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文学评论与研究沈从文家书(全二册)

沈从文家书(全二册)

沈从文家书(全二册)

定 价:¥68.80

作 者: 沈从文,张兆和等著;沈虎雏编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文集

ISBN: 9787534366581 出版时间: 2005-11-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3cm 页数: 800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沈从文、张昭和的一百多封信函,及其子女、好友的数封信件。贯穿于沈从文一生的各个阶段,是一个完整的人生过程、心路的记录。在这个过程中包括沈从文夫妇婚前婚后的情书、家书;沈从文辗转各地、南下参加土改、北上北大任教的生活历程。沈从文先生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他的小说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文体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他常食用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作,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他的散文也独具魅力,为现代散文增添了不少艺术光彩。一些后来的作家曾深受他的创作风格的影响。在文学态度上,沈从文一直坚持自由主义立场,坚持文学要超越政治和商业的影响。在文物研究上沈从文坚持以实物为依据,综合材料、形制、纹样的发展与联系,走自己独特的研究道路,坚持研究为生产、...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园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单纯而又厚实,朴纳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彩。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生命的哲学思考,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身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正是他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内涵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也正由于这种对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学”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涂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凤凰,了解凤凰,是从沈从文开始的。1902年12月28日,我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沈从文先生诞生在凤凰古城中营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四合院是沈从文先生曾任清朝贵州提督的祖父沈宏富于同治五年(1866年)购买旧民宅拆除后兴建的,是一座火砖封砌的平房建筑。四合院分前后两进,中有方块红石铺成的天井,两边是厢房,大小共11间。房屋系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采用一斗一眼合子墙封砌。马头墙装饰的鳌头,镂花的门窗,小巧别致,古色古香。整座建筑具有浓郁的湘西明清建筑特色。二十年代就蜚声文坛,被誉为“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仅次于鲁迅”(金介甫JeffereyC.KinKley著《沈从文论》)的沈从文先生在这里度过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童年。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1917年到1922年漂游在湘西沅水流域;1923闯入北京,1923年至1928年在北京以写作谋生;1928年至1930年,在上海中国公学任讲师,兼《大公报》、《益世报》等文艺副刊主编;1931年至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讲师;1934年至1939年在北京主编全国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939年至1947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1947年至1949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授;1950年至1978年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任文物研究员;1978年至198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任研究员。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侯选人。沈从文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作家,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撰写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等学术专著,特别是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沈从文故居于1991年被列为省人民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拔款进行了整修。故居现陈列有沈老的遗墨、遗稿、遗物和遗像,成为凤凰最吸引人的人文景观之一,每天来瞻仰者络绎不绝。与沈从文先生在国内的默默无闻相反,20世纪70年代起,沈先生在国外声名鹊起,于1980年应邀赴美国讲学,并进入1988后诺贝尔文学奖的终审名单。1988年,86岁的沈从文先生因为心脏病复发离开人世,为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惋惜。张兆和(1910—2003)1910年9月15日出生于安徽合肥,于十姐弟中排行第三,童年在苏州度过,并就读父亲所创办的乐益女中;1932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公学文史系。翌年与沈从文结婚,长子龙朱、次子虎雏陆续出生,婚后有六年未出外工作。抗战期间的昆明教授中学国文、英语。1949年开始先后在北京师大附中和101中学任教。1954年起担任《人民文学》杂志编辑;1969年下放湖北五七干校,1972年退休返回北京。80年代初期,为重新辑印沈从文著作而做了大量筛选、审计、校勘工作。曾担任《沈从文全集》主编,同时协助二姐张允和维持一份小小的家庭刊物《水》。笔名叔文、叔兆,曾出版由巴金编选的作品集《湖畔》。2003年2月16日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

