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是高等学校图书馆学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基础课教材,曾列入“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系列出版和使用。十多年来,该教科书受到高校师生和广大读者的欢迎,并迭经印刷多次。这次重新修订付印,正是考虑教学需要和读者阅读的要求,相信会受到大家的欢迎。书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当人们感到靠口耳相传已经不能达到交流思想、传播信息的时候,逐步创造了运用图像、笔画以至文字记录于各种载体上的这种可称为文献的东西,既方便于交流,也有利于传播。它的出现和流传,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然也是书籍出现的必要条件,人类历史绵远流长,人们运用各种材质记载文字和图像,制成各种形态的文献和书籍,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记录和保存思想、经验,提供日常阅读和查考,并积累下来,为以后长期使用。所以,一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包含着人类运用各种手段来创制文字、记录事物,制造载体,改进形制,保存文化和财富的丰富内容,也就是人类进行编辑、出版、流传、阅读、交流、整理、利用书籍的历史进程。书籍史的丰富,扩大了人类文明史的画面,加深了人类文明史的内容。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都可发现中国人的积极参与和卓越贡献。中华文明能够延续数千年而熠熠生辉,成为世界惟一没有断裂的古代文明,其中传承浩如烟海的书籍是重要因素。中国的文字发明和运用,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中国发明纸张并传播于东西方各国,促进了文明进步,扩大了信息交流;中国发明了印刷术,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程,积累和创造了人类文化财富,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积累和创造了巨大精神财富,正在变成世界人类共享共用的伟大宝库。因此,对于记录和说明中国书籍的历史著述和文章,一直为世界文化学术界所关注,如何正确地阐述中国书籍的产生、演变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全面地说明中国书籍文化,从而使人们了解中国在世界文明进步中的作用和地位,这应该是我们的共同历史责任。书籍产生以后,一定会出现收集、整理、利用等社会活动,这样的结果是扩大了书籍的传播,进而促使人们不断写作,并进行编辑、印刷,使书籍品种更多,数量更大。没有书籍,便不会有藏书活动,如果没有藏书活动,书籍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书籍的寿命也会受到损害。因而,关心书籍的命运,必然关心到藏书活动和图书馆。读书、藏书是人们生活的必要内容,个人的书房、书库、书楼、公有的图书馆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是信息的交流站。人类的藏书活动是千差万别的。藏书习惯和藏书意旨不同,会产生不同种类的藏书家,因服务目的和收藏内容的差异,也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图书馆。无论什么情况的藏书活动和基于什么需要建立的图书馆他们都以收集图:书、利用资源、掌握知识、交流信息和提供各种信息服务为目的。就是到了现代社会,提倡以社会公平占有信息资源为目标的文献信息服务机构,同样也是以推进文明进步、服务社会人群为号召。所以,现代文明社会都以图书馆建设和发展作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我们以图书和图书馆结合成一个整体来研究,一方面是看到它们的发展是社会的一种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基于图书和图书馆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方面考虑的,研究方法的切人点就是书籍的产生与流传和书籍的保存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