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身精神”是他作品一贯的主题,他一生只想“为他人而活着”。他常说“我要为大家活着”、“成为大家的包袱,那就没有意义了”……他活了一百零一岁,走过漫长的一个世纪。从1921年公开发表第一篇文章,到1999年2月续写《怀念振铎》,一生著述与译作,超过1300万字,贯穿其中的主线就是“启蒙”、“人道”与“献身”。他被视为“伟大的思想家”与“社会改革家”,他在20世纪中国之地位,被视为卢梭之在18世纪的法国、托尔斯泰之在19世纪的俄国……。他有说不尽的飞扬。当功名利禄的浪潮从身边滚过,他正一字一句写他的“忏悔录”,写一部“讲真话的书”。他决心要像托尔斯泰晚年那样,用实际行动去忏悔。他沉浸在噩梦般的恐怖中,一鞭一条血痕,抽打在自己身上,为自己曾经的自私、曾经的讲假话、曾经的批判好人……他被视为“当代中国活得最痛苦的老人”……。他有说不尽的落寞。当年一批作家——曹禺、萧乾、刘白羽、何其芳、卞之琳、严文井、荒煤等——之处女作家或代表作,均由他发表或出版。20世纪80年代又一批年轻作家——从维熙、谌容、张洁、沙叶新、张一弓、张辛欣等——同样得到他的扶持、鼓励或保护。……他被视为年轻后生们一棵“挡住风沙的大树”。他说:“我的上帝只有一个,就是人类,为了它我准备献出我的一切……”建议以下人群阅读《巴金的知与真》中国文学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无政府主义之研究家或信奉者,中国现代文学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人道主义者或反人道主义者,大中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