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初叶,随着震惊世界的莫高窟藏经洞内数万件古代经卷、文献、绢画、法器的发现,一门新兴的学科——敦煌学由此而诞生了。浙江与敦煌相隔万里,然而,百余年来,在敦煌学研究的中坚力量中,却有相当一部分的浙江籍学者。早在1910年前后,手抚被外国“探险家”劫掠后余存的残卷,潜心研究敦煌文书,并出版了第一批敦煌学著作的,正是两位浙江籍的国学大师——罗振玉和王国维;而在抗战的动荡岁月中,肩负着筹建“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艰巨使命,孤征万里,投身茫茫戈壁,并在大漠中扎根五十个春秋,开创了敦煌艺术保护事业的,也是一个浙江人,他就是被誉为“敦煌守护神”的常书鸿先生。常书鸿先生1904年出生于浙江杭州,早年就读于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浙江大学工学院前身)染织科,1927年到1936年,他负笈法国十年,学习西画,并在艺术之都巴黎取得了非同寻常的成就与声誉。就是这样一位富于才华的艺术家,怀着一颗为守护、研究、发扬民族宝贵文化遣产而献身的赤子之心,毅然舍弃了都市的繁华和安定优裕的生活,几经转折,来到了黄沙蔽曰的大漠戈壁。抵御流沙、清理洞窟、临摹壁画,在极为困难的物质条件下,常书鸿先生以惊人的毅力,给敦煌石窟以前所未有的最切实有效的保护,为敦煌艺术的保护与研究作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