释放材料296
2244膜式控释制剂的制法298
2245控制释放膜的性能评价300
2246包膜型缓释/控释肥料300
2247控制释放膜的应用302
225保鲜膜303
2251引言303
2252涂膜保鲜的原理303
2253涂膜剂及其使用方法303
2254保鲜膜的应用306
226膜吸收法310
2261膜吸收法的原理310
2262膜吸收法的应用310
227促进传递315
2271引言315
2272促进传递与促进因子315
2273促进传递机理与模型315
2274活性载体的选择与活性膜
的制备316
2275促进传递的应用317
23电驱动膜过程317
231电渗析317
2311引言317
2312电渗析的基本原理318
2313离子交换膜319
2314电渗析器320
2315电渗析给水处理的主要
特点321
2316电渗析中膜垢膜污染的
形成、防止与去除322
2317电渗析技术的新进展325
2318我国电渗析技术的发展328
2319电渗析技术的工业应用329
232膜电解336
2321引言336
2322膜电解法的原理336
2323离子交换膜的极限电流
密度337
2324膜电解用离子交换膜338
2325离子交换膜的最佳设计338
2326离子交换膜易出现的损伤
分析340
2327离子交换膜损伤的预防
措施341
2328膜电解用电解槽341
2329膜电解的流程342
23210膜电解法的应用343
233双极膜电渗析347
2331双极膜的结构、运行机
理及其特点347
2332双极膜的理论模型348
2333膜材料种类、合成方法
及单张阴、阳膜的制备350
2334双极膜的制备方法351
2335双极膜电渗析水解离器352
2336双极膜电渗析器的组装方
式及其功用353
2337双极膜电渗析的应用358
24热驱动膜过程366
241膜蒸馏366
2411引言366
2412膜蒸馏法的原理367
2413膜蒸馏过程的特征367
2414膜蒸馏用膜材料368
2415膜蒸馏过程中的膜污染
问题370
2416膜蒸馏用膜的特性参数370
2417膜蒸馏组件的性能测试与
影响因素371
2418在膜蒸馏过程中的热回收
问题374
2419膜蒸馏存在问题及发展
方向374
24110膜蒸馏法的应用375
242渗透蒸馏380
2421引言380
2422渗透蒸馏过程380
2423渗透蒸馏过程热力学380
2424渗透蒸馏过程动力学381
2425渗透蒸馏膜381
2426渗透蒸馏膜组件382
2427渗透蒸馏的特点383
2428渗透蒸馏的应用383
243膜结晶384
2431引言384
2432膜结晶的原理384
2433膜结晶过程及其优点385
2434膜结晶器385
2435膜结晶的发展前景386
2436膜结晶的应用386
参考文献388
第3章反应膜398
31引言398
32膜反应器的特点398
321反应转化率不受化学平衡转化
率的限制398
322能提高复杂反应的选择性398
323经济高效399
33膜反应器的分类399
331从同膜相关的特性参数出发399
332从同催化剂相关的特性参数
出发399
34惰性膜反应器400
35催化膜反应器400
351无机催化膜反应器400
3511钯膜反应器400
352有机催化膜反应器402
3521酶膜生物反应器402
3522膜生物反应器409
36膜反应器的应用415
361钯膜反应器的应用415
3611造氢反应415
3612环己烷的脱氢416
3613低级石蜡族烷烃的芳
构化417
362酶膜反应器的应用417
3621微生物固定化膜反应器417
3622蔗糖的加水分解418
3623酶膜生物反应器418
3624微胶囊化酶膜反应器418
3625生物大分子的水解419
3626辅酶或辅助因子的再生419
3627脂肪酶催化水解及合成420
3628低聚肽合成420
3629反胶团催化420
36210提高反应生产能力420
36211手性化合物的生产研究420
36212辅酶的再生421
36213在淀粉糖化中的应用421
36214其他应用421
363膜生物反应器的应用422
3631国外应用情况422
3632国内应用情况425
参考文献425
第4章传感膜427
41引言427
42膜传感器427
43膜传感器的分类428
44敏感膜428
441膜基体材料428
442敏感膜材429
4421温度敏感膜材429
4422pH敏感膜材429
4423电场敏感膜材429
4424光敏感膜材430
45膜传感器的原理与结构430
46各种膜传感器432
461化学传感器432