图书目录

(上)
劫余情书日记
兆和日记  1930年7月4日 (3)
包含 王华莲致张兆和 1930年7月2日 吴淞
沈从文致王华莲 1930年7月1日 吴淞
兆和日记  1930年7月6日(10)
兆和日记  1930年7月8日(11)
兆和日记  1930年7月9日(14)
兆和日记  1930年7月10日 (14)
兆和日记  1930年7月11日 (15)
包含 沈从文致张兆和 1930年7月9日 第一信 吴淞
兆和日记  1930年7月12日 (16)
兆和日记  1930年7月14日 (17)
包含 沈从文复张兆和 1930年7月9日 第二信 吴淞
胡 适致沈从文 1930年7月10日 上海
兆和日记  1930年7月15日 (21)
节录 沈从文复张兆和 1930年7月12日左右 吴淞
兆和日记  1930年7月16日(26)
兆和日记  1930年7月17日 (26)
兆和日记  1930年7月18日 (27)
由达园给张兆和  1931年6月  北平(28)
湘行书简
张兆和致沈从文  1934年1月9日 第二信北平(35)
沈从文致张兆和  沅水途中(36)
在桃源  1934年1月12日(36)
小船上的信  1934年1月13日  第一信(38)
夜泊鸭窠围  1934年1月16日  第四信(42)
横石和九溪  1934年1月18日  第一信(44)
历史是一条河  1934年1月18日  第二信(50)
泸溪黄昏  1934年1月19日  第四信(52)
飘零书简
张兆和复沈从文  1937年9月9日  北平(57)
张兆和致沈从文  1937年9月24日  北平(60)
张兆和复沈从文  1937年10月5日  北平(63)
张兆和复沈从文  1937年10月25日  北平(65)
复张兆和  1937年11月6日  武昌(68)
张兆和致沈从文  1937年11月9日  北平(72)
张兆和复沈从文  1937年12月11日  北平(74)
张兆和复沈从文  1937年12月14日  北平(76)
张兆和致沈从文  1937年12月17日  北平(78)
张兆和复沈从文  1937年12月29日  北平(81)
张兆和复沈从文  1938年1月20日  北平(83)
张兆和复沈从文  1938年1月31日  北平(86)
张兆和复沈从文  1938年3月22日  北平(89)
复张兆和  1938年4月3日  沅陵(92)
致张兆和  1938年4月12日  第一信沅陵(94)
致张兆和  1938年4月12日  第二信沅陵(97)
致张兆和  1938年4月13日  沅陵(100)
致张兆和  1938年7月30日  第一信昆明(102)
复张兆和  1938年8月2日  昆明(104)
致张兆和  1938年8月19日  昆明(105)
张兆和复沈从文  1938年8月25日  北平(110)
霁清轩书简
致张兆和  1948年7月29 H  颐和园(115)
致张兆和  1948年7月30日  颐和园(119)
致张兆和  1948年7月31日  颐和园(122)
致张兆和  1948年8月1日  颐和园(124)
致张兆和  1948年8月上旬  颐和园(125)
呓语狂言
题《绿魇》文旁  1949年1月初(129)
张兆和致沈从文  1949年1月28日  北平(130)
复张兆和  1949年1月29日左右 清华园(132)
张兆和致沈从文  1949年1月30日  北平(133)
暨 沈从文批语复张兆和
1949年1月31日左右 清华园
张兆和复沈从文  1949年2月1日  北平(136)
复张兆和  1949年2月2日  清华园(137)
题《沈从文子集》书内 1949年3月 (138)
题中国公学女子篮球队合影1949年3月26 (140)
从文日记  1949年4月6日(142)
张兆和致沈从文等  1949年5月11日 第一信华北大学(148)
暨 沈从文批  1949年5月12日
张兆和致沈从文等  1949年5月日 第二信华北大学(150)
暨 沈从文批语  1949年5月12日
从文日记  1949年5月30日(152)
致张兆和  1949年9月20日  北平(154)
从文日记四则  1949年11月13--22日(157)
从文日记  1950年8月8日 (161)
川行书简
致张兆和  1951年10月25日  北京(167)
致沈龙朱、沈虎雏  1951年10月28日  华源轮汉口 (169)
致张兆和  1951年11月1日  华源轮巫山(172)
致张兆和  1951年11月8日  内江(176)
致张兆和  1951年11月19日  内江(179)
致张兆和  1951年11月29日  内江(187)
致沈虎雏  1951年12月16日  内江(190)
致张兆和  1951年12月末  内江(193)
远望卢音寺  1952年1月2日(196)
