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在这本书里,交织着探险与爱情、激情与梦想、追索与求证。 一对年轻夫妇,一辆八千元的JEEP,学车三个月就踏上寻梦之旅。五万里艰辛历程,二十次跨越黄河,寻访消逝中的传统文化、见证激变中的华夏文明。走过唐蕃古遒,征服的,不是泥沼、峭壁,是内心的恐惧;穿越生死新藏线,到达的,不是阿里、叶城,是理想的彼岸。 作者用文字真实地记录了他们一路行程的感受。如果你也想要上路,出发前不妨翻开本书看看!【目录】 一、寻梦在路上2寻梦,在路上4破车里的宝贝5系上中国结二、黄河入海口7曾经沧海8黄河人海口的垦荒棉农9垦利拆手刹三、现代化的泰山与找不到孔子的曲阜11从沿海到老区16现代化的泰山17找不到孔子的曲阜四、中原寻根20兰考问祖22开封相国寺采访“扫地僧”23朱仙镇买年画25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的南街村28夜宿郑州校园29安阳访殷墟30任村之美31红旗渠五、走在太行山脊上33走在太行山脊上35尘埃落定看大寨37去五台,没有路标38寂寞广济寺39现代云游僧4l台怀镇上的风景42繁峙不可久留六、解读山西大院44石碑上读晋祠46乔家大院与渠家大院48平遥啊,平遥49城堡式的王家大院50“分层化石”霍州府51洪洞县探访大槐树52涉水飞渡七、黄河岸边的古韵民风54龙门石窟55喧闹的塔林与庄稼地里的宋陵56洛阳断发57街头的古风58村民掌管的“国保”文物60解州关帝庙62永乐宫63黄河大铁牛65秦始皇兵马俑八、黄土高原68走在“司马迁小道”上70党家村,活着的古代民居74新绛的新与旧77走进陕北83黄河壶口听咆哮84别了,黄土高原九、踏上青藏高原89艺术家的麦积山9l伏羲庙,我们来晚了93美丽新世界94拍下黄河第一弯——大“s”形95高原反应出现了96露宿玛曲98郎木寺,消逝中的风景101“耸人听闻”的故事102“灯泡”出场十、黄河源,我来了105“缩水”的青海湖107倒淌河修车108鲍司令与豌豆公主110沙化直击三江源111寻找牛头碑113德拉一家115黄河第一桥116与外界联系似有若无十一、唐蕃古道路漫漫119第一篇日记:去玉树,风景与危险共存12l第二篇日记:歇武镇陷车,喇嘛相助124第三篇日记:文成公主庙127-第四篇日记:悬崖 水毁路面131第五篇日记:雪拉山上的英雄班135第六篇日记:骑自行车的老外,鼓舞了老荆138第七篇日记:一路狂颠到那曲十二、青藏铁路上的古露140世界屋脊上的长春建设者142卓玛寺与天葬台144古露的人工湿地145纳木错,不见“溪流溅花香”147开着伤痕累累的北京吉普,走进拉萨十三、激情拉萨148八朗学轶事151多元文化交融的拉萨十四、千里单车走阿里153孤车向西157勇闯“轮陷区”163最长的一天171云上的日子十五、生死新藏线177冲向界山达坂185翻越生命的高峰十六、追寻马可·波罗的足迹198踏上古丝绸之路205古道上的三个月夜215沿着长城走222走马黄河至大部230后记:两个人的旅程 书摘:找不到孔子的曲阜 曲阜,是“黄河,我的中国结”采访计划中的重要一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就是孔子对黄河的感叹。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对推动中国人精神特质的形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黄河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是孔孟思想,它是构成中华民族思想精神的重要部分。到孔子故里去感受孔子气息,寻找产生于黄河流域、影响至今的“儒教”氛围,这是我们的愿望。然而,在曲阜,我们却没有找到“孑L子”。 7月14日来到曲阜,距离孔庙还有一公里,就陷入车夫、导游、小商贩的重重包围。从“面的”司机到三轮车夫,见到我们都盯住不放,不停地聒噪。导游一群一片地站着,见到外地人就开始纠缠。进了孔庙、孔府才知道,更有办法的导游和小商贩都在里面呢! 在孔府,我有一种彻骨的失望。原来就是这样一些房子,这样一些讲解者,这样一种文化气氛。这里是孔子后代子孙的家,在当年是非常豪华的。但是,“为官养必然为官用”,孔子后代世代做“衍圣公”,生长在蜜罐里,再也没有产生像孔子那样有独立思想的思想家。这种世袭的富贵,实际上是一种灾难,它让后代子孙失去了创造力。 导游的讲解更是让人感到一丝寒意。在孔府内宅,听到导游这样介绍: “孔子第76代孙有三个老婆,一妻两妾,啊,他们都生活在一起,现在房子里就是按他们生活的原样布置的,大家可以从窗子望进去,看到他们的生活场景……”导游还绘声绘色地讲三个“妻妾”间的矛盾纠葛。于是,所有的游客齐刷刷地将脸贴在玻璃窗上,异口同声地说:“看到了!看到了!这屋有床,那屋也有床。哎,三个老婆!”还有游客错听成了四个老婆。大家重温当年妻妾成群的一幕,发出唏嘘感叹,仿佛压根不是来找寻孔子足迹的。 在孔庙,见到孔子的塑像“金衣加身”。事实上,孔子活着的时候根本没有受到这样的礼遇,他颠沛流离,四处碰壁,十分寂寞,死后却被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推崇,奉在高位。那么,他所提倡的仁爱礼义在人们身上实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