462生物传感器433
4621酶膜传感器433
4622微生物膜传感器434
4623免疫响应膜传感器435
4624微型酶薄膜传感器436
47膜传感器的开发应用437
471膜式氢浓度传感器437
4711引言437
4712基本原理437
4713传感器的膜与电极的制备
方法438
4714传感器结构438
4715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测定438
472高分子膜光纤气体传感器439
4721引言439
4722原理439
4723高分子敏感膜的制备方法
及其特点439
4724高分子敏感膜在光纤气体
传感器中的应用439
473V2O5薄膜用作SO2气敏传
感器440
4731V2O5薄膜对SO2气体的
敏感机理440
4732V2O5薄膜的制法与性能
测量441
474SnO2气敏传感器441
4741薄膜型SnO2气敏传感器441
4742SnO2薄膜的制备方法441
475LB膜传感器442
4751离子敏传感器442
4752味敏传感器442
4753气敏传感器443
4754图像传感器443
4755红外传感器443
4756湿度传感器443
476自组膜传感器444
参考文献445
第5章能量转化膜446
51燃料电池446
511引言446
512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447
5121用作燃料电池电解质的离子
交换膜447
5122构成材料448
5123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
特点449
5124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
实例449
513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452
5131引言452
5132PEM电池与质子交换膜452
514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的开发
近况454
5141引言454
5142全氟磺酸型质子交换膜454
5143增强型复合质子交换膜456
5144高温型复合质子交换膜456
5145非全氟化质子交换膜457
5146新型无氟化质子交换膜457
515聚合物膜燃料电池的主要技术
问题与对策458
52蓄电池459
521引言459
522隔膜459
5221隔膜的特性459
5222铅蓄电池用隔膜461
5223碱蓄电池用隔膜463
523蓄电池的电解质464
524绿色能源——双极膜蓄电池465
参考文献466
第6章生物膜467
61引言467
62生物膜的结构467
621生物膜的构成467
622生物膜的化学组成468
623生物膜分子结构的模型469
6231脂双层模型469
6232Danielli与Davson三夹
模型469
6233Robertson“单位膜”
模型469
6234“流动镶嵌”模型470
6235“板块镶嵌”模型470
63生物膜的功能470
631能量转换470
632物质运送470
633信息传递470
参考文献471
第7章医疗用膜472
71引言472
72对医用高分子膜材料的基本要求473
73人工肾474
731人工肾的构成474
732人工肾的性能评价475
7321清除率475
7322透析率475
733血液净化用高分子膜的开发
现状476
74人工肺477
741引言477
742人工肺的分类477
743人工肺用膜479
7431膜材质479
7432膜形态480
744人工肺的运作原理480
745人工肺系统481
746人工肺的开发展望482
75接触透镜(隐形眼镜)482
751引言482
752接触透镜的作用483
753接触透镜的种类和材质483
754接触透镜的制法485
755对接触透镜的特性要求485
76人工皮肤486
761引言486
762人工皮肤的品种和特性487
763人工皮肤的分类和制法487
7631非生长型人工皮肤487
7632生长型人工皮肤488
764人工真皮替代物的结构模型489
765人工皮肤的应用489
77人工肝489
771引言489
772人工肝的开发经过490
773膜型人工肝的原理与构造490
774生物人工肝491
参考文献491
第8章其他膜493
81自组装膜493
811引言493
812分子自组装的原理及特点493
813自组装膜的分类494