致张兆和  1952年1月15日  内江(198)
致张兆和、沈龙朱、沈虎雏1952年1月25日 内江(201)
致张兆和、沈龙朱、沈虎雏1952年1月29日 内江(204)
致张兆和、沈龙朱、沈虎雏1952年2月2日 内江(212)
致张兆和  1952年2月9日 内江(215)
说明员家书
致张兆和  1956年10月8日  济南(219)
致张兆和  1956年10月10日  第二信济南(221)
致张兆和  1956年10月12日  第二信济南(224)
致张兆和  1956年10月13日  济南(226)
致张兆和  1956年10月18日  南京(228)
致张兆和  1956年10月23日  苏州(230)
致张兆和  1956年10月24日  苏州(233)
致张兆和  1956年10月29日  第一信上海(236)
复张兆和  1956年10月29日  第二信上海(238)
致张兆和  1956年11月2日  上海(241)
致张兆和  1958年8月25日  杭州(244)
致张兆和  1958年8月26日  杭州(246)
致张兆和  1958年9月26日  苏州(249)
致张兆和  1958年10月10日  苏州(25I)
致张兆和  1958年11月1日  南京(253)
致张兆和  1958年11月5日  南京(254)
致张兆和  1958年11月18日  南京(256)
南行通信
致张兆和  1956年11月24日  长沙(259)
致张兆和  1956年11月27日  长沙(261)
致张兆和  1956年12月5日  长沙(263)
致张兆和  1956年12月9日  长沙(265)
致张兆和  1956年12月10日  长沙(267)
致张兆和  1956年12月19日  凤凰(270)
致张兆和  1956年12月26日  长沙(273)
致张兆和  1957年4月14日  第一信南京(275)
致张兆和  1957年4月14日  第二信南京(278)
致张兆和  1957年4月22日  上海(280)
致张兆和  1957年4月26日  上海(283)
致张兆和  1957年4月30日  上海(285)
致张兆和  1957年5月2日  上海(288)
致张兆和  1960年3月3日  汉口(294)
致张兆和  1960年3月6日  汉口(295)
致张兆和  1960年3月9日  汉口(297)
致张兆和  1960年3月14日  丹江(298)
跛者通信
张兆和致沈从文  1957年8月11日  北京(303)
致张兆和  1957年8月13日  青岛(305)
张兆和致沈从文  1957年8月14日  北京(307)
复张兆和  1957年8月23日  青岛(308)
致张兆和  1957年8月26日  青岛(311)
致张兆和  1958年6月  第一信八大处(314)
致张兆和  1958年6月  第二信八大处(315)
致张兆和  1958年6月  第三信八大处(318)
致张兆和  1960年6月26日  宣化(320)
致张兆和  1960年6月27日  宣化(322)
致张兆和  1960年6月30日  宣化(323)
致张兆和  1960年7月2日  宣化(325)
致张兆和  1960年9月4日  宣化(326)
致张兆和  1960年9月6日  宣化(328)
致张兆和  1961年1月下旬  阜外医院(329)
致张兆和  1961年2月2日  阜外医院(333)
张兆和复沈从文  1961年7月23日  北京(335)
跛者的抒情
致张兆和  1961年11月23日  茨坪(341)
致张兆和  1962年1月5日  南昌(344)
致张兆和  1962年1月8日  南昌(349)
张兆和复沈从文  1962年1月12日  北京(353)
致张兆和  1962年1月14日  第一信南昌(355)
致张兆和  1962年1月14日  第二信南昌(357)
致张兆和  1962年1月21日  第二信赣州(361)
复张兆和  1962年1月28日  南昌(363)
致张兆和  1963年11月12日  长沙(365)
(下)
临深履薄
致张兆和  1965年4月16日  北京(373)
张兆和复沈从文  1965年4月21日  上海(377)
张兆和致沈从文等  1965年9月17日  顺义(379)
致张兆和  1965年9月25日  北京(381)
张兆和致沈从文  1965年10月14日 顺义(384)
张兆和复沈从文等  1965年10月29日 顺义(385)
致张兆和  1965年11月14日 北京(387)
致张兆和  1965年11月24日 北京(389)
复张兆和  1965年12月12日 北京(393)
张兆和致沈从文  1966年3月10日  顺义(396)
张兆和致沈从文等  1966年5月28日  顺义(398)
牛棚内外
致沈云麓  1966年7月4日  社会主义学院(403)
