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搜集了作者近几年来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报告,全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重点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问题,探讨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陷入困境的原因;第二部分重点研究了中国农地保护和土地征用问题;第三部分重点研究了农村土地制度及农村土地产权问题。本书前言多年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问题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变迁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扬州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教授钱忠好同志,长期从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问题的研究工作,是国内较早系统地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和创新问题的学者之一。其新作《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和创新研究(续)》[以下简称《研究(续)》]是在其著作《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和创新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版,曾于2001年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基础上对中国农村土地制度问题所做的进一步研究。《研究(续)》大体分为三大部分。第一,探讨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理论与实践业已证明,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市场有效流转对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而农地承包经营权能否实现市场流转又与农地产权、交易费用、谈判机制等有关。尽管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承包期30年不变、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政策的推行更为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市场流转提供了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但是,总体水平上,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仍是以行政性调整为主。探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陷入困境的成因构成近年来农村土地制度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研究(续)》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分别从农户、产权、乡村干部行为及市场机制等方面较为深入、全面地探讨了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问题。第二,研究中国农地保护和土地征用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地非农化不可避免,并且与非农业用途相比,土地农用缺乏比较优势;另一方面,传统意义上,与其他社会团体相比,农民集团往往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这就有两个极为重要的问题需要研究:如何实施积极的农地保护政策以及如何有效地保护农民的土地合法权益。在当今天中国,为切实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中国政府一直将农地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在修订的《土地管理法》中特别强调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征用管制制度。然而,政策运行结果与预期的政策目标之间存在不小的差距,突出表现为:农地特别是耕地资源急剧减少,土地征用中农民土地权益不时受到侵害。因此,理论界极为关注农地保护与土地征用问题的研究。《研究(续)》将公共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引入农地保护和土地征用问题的研究之中,取得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成果。第三,研究农村土地制度及农村土地产权变迁和创新问题。相当多的研究表明,不同的农地制度安排会影响到农民农地投入的积极性,并进而影响农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这就存在如何选择、优化农地制度以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问题。这一问题又转变为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在某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或环境条件下,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农地制度?也就是说,需要对人们选择的农地制度进行价值评判。其二,现实或历史中,人们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农地制度安排?影响农地制度选择或演进的主导因素是什么?这就需要对人们的农地制度选择行为进行分析。《研究(续)》从农民土地产权意愿、土地制度与土地产权关系、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非正式制度安排对农地制度创新的影响、中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创新的制度变迁问题、农村土地制度建设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中国农业生产组织与制度创新问题、农地承包经营权的产权残缺与重建等方面多角度、较为深入地研究农村土地制度及农村土地产权变迁和创新问题。通读书稿,可以发现,这本著作具有如下特点。第一,重点突出。尽管说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值得研究的内容很多,但现阶段特别具有现实价值和理论探讨意义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问题、中国农地保护和土地征用问题及合适的农村土地制度及农村土地产权结构选择问题,而且在每一个方面又形成了一些研究的热点。《研究(续)》不仅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这三大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和探讨,而且在对某一方面进行研究时也进行了适当的取舍。如在探讨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陷入困境的成因时,作者重点从农户、产权、乡村干部行为及市场机制等方面较为深入、系统地探讨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问题。这样的结构安排不仅使研究重点较为突出,而且有助于对问题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