814自组装膜的制备方法494
815自组装膜技术的应用494
8151在基础学科研究中的
应用495
8152在各种新型器件制造中的
应用
495
8153在金属等表面改性中的
应用495
8154在纳米加工中的应用497
8155在含能材料中的应用497
82回归式反光膜498
821引言498
822基本原理498
823回归式反光膜的制备方法498
824回归反光性能的测试499
参考文献499第2篇制 膜 工 艺
第1章引言501
11分离膜应具备的基本特性501
12膜材料与制膜工艺兼顾501
13制膜工艺的分类502
第2章有机膜的制备方法503
21膜材料503
211普通高聚物膜材料503
212高分子合金膜材料505
2121高分子合金膜材料505
2122高分子合金膜结构505
22致密膜的制备506
221溶液浇铸法506
222熔融拉伸成膜法506
223膜形成与聚合过程同时进
行法 507
23溶剂蒸发法507
24浸沉凝胶相转化法508
241引言508
242制膜工艺508
243实例——醋酸纤维素膜的
制备509
2431制膜程序509
2432制膜液组成509
2433制膜条件对膜性能的
影响
511
2434 醋酸纤维素膜的成膜
机理515
25浸入沉淀相转化法制膜516
251引言516
252成膜机理516
253膜结构形态517
2531胞腔状结构517
2532粒状结构517
2533双连续结构517
2534胶乳结构517
2535大孔结构517
26热致相分离法制备高聚物微孔膜518
261引言518
262热致相分离法的制膜过程518
263热致相分离法制微孔材料519
264热致相分离法制备微孔膜的
优点519
265热致相分离法制备微孔膜的
最新进展519
2651国外的最新进展520
2652国内的最新进展520
27复合膜的制法521
271引言521
272复合膜的制作521
273复合膜的结构形态523
28低温等离子体制膜法524
281引言524
282等离子体聚合成膜条件524
2821化学反应动力学524
2822等离子体聚合的机理525
283等离子体聚合制备高分子膜的
装置525
284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制备高分
子膜526
2841等离子体聚合制备反渗
透膜526
2842等离子体技术在分离膜
改性方面的应用526
29荷电膜的制法527
291荷电膜的分类527
292荷电膜的制备方法527
2921表层处理法527
2922含浸法528
2923相转化法528
2924聚合法528
210微胶囊的制法528
2101引言528
2102微胶囊的基本特征528
21021微胶囊的大小528
21022微胶囊的形状528
21023微胶囊的功能529
2103微胶囊壁材的选择529
2104微胶囊芯材的释放529
2105微胶囊的制法原理530
21051化学法530
21052物理法530
21053物理化学法530
2106常用的微胶囊制备技术531
21061界面聚合法531
21062原位聚合法531
21063锐孔法531
21064喷雾干燥法与包结络合
物法相结合531
21065溶剂蒸发法531
21066复凝聚法531
21067油相分离法531
21068干燥浴法(复相乳
液法)531
211烧结法制微孔滤膜532
2111原理532
2112膜材料532
2113多孔氧化铝基质膜的制备533
212LB膜的制法534
2121引言534
2122LB膜及其材料534
2123LB膜的制备技术535
21231LB技术535
21232特殊材料的成膜技术536
2124LB膜的制备装置536
2125LB膜的物性表征及试验研究
技术537
213核微孔滤膜的制法538
2131引言538
2132核微孔滤膜的制备538
21321基本原理538
21322重离子辐照538
21323敏化和化学蚀刻538
2133核微孔滤膜的特性539
2134核微孔滤膜的主要性能测定539
2135光接枝改性核微孔滤膜539
21351光接枝的原理539
21352光接枝核微孔滤膜的
制备541
21353接枝膜的表征541
21354光接枝改性的效果541
214拉伸法制微孔膜542
参考文献544
第3章无机膜的制备方法545
31沸石分子筛膜的制法545
311引言545
312沸石分子筛膜的合成技术546
3121沸石嵌入合成膜546
3122直接原位晶化合成膜546
3123化学蒸气相法546
3124晶种负载晶化合成546