沈虎雏致张兆和、沈从文等1966年7月21日  自贡(406)
沈虎雏致张兆和、沈从文等1966年7月30日  自贡(409)
张兆和复张之佩、沈虎雏 1966年8月18日  北京(412)
从文日记--几项规定 1966年9月末(414)
沈虎雏致张兆和转沈从文(四信摘录)(415)
1966年11月13日 自贡
1966年11月30日 重庆
1966年12月16日 自贡
1967年1月16日  自贡
致张兆和  1972年6月30日  北京(546)
张兆和致沈从文  1972年7月9日  丹江(549)
沈虎雏致沈从文  1972年7月17日  自贡(551)
复沈虎雏  1972年7月22日  北京(553)
致张兆和  1972年8月7日  北京(556)
致沈虎雏  1972年8月25日  北京(559)
复沈虎雏  1973年1月10日  北京(560)
沈虎雏致张兆和转沈从文、沈龙朱  1973年3月8日  自贡(564)
复沈虎雏、张之佩  1973年5月9日  北京(566)
复沈虎雏、张之佩  1973年7月11日  北京(571)
复沈虎雏、张之佩  1973年11月初  北京(574)
致沈虎雏、张之佩  1973年12月4日  北京(577)
复沈虎雏、张之佩  1974年2月1日  北京(579)
致张兆和  1974年2月  北京(584)
致沈虎雏  1974年5月7日  北京(597)
沈虎雏致张兆和、沈从文 1974年5月15日  自贡(599)
沈虎雏致张兆和、沈从文 1974年7月27日  自贡(601)
致沈虎雏  1975年3月2日  北京(604)
致沈虎雏、张之佩  1975年4月24日  北京(607)
沈虎雏复沈从文、张兆和、沈龙朱
1975年5月31日  自贡(609)
复沈虎雏、张之佩  1975年10月23日 北京(611)
致沈虎雏  1976年3月17日  北京(616)
沈虎雏复张兆和、沈从文等1976年3月17日  自贡(621)
地覆天翻
沈虎雏复张兆和、沈从文等1976年8月4日  自贡(625)
致沈虎雏、张之佩  1976年8月20日  苏州(627)
沈虎雏复沈从文、张兆和 1976年8月22日  自贡(629)
复沈龙朱  1976年10月5日  苏州(631)
复沈虎雏、张之佩  1976年10月6日  苏州(634)
沈红复沈从文、张兆和  1976年10月27日 成茂(637)
张兆和复沈虎雏、张之佩 1976年12月2日  苏州(638)
致沈虎雏、张之佩  1976年12月21日 苏州(640)
致沈红  1976年12月25日 苏州(643)
沈龙朱复沈虎雏、张之佩 1977年1月25日  北京(644)
致沈龙朱  1977年2月4日  苏州(646)
百废待兴
沈虎雏复沈从文、张兆和、沈龙朱
1977年3月9日  自贡(651)
致沈虎雏、张之佩  1977年5月1日  北京(653)
致沈虎雏、张之佩  1977年7月27日  北京(656)
致沈虎雏、张之佩  1977年8月16日  北京(659)
沈虎雏致张兆和、沈从文、沈龙朱  1977年9月1日  自贡(664)
张兆和复沈虎雏、张之佩 1977年10月17日 北京(666)
【附录】我的家沈红
致张之佩 1977年10月19日 北京(669)
致沈虎雏  1977年12月7日  北京(673)
致沈虎雏、张之佩  1978年3月13日  北京(676)
张兆和复沈虎雏、张之佩 1978年8月11日  承德(680)
沈虎雏致沈从文、张兆和等1978年10月18日 自贡(682)
张兆和致张之佩、沈虎雏 1978年10月21  北京(685)
张兆和致张之佩、沈虎雏 1979年1月31  友谊宾馆(687)
沈虎雏致张兆和、沈从文 1979年3月中旬  自贡(689)
致沈虎雏、张之佩  1979年5月14日  北京(691)
致沈虎雏  1979年6月7日  北京(696)
致沈虎雏  1979年9月14日  北京(699)
致沈虎雏  1979 11E 10月20日 北京(702)
复沈虎雏、张之佩  1979年11月15日 北京(705)
沈虎雏致沈从文、张兆和等1979年12月26日 自贡(707)
致沈虎雏、张之佩  1980年1月27日  北京(710)
沈虎雏致沈从文、张兆和、沈龙朱  1980年2月25日  自贡(712)
致沈虎雏、张之佩  1980年6月25  北京(715)
致张兆和  1982年3月21日  武昌(718)
致张兆和  1982年3月24日  江陵(720)
复张兆和  1982年3月30日  江陵(723)
致沈岳锟  1983年2月上旬  北京(726)
沈从文年表(729)
张兆和年表(738)
后记(740)
增订后记(741)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