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译者序
引言
第1章 今天的Internet 1
1.1 简单网络, 智能边缘 2
1.1.1 传输服务 3
1.1.2 状态的简化 4
1.1.3 单播和组播 4
1.1.4 公平性 5
1.2 网络连接性和选路 6
1.2.1 聚合和分层 7
1.2.2 最短通路路由 10
1.2.3 路由协议 11
1.2.4 最后一跳 13
1.2.5 尽力而为的转发 14
1.2.6 在现实世界中的考虑 15
1.3 下一代的应用系统 16
1.3.1 声音与视频 16
1.3.2 虚拟专用网 16
第2章 网络QoS的组件 18
2.1 网络层次结构 19
2.2 可预测的每跳行为 20
2.2.1 瞬时拥塞. 延迟. 抖动和分组
丢失 21
2.2.2 分类. 排队和调度 22
2.2.3 链路级的QoS 23
2.2.4 现实世界中的类比 24
2.3 可预测的边缘到边缘的行为 25
2.3.1 边缘-核心模型 25
2.3.2 边缘到边缘的选路 29
2.4 信令 33
2.5 策略. 鉴权和计费 35
第3章 每一跳分组处理 37
3.1 普通的路由器 37
3.2 分类 39
3.2.1 分类关键字和分类规则 39
3.2.2 服务类和业务类 40
3.2.3 区分服务域 40
3.2.4 多个域分类 41
3.2.5 安全性问题 43
3.2.6 线速处理 44
3.3 管制和标记 45
3.3.1 计量 45
3.3.2 分层描述 47
3.3.3 保护网络 47
3.4 排队管理 47
3.4.1 避免再排序 48
3.4.2 减少队列占有率 49
3.4.3 随机早期探测 50
3.5 调度 55
3.5.1 速率整形 55
3.5.2 简单的调度 56
3.5.3 自适应调度器 57
3.6 分层链路共享 59
3.7 虚拟排队 61
参考文献 62
第4章 边缘到边缘网络模型 64
4.1 综合服务 64
4.1.1 网络模型 65
4.1.2 业务量特性 66
4.1.3 服务模型 67
4.1.4 信令和接纳控制 68
4.1.5 路由器需求 70
4.2 区分服务 71
4.2.1 术语 72
4.2.2 每一跳行为和编码点 72
4.2.3 类选择器每一跳行为 73
4.2.4 加速转发 73
4.2.5 确保转发 74
4.2.6 业务量调节 75
4.2.7 使用的考虑 76
4.2.8 区分服务上的综合服务 76
4.3 多协议标签交换 77
4.3.1 多协议标签交换概述 78
4.3.2 标签交换路径和每一跳操作 79
4.3.3 边缘行为 84
4.3.4 业务量工程 85
参考文献 86
第5章 建立边缘到边缘的IP QoS 89
5.1 资源预留协议 89
5.1.1 基本体系 90
5.1.2 独立于路由协议 90
5.1.3 单路径通告 91
5.1.4 软状态信令 93
5.1.5 建立预留 94
5.1.6 接纳控制和策略控制 95
5.1.7 信令安全 96
5.1.8 加密的业务流 96
5.1.9 配置特定的链路层 97
5.1.10 扩展性 97
5.1.11 配置DiffServ主机 98
5.2 实现策略 99
5.2.1 公共开放策略服务 99
5.2.2 RSVP策略控制 100
5.2.3 计费 102
参考文献 102
第6章 IP层下的链路层 104
6.1 考虑低速链路 104
6.2 点到点协议 107
6.2.1 组帧和封装 107
6.2.2 链路和网络控制协议 109
6.2.3 多链路PPP 110
6.2.4 多类型多链路PPP 112
6.2.5 实时组帧协议 113
6.2.6 综合服务与多类型多链路和实时组
帧的映射关系 114
6.2.7 QoS 特性 115
6.3 异步传输模式 116
6.3.1 网络模型 116
6.3.2 ATM信元 118
6.3.3 适配层 119
6.3.4 信令和路由 121
6.3.5 QoS特性 122
6.4 虚链路和隧道 124
6.4.1 IP-in-IP 124
6.4.2 隧道PPP 126
参考文献 130
第7章 低速链路技术 133
7.1 拨号链路上的PPP 133
7.1.1 调制解调器及公用电话交换网 133
7.1.2 可变的线路速率 134
7.1.3 压缩和纠错时延 135
7.1.4 非对称吞吐量 135
7.1.5 QoS特性的总结 136
7.2 综合业务数字网 137
7.2.1 模拟环路上的接口 137
7.2.2 B信道上的PPP 138
7.2.3 D信道的使用 139
7.2.4 QoS特性总结 139
7.3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 139
7.3.1 增强模拟环路 139
7.3.2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上的PPP 140
7.3.3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上的ATM 141
7.3.4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上的ATM上的
PPP 141
7.3.5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上的帧用户网
络接口 142
7.3.6 QoS特性总结 142
7.4 有线电视上的数据 142
7.4.1 一棵非对称树 142
7.4.2 有线业务接口上的数据规范及
IEEE 802.14 143
7.4.3 有线业务接口上的数据规范的QoS 144
参考文献 145
第8章 高速链路技术 147
8.1 IEEE 802.3/以太网 147
8.1.1 帧格式 148
8.1.2 具有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
访问 148
8.1.3 桥接 149
8.1.4 虚拟局域网 150
8.1.5 管理QoS 151
8.2 同步光纤网/同步数字体系上的ATM 153
8.2.1 同步光纤网/同步数字体系净荷中的
信元映射 154
8.2.2 基于ATM 的IP 154
8.2.3 QoS考虑 156
8.3 同步光纤网/同步数字体系上的PPP 158
8.3.1 类HDLC分帧方式 159
8.3.2 扰码和填充 159
8.4 简化的数据链路上的PPP 160
8.5 波分复用 161
参考文献 162
第9章 动态效应和健壮性 165
9.1 有效的链路利用率 165
9.1.1 容纳突发的额外空间 165
9.1.2 划分链路 166
9.2 边缘到边缘的路径健壮性 167
9.2.1 基于RSVP的路径 167
9.2.2 区分服务路径 168
9.2.3 混合路径 170
9.2.4 多协议标签交换 170
9.3 端到端TCP性能 171
9.3.1 可靠性与流量控制 171
9.3.2 往返时间的影响 173
9.3.3 非对称路径 174
9.3.4 突发 175
9.3.5 链路特征的影响 176
参考文献 177
第10章 对未来的思考 179
10.1 所有的网络元素 179
10.2 前瞻 180
10.3 进一步的阅读 181
10.3.1 TCP/IP基础 181
10.3.2 路由 181
10.3.3 交换 181
10.3.4 服务质量 182
10.3.5 在线资源 182
10.3.6 对Internet草案的说明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