313沸石膜合成的最新方法546
3131二次生长法547
3132微波合成法547
3133其他合成方法548
314沸石分子筛膜的缺陷和修饰548
3141沸石分子筛膜的缺陷548
3142沸石分子筛膜的修饰548
315沸石膜合成中的注意点548
3151二次合成法548
3152基底表面处理548
3153合成条件控制548
316沸石膜的表征548
32碳分子筛膜的制法549
321引言549
322制膜原料549
3221聚酰亚胺549
3222酚醛树脂549
3223聚糠醇549
3224其他原料550
323碳膜的制备550
3231非支撑碳膜的制备550
3232支撑碳膜的制备550
324碳膜的修饰551
3241化学气相沉积法551
3242氧化法551
3243沸石生长调孔法551
3244其他551
33钯及其合金膜的制法552
331引言552
332钯膜的制备方法552
3321钯膜的制法552
3322钯膜制法的改进552
333钯合金膜的制备方法553
3331高温熔炼机械轧制技术553
3332物理气相沉积553
3333化学气相沉积554
3334电镀554
3335化学镀554
3336喷雾热分解技术554
34化学气相沉积制膜法554
341引言554
342化学气相沉积过程555
343化学气相沉积制膜555
344化学气相沉积法用于制备无机
分离膜555
35陶瓷膜的制法557
351引言557
352陶瓷膜的构型及其特性557
353陶瓷膜的制备558
3531阳极氧化法558
3532薄膜沉积法558
3533辐射腐蚀法558
3534浸浆成膜法558
354复合陶瓷膜的制备558
355无机膜陶瓷支撑体的制备
方法559
3551陶瓷支撑体的制备方法559
3552制备过程的主要影响
因素560
36溶胶凝胶法成膜技术561
361引言561
362原理561
363工艺561
364原料562
365成膜实例563
366功能膜成膜技术动向563
37无机介孔膜的制备564
371模板合成法564
372溶胶凝胶法565
3721旋转涂覆法565
3722浸渍提拉法565
3723脉冲激光沉积法565
373表面活性剂565
参考文献565
第4章各种构型膜的制备工艺567
41平板膜567
411流延制膜法567
412水上展开法568
413平板刮膜机568
4131科研用刮膜机568
4132以非织布作支撑的平板膜
刮膜机570
4133复合膜刮膜机570
42管式膜571
43卷式膜572
44中空纤维膜573
441熔融拉丝法573
442溶液拉丝法573
443中空纤维膜组件的制法575
4431中空纤维膜的集束排列575
4432浇铸封装576
4433切割577
参考文献579第3篇膜设备
第1章引言581
第2章膜设备的分类与要求582
第3章膜组件的主要形式583
31板框式583
311板框式膜组件的特点583
312系紧螺栓式583
313耐压容器式584
314DDS型584
314120型和40型584
314230型585
314335型585
315RP公司的平板型膜组件587
316板框式膜组件的应用588
32圆管式589
321圆管式膜组件的特点589
322内压型管式590
3221内压型单管式 590
3222内压型管束式590
323外压型圆管式591
324圆管式膜组件的应用594
33螺旋卷式595
331螺旋卷式膜组件的特点595
332螺旋卷式膜组件的结构595
333膜组件的部件和材料596
334黏结密封问题596
335使用中的注意事项596
336螺旋卷式膜组件的应用597
34中空纤维式598
341中空纤维膜组件的特点598
342中空纤维膜组件的结构598
3421轴向流动型(axial flow
unit)599
3422径向流动型(radial flow
unit)600
3423纤维卷筒型(bobbin
cartrige unit)600
343散装式中空纤维膜600
3431散装式中空纤维膜的
特点601
3432散装式中空纤维膜的应
用领域601
344中空纤维膜组件的应用601
第4章各种形式膜组件的特性对比603
第5章膜组件的开发与改进604
第6章膜分离用泵及其选定605
61引言605
611泵的分类605
612泵的特性605
6121作用原理605
6122特性曲线606
62叶轮式泵607
621离心泵607
622黏液泵(摩擦泵)607
623螺旋桨泵607
63容积式泵607
631往复泵607
6311柱塞泵607
6312隔膜泵607
632旋转泵608
