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药膳历史悠久,它是营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药食同源,医食同源,自古有之。天然的动植物作药膳,既是食物又是药物,可分为营养滋补性和治疗性两类。随着饮食习惯的不断完善,食物和药物有了明确的分工,但不可能完全分家。虽然机体对食物要比对药物更为适应,但二者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用之既有疗病之功,又有营养滋补作用。辨证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是辨别疾病所反映的征候。而征候是由几个症状综合构成的,在一个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可以反映不同的征候,一种疾病可因年龄、体质、气候环境、诱发因素等条件不同而出现不同征候。中医认为人体发病,有寒热、虚实之分,有表里、阴阳之别,而药食性味同具寒、热、温、凉不同的偏性,以及酸、苦、甘、辛、咸五味,对人体有不同作用。因此在调配药膳时要分别不同的病证,按照“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者补之”“实则泻之”“燥者濡之”的原则选用。对于发热的病人,就要用寒性的药食来调理。如果得的是“寒证”,就要用温热的药食来温补。假若用反了,本来是阴虚的病人,却去吃燥性、温性的补阳药食,就会造成助火上炎,火上加油,使病情恶化。本书收集历代药膳之精华,按各种病症分类,意在给读者提供方便,使药膳能针对不同病症,起到医疗和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