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着重介绍发展的概念、发展的理论和发展的实践方法,可作为发展领域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主要参考教材,也可作为研究发展的参考书。本书前言现代发展的概念主要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相互竞争的世界格局逐步形成,这种竞争主要表现于意识形态的战斗中。究竟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还是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最终能有益于社会?两大阵营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军事发展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两个核心:一个是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阵营,另一个是以前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阵营。这两大阵营的竞争同时引发了两种发展方式的竞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1949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了“开发落后地区”的“第四点计划”,用于协助欠发达国家的发展。这个计划后来逐渐演变为国际双边及多边角度支持全球发展的战略框架。这一战略框架实际上也是两大阵营斗争中资本主义阵营所提出的带有操作性的框架。应该说,当代发展的很多概念都来源于这样一个战略框架。发展的话语最早可以追寻到西方的殖民主义思潮,在早期的殖民活动中,“海外开发”(OverseaDevelopment)与殖民开发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西方殖民主义者并不认为自己对海外殖民领地的资源开发属于殖民掠夺,而认为是用文明社会改造和开发非文明社会的正常过程。这种大规模的海外殖民伴随着西方工业化的发展,更呈现出其经济发展活动的某种合理性。早期的殖民开发活动包括宗教的渗透、文化语言的传播、经济制度的植入、现代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在今天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中,我们见到的教堂,学校,种植园,甚至经济制度,实际上都或多或少地反映了早期殖民主义的殖民思想。随着国际环境民主化进程的推进以及殖民地人民要求独立的斗争,殖民主义从20世纪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被许多反西方学者称之为“发展殖民”的发展思路。20世纪50年代以后,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在制度方面和理论方面都有了相当大的进步。虽然联合国成立前在1942年1月就已发表《联合国家宣言》,但带有发展性质的下属机构在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以后才开始逐步建立:联合国粮农组织成立于1945年;同年,世界银行(前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1965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成立。这些机构奠定了通过国际多边机制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财政和技术援助的机制。同时,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均建立起自己的国际发展援助机构,用于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双边的财政和技术援助。从理论上来讲,以现代化理论为支撑的经济增长理论是战后支持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发展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按照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以及西方技术进步的思想来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并通过经济增长来带动社会发展。该理论在拉美、非洲、东亚及东南亚进行了大规模的应用。这一理论主导了20世纪50~80年代的世界发展模式。20世纪70年代以后,拉美的一批本土化学者开始对这样一种理论进行深刻的反思,形成了所谓的反现代化理论的发展思想,我们也可称之为非主流的发展思想。本书将会对这些思想做一些详细的介绍。发展研究或者我们今天称之为发展学的学科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产生的,是这种理论思想的汇集与总结。早期的发展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环境决定主义者和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的影响。因此,在早期的发展研究和发展实践中,都显示出了这种带有歧视性的研究思路。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展研究以发展经济学为主要思想,立足于现代化的理论背景,依靠多边和双边的发展援助手段,使发展理论与发展实践得以理想的结合。因此可以说20世纪50~70年代之间的发展研究和发展学在某种程度上指的是发展经济学。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展工作者开始对西方的发展思想进行反思,由此出现了非主流的发展观,这种发展观随着拉美对美国新殖民主义的反抗而开始出现局部的实践应用,然而一直没能成为主导世界发展的主流思想。发展研究和发展学在1980年代一个最大的进步就是对西方式的发展思想进行了更深入的反思,从而出现了环境资源与发展、性别与发展、参与式发展、公民社会与发展等新的领域。到了1990年代以后,发展研究的内容更加广泛,有关性别与发展、资源发展的研究越来越趋向于多学科与交叉学科的视角,在这样一个视角中形成的性别主流化、性别计划、性别预算以及权利与发展的概念开始使得发展研究的框架更加明晰。应该说虽然发展研究或发展学一直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而存在的,其主要特点是与发展实践紧密结合,但实际上,发展学或发展研究一直没有成为像经济学或社会学那样独立的学科。应该说,迄今为止,发展学或发展研究的相对独立的基本框架才开始形成。当代发展学和发展研究的主要特点,首先是多学科性和交叉性。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对发展研究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发展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主要来源于经济学的思想和方法,社会学的思想和方法,政治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人类学的思想和方法。我们从今天的许多发展研究报告中可以发现,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研究都是结合了各个学科的长处。其次是多视角性。即以发展问题为核心的多视角性。发展问题不是经济学研究,不是社会学研究,也不是人类学研究,发展研究是研究社会变迁中的问题以及有关干预过程中如何影响社会变迁的政策问题的一个领域。因此,发展研究或发展学研究的一个核心思想是发展问题,但是对于发展问题的关注可以有不同的视角,这种视角可以是不同学科的视角,也可以是不同社会角色的视角。三是实践性。发展研究不论是早期的发展研究,还是现代的发展研究,都一直把实践问题作为研究的核心。这种实践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上展开。从宏观来说,主要是以发展政策为核心;在中观上,与发展计划相联系;在微观上,则指导发展项目的运作。发展研究在融合普通学科思想的同时,也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发展。以发展思想为核心的各个学科分别形成了发展经济学、发展人类学、发展社会学、发展政治学、发展传播学以及发展生态学等不同的学科领域。应该指出的是,发展研究是一个研究发展中国家问题为主的学科体系。这样一个学科体系在主流上一直受到西方从事发展研究的学者的影响。虽然在发展中国家的学者对这样一个学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贡献,但其主体思想仍然是西方学术界针对发展中国家发展方式的主要思想。在国际上,有相当多的有关发展研究的刊物,如《经济发展》(EconomicDevelopment)、《文化变迁》(CulturalChange)、《发展学杂志》(JournalofDevelopmentStudies)、《发展和变迁》(DevelopmentandChange)、《发展政策回顾》(DevelopmentPolicyReview)、《欧洲发展研究杂志》(EuropeanJournalofDevelopmentResearch)、《农村社会学与发展研究》(ResearchinRuralSociologyandDevelopment)、《人口与发展回顾》(PopulationandDevelopmentReview)、《农民研究杂志》(JournalofPeasant)、《世界银行研究观察》(theWorldBankResearchObserver)等。这些刊物汇集了当代发展研究的各种思想和思潮,也是发展研究和发展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的标志。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遵循着一条自主发展的道路,其发展轨迹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西方发展思潮的影响,这种影响到1980年代以后显得更加明显。但是中国发展面临的问题很多是西方发展理论无法解释的。1980年代以后,大量西方当代发展思想和框架开始被介绍到中国,很多学者都开始用这些思想框架理论来观察中国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当代国际发展的理论。在诸多领域,如中国传统农村向现代化农村的转型与变化、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中国资本的市场化发育、中国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中国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等,均交织着中国本土的发展思想和西方的发展思想。非常遗憾的是我们还没有能够形成一套系统的中国发展理论。本书所介绍的主要内容就是国际发展领域中的一些主要思想。正如前面所述,虽然这些思想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学术界的影响,但是,这些理论观点的形成都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实践上总结出来的,应该说,是与中国的发展实践相关联的。但也应该指出的是,书中的很多思想,既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很多的社会民族主义的思想影响,甚至一些资本主义、自由主义的影响。从学术的角度来看,以一个更加开放现实的态度对待外部世界的不同思想,对中国的发展是有益的。本书着重介绍发展的概念、发展的理论和发展的实践方法,可作为发展领域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主要参考教材,也可作为研究发展的参考书。通过本书的介绍,我们试图使读者在发展研究和发展实践中树立以下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