6321齿轮泵608
6322偏心泵608
6323螺杆泵608
64膜分离用泵的选定要点608
641泵的选型608
642材质的选定609
643经济性609
644可靠性610
645维修与更新610
参考文献610第4篇膜技术的运行流程与设计
第1章膜分离装置的基本流程611
第2章膜过程的系统设计615
21反渗透系统615
211反渗透单元工艺及装备设计615
2111原始资料615
2112反渗透器的选型设计615
212反渗透系统设计中处理容量、
浓缩率及回收率的确定617
2121处理容量的确定617
2122浓缩率与回收率的确定617
2123浓缩倍数和回收率的简易
计算法618
213实际装置上的检测结果举例619
214反渗透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
事项620
2141预处理阶段620
2142反渗透阶段621
2143工艺水泵622
2144对一些操作因素的掌握623
2145反渗透系统设计软件624
22电渗析过程624
221电渗析过程计算的基础624
2211极限电流密度与负荷电流
密度624
2212电渗析槽的脱盐率625
2213所需膜面积625
222设计的顺序626
2221处理条件626
2222电渗析槽626
2223电流密度的计算626
2224设备的计算627
2225浓缩液量628
223过程设计的计算实例628
参考文献629第5篇膜分离装置操作中的工艺问题
第1章膜分离过程中的浓差极化631
11浓差极化形成的基本原因631
12浓差极化的数学模型631
13浓差极化的危害634
14浓差极化的测定635
15改善浓差极化的对策639
151增大流速639
152填料法640
153装设湍流促进器641
154脉冲法641
155搅拌法642
156提高扩散系数642
157错流过滤642
158流化床法643
159旋转强化644
1591旋转盘式膜器644
1592旋转膜管式膜器644
1593旋转流管式膜器645
第2章膜污染646
21膜污染的定义646
22膜污染的起因646
221粒子或溶质尺寸646
222膜结构646
223膜、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
作用647
2231静电作用力647
2232范德瓦耳斯力647
2233溶剂化作用647
2234空间立体作用647
224膜表面粗糙度、孔隙率等膜的
物理特性647
23污染指数的测定方法647
231引言647
232测定方法概要648
233测定装置与操作程序648
234自动测定装置648
24膜法水处理中常见的污染物650
25反渗透膜元件污染的判断处理650
26膜污染的控制方法652
261膜材料的选择652
262膜孔径或截留分子量的选择652
263膜结构的选择652
264组件结构的选择652
265溶液pH值的控制653
266溶液中盐浓度的影响653
267溶液温度的影响653
268溶质浓度、料液流速与压力
的控制653
第3章分离膜的清洗与再生654
31引言654
32物理清洗法655
321高速水冲洗法655
3211正洗法655
3212循环法655
3213逆洗法656
322海绵球管式膜清洗法656
33化学清洗法657
331清洗液的选择658
332专用清洗液的成分及其功用
介绍659
第4章原料水的前处理660
41反渗透的原水系统660
411堵塞指数Po的测定方法660
412污染密度指数SDI的测定
方法661
42电渗析的原水系统662
第5章膜分离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及
其回收装置663
51能量消耗663
52能量回收装置663
521水力回收透平663
5211逆转泵型水轮机664
5212佩尔顿水轮机664
5213水轮内装型泵665
522近年来公布的液压往复(正位
移)能量回收系统665
523新型水力透平666
524直接接触正位移压力交换器666
53部分能量回收装置的性能比较667
54能量回收装置在反渗透海水和苦咸
水脱盐中的应用667
参考文献669第6篇新的膜技术开发展望
第1章引言671
第2章新型膜材料的开发672
21开发功能高分子膜材料673
22开发无机膜材料675
第3章新的膜过程676
31膜式化学物理转变的工艺676
32导电聚合物复合透膜676
321引言676
322导电透膜的结构和分离机理676
323导电透膜的合成与制备方法677
