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守信方面,君主应当效法狐狸与狮子。由于狮子不能防止自己落入陷阱,而狐狸则不能抵御豺狼。因此,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 马基雅维理《君主论》康熙帝是所谓的“理学皇帝”,对于儒家“圣君贤相”的政治模式是赞同的。在君臣关系上讲究“君臣谊均一体”,有“帝者与师处”的胸襟气度,博得了“宽仁”的美名。 《帝王与师处·康熙帝的宽仁》雍正帝能做到“霸者与臣处”已属不易。他对于权术的运用十分在行,说到底,就是把臣子当工具。雍正帝为入苛刻,性喜猜忌,却也有任贤使能的胸襟。 《霸者与臣处·雍正帝的苛察》乾隆帝明确反对儒家“圣君贤相”的政治模式,把臣子视为奴役。只求好用,不论忠奸;过则归臣,善则归君。 《亡国与奴处·乾隆帝的专横》朝堂之上,君贵臣轻——历史长河上空的君臣关系宛如一条抛物线,在康乾盛世达到制高点。君与臣的博弈不曾缓和,反而随着极权的膨胀而更加剧烈,君臣之道便在双方较量的夹缝中苟延残喘。康熙崇尚理学,能与臣以师友相处;雍正澄清吏治,重用能臣酷吏;乾隆纵容贪官和绅,引发官场的生死角逐。而无论是痛恨臣子结党,“兔死狗烹”,还是大兴文字狱,实质上都是基于对极权的向往,归根结底都是权力之争。即使是清官,违背了当时的朝堂法则,也只能成为殉葬品。当然,也有自由游走于朝堂者,像文中的李光地,康熙到了晚年只与其一人商讨立嫡之事;张廷玉受雍正帝重用,因其谨慎得以明哲身……本书内容包括:帝王与师友处——康熙帝的宽仁、霸者与臣处——雍正帝的苛察、亡国与奴处——乾隆帝的专横三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