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宗教宗教理论与研究信仰寻求理解:安瑟伦著作选集

信仰寻求理解:安瑟伦著作选集

信仰寻求理解:安瑟伦著作选集

定 价:¥35.00

作 者: (意)安瑟伦(Anselmus)著;溥林译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宗教学译丛
标 签: 哲学知识读物

ISBN: 9787300069203 出版时间: 2005-10-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3cm 页数: 401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世纪经院哲学之父安瑟伦著作的选集,包含安瑟伦最重要的三部作品:《独白》、《宣讲》和《上帝何以化身为人》。前两部作品是安瑟伦关于上帝存在之证明的姊妹篇,尤其是《宣讲》中的证明,被后世称为“本体论证明”,在西方思想史上影响极其巨大;《上帝何以化身为人》是安瑟伦完整、系统地论述基督教神学中的救赎论教义的著作,该书被认为是开创了救赎论教义历史的新纪元。此外,安瑟伦的《宣讲》发表以后,在当时就受到了僧侣高尼罗的反驳,而安瑟伦针对高尼罗的反驳写了答辩词,我们也将它们完整地翻译出来,作为《宣讲》的附录。三部作品均从拉丁文原文翻译,也是汉语学界有关安瑟伦著作的第一次较为系统的译介。通过这三部作品,我们既可以领略到安瑟伦作为基督教神学家对信仰的深情和热忱,也可以领略到他作为哲学家的明晰和敏锐。本书前言宗教学,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近年来似乎正在成为“显学”。在西方学术界,面对着伊斯兰教在世界上许多地区内的勃兴,穆斯林和清真寺在西方许多城市中的涌现;面对着佛教和印度教乃至某些中国宗教不单在亚洲继续存在,而且在西方扩大地盘的事实;面对着基督新教在中国和东亚、基督正教在俄国和东欧、基督公教和基督新教在亚非拉广大地区迅速复兴和发展的现状;面对着形形色色的新兴宗教在世界各地如雨后春笋、此消彼长的局面;面对着社会生活世俗化与宗教信仰多元化齐头并进的形势……学者们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与宗教相关的问题,不得不尽力采用多学科的方法(包括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文化学、人类学、现象学、哲学等学科的方法),去研究宗教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甚至不得不时时更新研究的方法、重新思考以往的结论。凡此种种,都使得宗教学不但在学生众多的大学课堂上经久不衰,在种类繁多的学术会议上热闹兴旺,在自成一类的学术出版中日益发达,而且在从上帝存在的证明这样古老的传统哲学问题,到新兴宗教的作用这样紧迫的当代社会问题上,在从精神生活的趋势这样普遍的社会人生问题,到宗教对话的基础这样现实的文明共处问题上,都继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因此之故,宗教学在西方,以130岁的高龄(就宗教科学言),甚至2500岁的高龄(就宗教哲学言),而呈现出蓬勃生长的态势。在中国学术界,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各宗教的迅速复苏和发展,对学者们的工作提出了纷繁多样、层出不穷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提出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同步发展以适应宗教形势和社会形势的现实要求。而研究宗教的学者们尽管来自不同的领域,尽管面临缺少资料、缺少资金、缺少语言训练、缺少社会理解等等困难,仍然依靠自发自愿的、艰苦卓绝的努力,继承了前辈们中断30年的宗教学术事业,使中国宗教学在短短20余年间,获得了琳琅满目的丰富成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进展。现在,对于宗教学研究的迫切性、重要性,社会各界已有了越来越多的理解,一些政府机构和宗教团体,已经越来越重视宗教学的研究,不少社会科学院和高等院校,也越来越关心和支持这门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发展。这种情况,作为中国宗教学界众多学者20年努力的可喜结果,不但是中国学术全面发展之福,也是中国社会健康发展之福。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的宗教学发展还面临一些具体而重大的困难。除了需要社会上下各界的进一步理解和思想解放,以便进一步消除研究禁区和填补研究空白之外,曾经夭折而新生不过20余年,因而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很弱小的中国宗教学最需要的,一是培养人才,二是积累资料。在前一方面,现在已有一些高校设立了宗教学系,更多的高校设立了名称各异、侧重不同的研究所或研究中心。尽管这些机构在培养人才方面,总体上说还存在“倒金字塔”(即研究生多于本科生)或类似现象,但毕竟已在开始扭转人才缺少的困境。在后一方面,现在国内在资料的翻译引进方面依然十分零散,在发达国家宗教学百花齐放、分支细密、大师辈出、名作如林的状况下,我们可以找到的资料更如一鳞半爪,少得可怜。这不但使研究者难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扩大视野,难以从前人的成果中吸取自己成长所需的养分,大大拖了现有研究工作的后腿,而且使有关专业的老师和学生难以得到教学所需的资料,难以了解基本的(更不必说最新的)学术进展情况,直接拖了人才培养工作的后腿。有鉴于此,我们不惮能力薄弱,组织创设这套译丛,希望得到学术界、教育界新老朋友、耆儒新秀们的参与和支持,一起来开始扭转中国宗教学资料缺少的困境,一起来为中国宗教学的人才培养做一些资料积累的工作。在初创阶段,为了适应我国宗教学需求的特点和我国宗教发展的特点,拟设立宗教学研究(包括描述性研究、规范性研究和对话性研究)、佛教研究和基督教研究三大系列;为了适应学术研究、教学参考和广大读者层次不同的需要,拟采取概论专著和经典名著兼收并容的方针。我相信,零散的力量若能相对集中,累积的效果必将十分可观。我还相信,很多朋友都有推进学术、造福社会的美好愿望,让我们共勉,把这愿望变成行动吧!

