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想象香港的方法:香港小说(1945-2000)论集

想象香港的方法:香港小说(1945-2000)论集

想象香港的方法:香港小说(1945-2000)论集

定 价:¥25.00

作 者: 蔡益怀著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丛书
标 签: 小说

ISBN: 9787500452126 出版时间: 2005-06-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1cm 页数: 337 字数:  

内容简介

  香港,是一座华美的城市,也是一个悲情的城市。本书分上编、下编,书中的上编《香江浪子传奇——战后25年香港小说人物形象论》,是作者博士论文,下编《港人叙事——八九十年代香港小说中的“香港形象”与叙事范式》则是作者的硕士论文。上编以二战以后二十五年间(重点是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小说为考察对象,着重分析论述香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文中力求把这个时期的香港小说当做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分析作品中的意象、隐喻,总结、发现香港小说家共同的创作心结、规律及香港小说中特有的创作元素和母题。下编则着重考察分析八九十年代香港小说的香港形象、香港意识和叙事范式。这个时期的香港处于经济的转型期、政治的过渡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香港小说也呈出新的格局,表现出鲜明的都市性及浓厚的本土意识。本书将致力于香港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追索其形象谱系,揭示“香江浪子”的原型与变异,认识其内涵。在理论方法上,一方面通过悲剧性考察,对单个作品本身作出具体的审美分析研究,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人性分析,了解他们的内在冲突;另一方面,则借鉴原型批评的方法,将整个战后的香港小说作为一个系统,分析作品与作品,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求突破香港文学研究的传统方式,从新的角度作出新的阐释。

作者简介

  蔡益怀,文学博士,任职香港报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近年致力于文学评论,作品散见于内地《人民文学》、《萌芽》、《四川文学》、《青年作家》、《作品》,及港澳地区的《香港文学》、《文学世纪》、《纯文学》、《当代文艺》、《香江文坛》、《明报》、《信报》、《星岛日报》、《文汇报》、《新晚报》、《新报》、《快报》、《澳门日报》等,著作有:小说集《前尘风月》(1994年)、《情网》(1998年)、《随风而逝》(1999年),文学论文集《港人叙事》(2001年)等。短篇小说《香港的最后一夜》曾获香港青年文学奖(1989年)、中篇小说《塘西风情》曾获《四川文学》优秀文学作品奖(1994年)。

图书目录

上编 香江浪子传奇——战后25年香港小说人物形象论
 绪论
  一、创作状况与研究状况
  二、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三、香江浪子的形象内涵
 第一章 香港小说的本土性和都市性
  一、为“香港小说”正名
  二、阅读城市 书写都市
 第二章 香港小说的悲剧性
  一、苦难意识的内涵
  二、香港小说中的悲情模式
 第三章 香港小说中的平民性
  一、“穷巷文学”的平民叙事
  二、“难民文学”的名家叙事
  三、“港都孤儿”的传奇
  四、同是香江沦落人
  五、欲望的化身——《酒店》中的交际花形象
  六、为生者悲夜哀——《半个下流社会》的难民形象
  七、“埠头”浪子情——《太阳下山了》的平民形象
 第四章 香港小说的现代性
  一、现代性与现代主义文学
  二、香港现代主义文学的由来
  三、香港小说之现代转型的自身特点
  四、“酒徒现象”——寻找自我、关注内心
  五、华美与悲哀——张爱玲小说中的“香港传奇”
  六、浪迹香江
 第五章 香港大众文化空间中的小说奇葩——从《鹿鼎记》看金庸小说的戏谑笔法兼论韦小宝形象
  一、戏说历史、戏说人生
  二、市井社会中产生的怪胎
  三、戏谑的笔法、反智的形式
 结论
下篇 港人叙事——八九十年代香港小说中的“香港形象”与叙事范围
 第六章 香港小说的创作现代与研究现状
  一、八九十年代香港小说的特色及定位
  二、二十年来香港小说的发展
  三、香港作家的构成
  四、研究现状与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第七章 香港人怎样讲自己的故事
……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