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严肃的,也是有情的。今天,中国的教师,又一次处在历史选择的风口浪尖之上,以一个问题颇多的、由弱势群体向强势群体转变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改革开放二十六年来,中国经济创造了飞速发展的奇迹,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同时,人们的观念意识、价值趋向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混乱。老师,作为社会中拥有前沿科学技术与较高人文素养的人群,已经成为经济市场的宠儿。在商业化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老师的选择出了问题:是以能否带来经济效益作为自己成功的标志,还是继续以“桃李满天下”为荣?是选择投入到追逐物质生活的洪流中,还是继续坚守在教书育人的清贫岗位上?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他将教师的责任明确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就是说,老师要传授知识,解释疑惑。这其中包括要教给学生做人的基本道理,帮助解释人生观、价值观的困惑。教师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然而,在市场经济负面影响下的今天,个别教师的道德观被扭曲。有的缺乏敬业精神,不认真备课,不批改作业,甚至擅离职守去搞“第二职业”;有的不爱学生,对学生冷嘲热讽,态度生硬;有的将学校变为商场,将学生变为消费群,为自己创收;有的老师仪表不整、举止粗俗,以教谋私。前些年,在个别地区出现的老师虐待、体罚甚至强奸学生的现象在社会上、教育界产生强烈反响,严重影响了教师形象。于是乎,老师传统意义上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奉献意识逐渐淡漠,工具理性日趋膨胀,价值理性不断萎缩,师德优劣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