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绪论 战后西方史学的新发展 一、西方历史哲学和史学理论的发展变化 二、历史研究与历史写作的发展趋势第一章 战后西方史学理论的变化 一、历史事实与历史认识 二、历史性与结构性 三、历史话语与历史文本 四、历史学与哲学第二章 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西方的历史哲学 一、语言学转向 二、后现代主义 三、后结构主义 四、新历史主义 五、叙述 六、余论第三章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西方史学 一、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二、后现代主义与语言学 三、后现代主义的社会渊源 四、“大写历史”(History)与“小写历史”(history) 五、妇女史、女权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六、从“上帝之死”到“人之死” 七、历史学有没有“客观性”? 八、作者、读者、文本 九、后现代主义史学 十、后现代主义批判第四章 福柯后现代主义历史观 一、颠覆历史理性 二、放逐历史主体 三、瓦解历史客观性 四、终止历史进步 五、拒绝历史总体化第五章 德里达思想对历史学的可能效应 一、语言 二、事 实 三、时 间 四、文本 五、世界 六、历史第六章 新文化史学 一、新文化史学的缘起 二、新文化史学的研究视野 三、新文化史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征 四、新文化史学的属性第七章 吉尔兹的“深度描述”理论 一、当代人类学转向与吉尔兹其人 二、“深度描述”与人类学解释 三、“深度描述”与人类学实践 四、“深度描述”与吉尔兹的文化观 五、“深度描述”与“地方性知识” 六、“深度描述”与历史学研究第八章 历史人类学 一、史学“抢注”的历史人类学 二、摆脱历史的“悼词”情结 三、历史的人类学化和人类学的历史化第九章 城市史学的新发展 一、美国城市史学中的人文生态学理论 二、关于城市化的研究 三、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城市理论 四、城市史是否是一门学科? 第十章 儿童史研究四十年 一、阿里耶斯的传统及其影响 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变化 三、儿童史研究的资料问题 四、错误的倾向和新潮的特点第十一章 沃勒斯坦的“现代世界体系” 一、“现代世界体系”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现代世界体系”的历史学结构 三、“现代世界体系”论对当今世界的研讨与影响第十二章 当代美国的历史研究 一、新史学 二、新问题,新趋势 三、史学与社会第十三章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美国政治史学研究 一、新政治史学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二、新政治史研究的内容和变化 三、传统政治史课题的延续 四、一些跨学科政治史研究状况 五、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治史学转向的一些特点 六、分析与展望第十四章 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史学研究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经济史、社会史的变化 二、政治史的变化 三、史学研究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第十五章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年鉴学派和法国史学 一、从“复归叙述”到“批判转折论” 二、政治史的革新 三、“记忆”和“特性”对历史学的入侵 四、20世纪90年代末的历史学:解释的多元化第十六章 战后德国史学的发展 一、战后德国史学的重建 二、社会史研究的重新兴起 三、菲舍尔争论 四、批判的社会史学派的形成 五、关于“德国特殊道路”的争论第十七章 联邦德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史学流派争论 一、总趋势:社会史学派面临新挑战 二、社会史学派与日常史学派的争论 三、社会史学派与妇女史学派的争论 四、社会史学派与文化史学派的争论 五、前景展望:未来刚刚开始第十八章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苏联史学 一、战后初期苏联史学发展概况 二、战后初期历史研究中的主要理论问题 三、苏联史学发展的新阶段第十九章 20世纪60年代后的苏联史学 一、历史学理论方法论研究 二、历史认识理论 三、史学新方法和新的历史学分支学科第二十章 苏联历史学中的“新流派”及其遭遇 一、“新流派”概况 二、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学术会议和会议文集 三、对“新流派”的批判 四、20世纪80年代围绕“新流派”的争论 五、怎样评价“新流派”的历史主要参考书目 一、中文书目 二、外文书目中英文人名对照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