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浩瀚的史册,拂去岁月的尘埃。 一部中国古代封建史,几乎无事无处不与吏治有关连。吏治,《辞海》解释为"官吏治事成绩"。广义的吏治,它应该包括官吏的设置、配备、选拔、任用、升黜、奖惩、考核、监察、教育、培养、道德、操行、规章、制度等有关官吏管理的诸多方面内容。始自先秦时期法家提出"治国必先治吏"的政治主张,垂至清代人唐甄的"治民必先治官"(《潜书·棍政篇》),封建吏治作为封建政治的核心组成,经过了两千多年形成、发展、完善的过程。它紧密围绕着封建国家集权专制制度的稳定、巩固、加强和强化,从实践、认识,上升至理论,从制度、体制、机制,进而规范化和法制化,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慎密严谨、博大精深的一门学问。明代的张居正说:"安民之要,惟在于核吏治"。清圣祖康熙也讲:"民生之安危,由于吏治之清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