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脑电图学》是日本著名神经精神病学教授、临床神经电生理学专家大熊辉雄先生的著作。初版于1963年,后多次再版发行。本书为第5版中译本。全书共25章,分临床篇、基础篇以及临床脑电图检查标准、脑电图术语汇编。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临床脑电图学的各个方面:从方法学到临床意义,从各个年龄阶段健康人的脑电图到各种疾病的脑电图异常表现以及药物脑电图学、皮质电图、深部脑电图、脑电图的分析方法、直流电位、脑磁图、脑脊髓诱发电位、事件相关电位和脑电图的神经生理学的基础等。本书内容丰富,图解清晰,阅读本书后可了解到国际上有关脑电图学研究的概况和成就,也可了解到脑电图学的内容涉及到物理学、生理学、统计学、神经精神病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本书是一本实用性强的教科书和参考书,适于各科医生,尤其是神经电生理工作者及神经内外科、精神科、小儿科医生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的教材和参考书。本书前言自1924年德国精神病学家H.Berger成功地从人脑记录出规律的电活动以来,已有80年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脑电图学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除应用于临床医学外,还广泛应用于其他相关领域。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现代影像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脑电图学这门科学不但没有丧失其应有的价值和地位,而且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许多疾病的早期诊断方面充分显示出它快速、简便、经济、客观的优点,因此脑电图已成为许多疾病临床诊断不可缺少的常规检查手段之一。与此同时,脑脊髓诱发电位、脑磁图、皮质电图、深部脑电图等神经电生理诊断技术有了迅速的发展,但是目前国内有关脑电图方面的专著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临床脑电图学》是由原日本东北大学教授、国立精神神经中心主任大熊辉雄先生所著,这本书是他总结从事临床、教学和实验工作的经验并结合大量文献资料编写而成的。本书初版于1963年,以后数次修订再版。40年来,此书作为权威性的脑电图教科书之一,深受日本同行,特别是神经内外科医生和脑电图工作人员的青睐。经大熊辉雄教授同意和日本医学出版社授权,现在我们将这本书的1999年第5版译成中文,奉献给广大读者。本书分临床篇和基础篇两大部分以及两个附录,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系统地介绍了日本国内及国际上脑电图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从脑电图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详细地阐述了临床各类疾病的脑电图表现,并从基础理论阐述了脑电图发生的神经电生理学的机制、药物与脑电图的关系,并介绍了定量脑电图、脑磁图、皮质电图、脑脊髓诱发电位等相关神经电生理学的检查方法,重点介绍了脑电图检查法、癫痫与脑电图。在翻译中,有关术语尽可能以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等收录的为准;其上未收录的,据以往有关专著的习惯用法酌定。原书中许多术语是直接搬用英文的,或是用英文反复括注的,我们一律译成中文,只有必要的地方注明英文,不再反复括注。原书中一些地方显然是笔误,我们做了订正,在此不一一列出,如有弄巧成拙之处,责由译校者负。本书第23章“脑脊髓诱发电位、事件相关电位”,第25章“脑电图机及周边仪器”约请《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主编张文渊教授翻译,其余部分为本人翻译,由周克纯等医师协助完成。在翻译过程中,由张文渊教授对本书的内容进行全面审阅,逐字逐句反复核实、修改,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深表感谢。感谢我国著名神经病学及神经电生理学家吴逊、谭郁玲、王玉平等教授给予的支持和指导,特别感谢中华医学会癫痫与脑电图学组组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科吴逊教授在百忙之中欣然为本书作序。在校稿期间,原中华医学会癫痫与脑电图学组组长沈鼎烈教授对本书的有关章节逐字审核,认真推敲,为本书润色,充分体现了前辈们甘为人梯、清风明月般的胸襟和严谨治学的学者风范。此书同时也得到何元金、周定华、孙喜堂、潘松青、章军建、周防汛等教授的热情帮助。在后期工作中得到了原卫生部副司长李世绰研究员、原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吴建中教授的支持。此外,张亚南、胡刚、杨利平以及柏松、程良楚、熊慧、刘宇等同志也给予了帮助,借此机会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谢!由于我们水平有限,时间紧促,译文内可能存在缺点与错误,诚挚地希望读者们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