作者简介

  安瑟伦(Anselmus,约1033-1109),中世纪基督教经院哲学家、神学家。他出身于意大利贵族家庭,青年时代即进入法国贝克修道院,后曾任圣斯德望修道院院长,1093年起升任英格兰坎特伯雷大主教。安瑟伦在欧洲哲学史和基督教思想史上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继承先前的教会传统,着重运用新柏拉图主义哲学论证了上帝存在等问题,尤其以本体论的证明而闻名于世。相关图书宗教的意义与终结关于上帝信仰的对话理性怀宗教信念:宗教哲学导论(第三版)宗教心理学导论宗教社会学史

图书目录

独白

第1章 万有中有着至善、至大、至高的存在者
第2章 续上一章
第3章 有着一种本性,通过它,一切存在的东西才得以存在;它通过它自身而存在;它就是万有中的至高者
第4章 续上一章
第5章 正如这个本性是通过它自身(而存在),其他的东西是通过它(而存在),同样,它从它自身(而存在),其他的东西都从它(而存在)
第6章 这个本性不需要任何辅助性的原因就得以存在。然而,它既不“通过无”而存在,也不“从无”而存在。它是如何被理解为“通过它自身”、“从它自身”而存在的
第7章 其他的万有是如何通过这个本性,从这本性而存在的
第8章 这个本性从“无”中创造了万有,这应当如何理解
第9章 那些从“无”中被创造出来的东西,在它们被创造出来以前,已经存在于创造者的理性中
第10章 那理性是对事物的某种表达,正如工匠会事先对他自己说,他将要创造什么
第11章 但是,在与工匠的比较中存在着极大的不同
第12章 至高本质的话语就是至高本质
第13章 正如万有通过至高本质而被创造,同样,它们也通过至高本质而生机勃勃
第14章 那至高的本质寓于万有中,遍在于万有中;而万有都出于它、依靠它,归于它
第15章 对于那至高的本质,我们能够实体性地称谓它什么,我们不能实体性地称谓它什么
第16章 对于那至高的本性而言,它是公正的和它就是公正是同一的;这同样适用于那些类似地能够指称它的其他称谓,它们当中没有一个表明的是它的性质或量度,它们表明的是它的所有(本质)
第17章 那至高的本性是如此的单一,以至于能够称谓它的本质的一切在它里面都是“一”,并且也是同一的;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实体性地称谓那至高本性的本质除非那东西就是它的所是
第18章 那至高的本性既无开端,也无终结
第19章 在何种意义上“无”已经在至高的本质之前,或者“无”将在它之后
第20章 至高的本性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第21章 至高的本性不存在于时空中
第22章 如何理解那至高的本性既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同时又根本不存在于时空中
第23章 说那至高的本性无处不在,要胜于说它在每一地方,对此如何理解
第24章 说那至高的本性无时不在,要胜于说它存在于每一时间中,对此如何理解
……
宣讲
上帝何以化身为人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