324本征导电聚合物材料的选择677
325导电透膜的应用677
3251导电透膜用于液相分离677
3252导电透膜用于气相分离678
33连续去离子化678
34膜接触器679
第4章集成膜分离技术680
41引言680
42几种典型的集成膜分离过程
模式680
421膜分离与化学反应相结合680
422膜分离与蒸发单元操作相
结合680
423膜分离与吸附单元操作相
结合680
424膜分离与冷冻单元操作相
结合681
425膜分离与催化单元操作相
结合681
426膜分离与离子交换树脂单元
操作相结合681
43集成膜分离操作的应用实例681
431膜集成技术提取甘露醇681
4311引言681
4312膜集成工艺681
4313经济效益估算683
432集成化膜法水处理工艺683
4321预处理部分683
4322主机与系统配置684
4323结果684
433集成膜分离技术在茶饮料行业
中的应用684
434渗透蒸馏与其他过程的集成685
4341与其他膜分离过程的
集成685
4342与精馏过程的集成685
435渗透蒸发与其他过程的集成686
4351与精馏过程的集成686
4352与反应过程相结合686
4353与吸附过程的集成687
436超临界流体与膜过程的耦合687
4361超临界流体萃取与纳滤过程
相耦合687
4362超临界流体强化超滤
过程688
437络合超滤电解集成技术处理
重金属废水689
438膜生物反应器+反渗透689
第5章国内外现代膜技术与膜工业的
发展概况691
51国外膜工业的发展概况691
511美国691
512日本691
513欧洲692
514中东国家和地区的膜技术发展
概况693
515国外主要膜及膜组件的发展
概况693
5151微滤、超滤和纳滤膜组
件的发展概况693
5152反渗透膜组件的发展
概况694
5153气体膜分离组件的发展
概况695
5154渗透气化膜组件的发展
概况695
5155无机膜及组件的发展
概况696
516膜工业及其构成696
52中国膜工业和技术的发展697
521液体分离膜的发展697
522膜法气体分离的发展698
523其他698
524发展现状699
5241研究与开发699
5242生产与应用699
5243学术交流700
525中国膜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701
526中国膜工业的发展对策和
措施702
5261加强技术创新,全力推动
膜科技进步702
5262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
结构,提升产业水平703
5263加强行业管理,建立规范
有序的市场体系703
第6章新世纪膜分离技术市场展望704
61引言704
62全球液体膜过滤市场展望705
621概况705
622饮用水方面705
623废水处理方面706
624水处理市场面临的新课题707
63全球气体膜分离市场展望708
631概述708
632膜法制氮方面708
633膜法富氧方面709
634膜法提氢709
635天然气净化709
636蒸气/气体分离710
637蒸气/蒸气分离710
64结语710
参考文献711附录
附表1常用单位换算713
附表2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85)714
附表3我国地面水的分类及水质标准715
附表4我国海水水质标准
(GB 3097—82)716
附表5我国电子级水的技术指标
(GB 114461—89)717
附表6我国电子工业部高纯水水质试行
标准718
附表7我国低压锅炉的水质标准
(GB 1576—79)718
附表8我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8978—88)719
附表9浓度表示法720
附表10硬度单位的换算720
附表11碱度单位的换算721
附表12浊度单位的对照表721
附表13透水率单位的换算721
附表14气体渗透系数的单位换算722
附表15[NaClH2O]体系在25℃下的
特性参数722
附表16NaCl水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
渗透压和摩尔密度723
附表17国内膜及膜设备厂商一览表724
附表18国外膜及膜设备厂商一览表737
参考文献749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