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导演罗伯·马肖执导,大导演斯蒂芬·斯皮伯格监制。独家绝版揭秘,精美剧照+拍摄花絮+剧情披露;全球20个国国家近期全面上映;章子怡、巩俐首次同台演出。《艺伎回忆录》根据美国作家阿瑟-高顿的同名小说改编。故事以第一人称展开,时代背景从1929年开始延续到二战结束,女主人公回忆了自己从小拼命挣扎、历尽荣辱的人生经历。 有着一双蓝灰色眼睛的小百合出生于贫穷小渔村,被卖到京都一家知名的艺妓馆。小百合在那里学习了舞蹈、茶艺等,渐渐成为当地头牌艺妓。一个偶然,全日本最美丽、知名的艺妓真美羽要认小百合为“妹妹”,此举从此改变了小百合的一生……艺伎最早出现于日本元禄年间(1688-1704年),当时是由于妓馆人手不够,所以从民间招收一些男子到妓馆内男扮女装、歌舞助兴,或是招收一些社会上的女子充当配乐中的击鼓女郎,后来逐渐过渡到清一色的女艺伎。她们经受严格训练,美艳柔情、服饰华丽、知书达礼、擅长歌舞琴瑟,她们的主要工作是调动宴会气氛,陪客人喝酒聊天。艺伎的雅而不俗还体现在其“不滥”上,艺伎一般在专门的艺馆待客,除非有熟人或名士的引荐,才会到茶馆酒楼出席私人宴会。她们不仅要精通各种歌舞乐器,还需要对国际新闻、花边消息了如指掌,懂得如何迎合客人的喜好,善于察言观色,并能维护客人的自尊。总之,为了让客人得到满意的服务、彻底放松,艺伎的工作总是非常紧张的。 有志于进入这一行业的女孩,在很小的时候就要到艺馆接受培训,培训内容从如何打开推拉门、走路仪态、斟酒方法到小鼓、三弦等乐器的演奏以及各种歌曲的演唱、舞蹈的功底,甚至包括了与客人谈话的技巧等等。在过去,有很多女孩是迫于生活的压力而被父母卖到艺馆的,但也有被其艺术性所吸引主动加入的。艺伎在表演时会把自己的面部和后脖涂白,画上很重的妆。他们梳一种体积很大的古典盘头,打理这种盘头需要无数的发簪、头油、发蜡和大把的时间。为了维护这好不容易才做好的发型,艺伎必须处处小心翼翼,睡觉时恨不得把头吊在空中。艺伎总是穿着华丽的和服,这种手工缝制的丝绸和服相当昂贵,每件大约价值1.5万美元。她们的和服与普通日本妇女所穿的和服不太一样,普通妇女的和服后领很高,把脖颈遮盖得严严实实。而艺伎和服的脖领却开得很大,并且有意向后倾斜,让脖颈全部外露。据说,艺伎白色的脖颈是最性感、迷人的地方。 艺伎的收费较高,在京都请一个艺伎出场一小时需要500美元左右。她们的收入除了支付庞大的开销之外,大部分都要交给艺馆的女老板,作为对其培养和照料的回报。艺伎虽然在表演、谈话等方面颇有才华,但生活自理能力却比较差,艺馆的贴身保姆照顾她们的一切饮食起居,帮她们穿上华丽的和服、盘好复杂的头发。大多数艺伎都有自己的赞助人,这些年纪较大但财力雄厚的赞助人不但负责她们的部分开销,还经常送给她们名贵的衣饰,这在经济上支撑了艺伎超凡脱俗的气质。 此外,由于从小就开始接受严格的培训,在成为真正的艺伎之后又要忙于演出。因此,尽管人们在酒席上看到艺伎轻歌曼舞、畅谈大笑,表现得极为潇洒自然,但很多艺伎的内心却是空虚和寂寞的。幸亏,现代艺伎行业取消了结婚后不得继续从事的规定,这使得许多艺伎得以过上正常人的感情生活。 如同日本的歌舞伎一样,艺伎这样一种传统的文化由于不被年轻人接受,也正面临着生存上的危机。目前,日本全国现有的艺伎一共只有数百人。对于这一典型的夕阳产业,日本的舆论众说不一。批评者认为艺伎的产生与存在是一个时代错误,是男权至上的时代产物,是对女权运动的莫大讽刺。而支持者则认为,艺伎作为一种传统艺术,是京都乃至日本的脸面,应该得到保存。而在业内,也有不少年轻的艺伎开始不满一些循规蹈矩的做法,希望改革。她们在白天做美容、逛商场,过着非常现代的生活,而到了晚上,她们又必须回归传统,和服的裙裾限制住她们的双腿,使她们变成迈着碎步、举止优雅的艺伎。他们就是这样在现代与传统、自由与规矩中自我调节,寻找平衡。 日本艺伎今后到底该往何处去呢?但愿即将开拍的《艺伎回忆录》能让更多的观众了解艺伎,让这一美丽的艺术形式永远留存在世界上。[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