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晚清到中华民国前期,到新中国成立的初期,叶恭绰可谓三朝元老。在他的前半生中,虽可称作从政阶段,但实际上多数时间是从事他所热爱的交通事业,在全国建设了主要的铁路干线,成绩卓著。在其后半生中,有弃政从文之谓,尤其书画创作方面,独树一格,受到海内外人士尊崇。叶恭绰,字裕甫,又字玉甫、玉父、玉虎、誉虎,号遐庵,晚号遐翁,别署矩园。生于清光绪七年(公元一八八一年),卒于公元一九六八年,享年八十八岁。祖籍浙江余姚,先世迁居广东番禺。曾祖叶英华,祖父叶衍兰,父亲叶佩琼,皆工诗词,善绘事,有名与时。恭绰早慧,幼即有奇气,十四岁赋《牡丹》四律,为文道希诸老称许。十八岁(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公元一八九八年)应童子试,时督学为长沙张百熙,以《铁路赋》命题,大赏其文,以广州府学案首入学。为清廪贡生,曾选用训导。叶氏前半生多与铁路有关,应与他的才学及张百熙提携大有关系。叶氏书工诸体,正、行、草、隶、篆,无一不通。他于草书,极推许倪鸿实(元璐)、黄石齐(道周)二人,亦偶效其体。有草书《题明陈白阳字卷》,书法挺拔爽趣,用浓淡墨书之,时重时轻,时浓时淡,尤觉风神美妙,似可与白阳(道复)相埒。一九六三年八十三岁所作行书“水槛”二大字,笔力充足,气魄雄浑。四十年代中期致八妹信札,信笔操觚,不事修饰,字字玑珠,笔笔不苟。六十年代初(一九六三年至一九六四年间)所书毛泽东诗词,数量至多,书法结构紧密,行书畅达迅疾,笔笔如书砂,充满气力,雄劲刚逸,充分显示出大家气魄。其款字尤精美。叶氏提倡写篆应以汉代碑额为宗,认为汉碑碑达额书法飘逸多姿。然其自作篆则多以金文、石鼓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