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村落,一个徽州文化的缩影。在千年的峥嵘岁月中,村落是徽州文明得以灿烂演示的平台,而这一座座平台的原貌正消失在我们的视野。本书图文并茂,带领我们进入一座沉睡的村落:龙川,在残存的遗物中触摸徽州祖先的脉动,梳理徽州文化的脉络,一探名门望族的溯源。 人类历史的发展充满着辩证法。一方面,总是有新事物的出现冲击着既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推动历史的进步;同时,这种推进的过程又并非回荡着温情脉脉的旋律,常常伴随的是生命的杀戮、善良的破碎和美好的毁灭;但是,以善和美的牺牲为代价换来的又是更高层次上真善美的统一。纵观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总的来说,它以其超稳定的结构形态缓慢前行,但在某些阶段、某些方面,它又经受着或剧烈的争夺、或反复的跌宕、或死水微澜般的波动。造成中国封建社会局部的、阶段性的、有限的变动,其外在和内在因素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民族的争斗;二是统治者自身的分裂;三是来自底层百姓的反抗。这三大因素的冲击时大时小、时急时缓、连绵不已。诚然,那些充满着血与火的呐喊呼号,最终湮灭在冰寂的历史长河中,即使是改朝换代带来的刹那社会外在结构的巨大错动,迅速地也因汉民族传统文化强大的内敛力同化而回归了正轨,没能带来中国历史的焕然一新;但是,细观那一次次社会结构的风云激荡,其对社会某一阶层、或对个体命运的强力扭曲和扼杀,对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心灵世界的震撼,以及由震撼而激发的心灵蜕变,充实和丰富着历史的内涵;并且,由这种心灵蜕变而爆发出的对生命更新的追求和创造,无疑又为外在历史的发展增添了多姿多彩。 发生在中国两晋之间的“永嘉之乱”,唐代的“安史之乱”、黄巢大起义和两宋之间的“靖康之乱”等,在撼动历史秩序的同时,给世代生活在中原地区的衣冠巨族们以一次次沉重打击,数百年间,成千上万的中原士族为避战火辗转南下。当时这些门阀制度下的权贵们的窘境是可想而知的,他们不得不抛弃功名富贵、深宅大院而胡乱卷起一些细软、谱牒、书籍仓皇逃离世居乐土,顺着寒冷呼啸的西北风向南,向南,渡过黄河,越过长江,再行几百里,方找到一处高山屏蔽、林木掩映、远离战火的山清水秀之地可以歇脚喘息——这就是徽州。源源不断的中原士族犹如万斛珍珠散落在这苍翠浓郁的崇山峻岭之中。本书在写作的过程中,得到黄山学院徽学资料中心、绩溪档案馆以及学者专家徐子超先生、江汉水先生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