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许多果树的原产地,而且有很悠久的果树栽培历史。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关于梨、柿、柑橘、栗、桃、李、杏、梅、荔枝、龙眼等果树栽培的记载。公元前5世纪的《周书》中记有“秋食护梨橘柚”。司马迁在《史记·货殖传》中记载:“蜀汉江陵千树橘,此其人与千户侯等。”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发现有挑、李种子。从湖北江陵古墓(公元前3世纪)中发现有柑橘果皮及枣、桃种子。从陕西半坡村遗址(约6000年前)中发掘出了栗、枣化石。银杏是3亿年前古生代二迭纪遗留下来的裸子植物,在山东莒县尚存有树龄3000年的老树。现在从沈阳到广州都有银杏栽培。猕猴桃原产于我国,系营养丰富的珍贵果品。公元前10世纪《诗经·桧风》中记载:“阝显有苌楚。”苌楚即猕猴桃。1906年新西兰从我国引种猕猴桃。现在产于新西兰的猕猴桃行销全世界。该国仅此一项年收入即可达3亿美元。桃、李杏、梅原产于浙江、江苏、山东、河北。荔枝、龙眼原产于广东、福建。人们称荔枝、龙眼为果中皇后。苏东坡写道:“日啖荔枝三百粒,不辞长作岭南人。”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果树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据统计,1978~1994年,我国果树的栽培面积从165万hm2(约合2485万亩)上升到726万hm2(约合10890万亩),产量从656万t上升到3011万t。其中,苹果种植面积由69万hm2(约合1034万亩)上升到269万hm2(约合4035万亩),总产量从228万t上升到903万t;柑橘种植面积由15万hm2(约合226万亩)上升到112万hm2(约合1680万亩),总产量从38万t上升到656万t。我国有广阔的山区、丘陵、沙荒地,发展果树事业的潜力很大。要想在广大的山区丘陵因地制宜地建立高标准、高质量、高科技、高效益的现代化商品生产基地,必须投入必要的资金、设备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果园经营,必须选择国内外市场需要的优良品种,实行工厂化育苗,建立排灌系统,实施水土保持、病虫害防治、配方施肥等技术措施;必须建立现代化的果品采收、选果、洗果、分级、打蜡、防腐保鲜、贮运、加工,以及商业化经营的企业组织,以提高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必须组织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集体生产合作社或果农协会组织,建立国内外市场信息网络,发展市场经济,扩大果品销路。中国农业大学李光晨教授和李绍华教授主编的“面向21世纪果树生产新技术丛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这套丛书推陈出新,洋洋大观,实用性强,必将为我国果树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