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世界经济牧畜王国的兴衰(美国西部开放牧区发展研究)

牧畜王国的兴衰(美国西部开放牧区发展研究)

牧畜王国的兴衰(美国西部开放牧区发展研究)

定 价:¥58.00

作 者: 周钢 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西方史

ISBN: 9787010052984 出版时间: 2006-01-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小16开 页数: 572 字数:  

内容简介

  周钢教授刻苦钻研美国西部开放牧区发展史10余年,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资料,经过了缜密地思考,写出了一本很有份量的、非常扎实的专著:《牧畜王国的兴衰——美国西部开放牧区发展研究》,索序于我。我研究美国历史虽然为时不短,但对这方面的知识极其有限,本难应命。只好抱着一种诚恳学习的心情,仔细阅读书稿,以便读后能谈谈读书心得。下面是我读该书后感受到的该书的几个特点。 1.填补了中国美国史研究的重要空白。 改革开放20余年来,我国的美国史研究取得了长足 的进展。除通史、断代史的专著外,还出版了许多专门史的专著,但是却没有一本关于美国“牧畜王国”史或美国西部开放牧区发展史的专著面世。根据杨玉圣 胡玉坤编《中国美国学论文综目(1979-1989)》(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1990年以前,也不曾见过这方面的专门论文。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出版的几本美国通史性著作中,黄绍湘的《美国简明史》(北京:三联书店1953年版)和《美国通史简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均未涉及这方面的史实;杨生茂 陆镜生著《美国史新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和余志森编著的《美国史纲:从殖民地到超级大国》(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虽然提了一笔,但都只涉及到“牧牛王国”的问题,对“牧羊帝国”与养马业均未涉及;顾学稼等编著的《美国史纲要》(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虽然涉及到“牧牛王国”和“牧羊帝国”,但都很简略,也未涉及养马业;作为六卷本《美国通史》(刘绪贻 杨生茂任总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卷、由丁则民主编的《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1861-19世纪末)》,虽然在第4章第2节中用两段文字叙述了“牧畜王国”的故事,但主要也只涉及到“牧牛王国”,对“牧羊帝国”和养马业则是一笔带过。我国美国史研究这种漠视美国“牧畜王国”史的情况,是不是这方面的历史在美国编年史中无足轻重呢?当然不是。根据周钢教授研究,“牧畜王国”的黄金时期虽然短暂,只有内战后至19世纪80年代中期的20年左右,但它在美国编年史上写下了壮丽的篇章。这是因为,在第二次现代化浪潮的大背景下,这20年美国西部畜牧业的发展超过了内战前的300年,达到顶峰。它使内战前仍被视为“美国大荒漠”的大平原上丰富的牧草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将四处漫游的无主长角牛和不断退化的丘罗羊培养成西部宝贵的牧业资源;它吸收了大量美国东部和欧洲资本,使西部牧牛和牧羊业传统的原始生产方式同垄断资本结合在一起,迅速提高了生产力;它为采矿营地和铁路工地提供了大量马匹和肉类,并成为铁路公司重要客户,从而有力地支持了西部矿业的开发和铁路建设;它剌激了牛镇的兴起和发展,并使这些牛镇逐渐成为牧区的经济、政治和文仪中心,从而形成西部城市化的一种特殊模式;它促进了美国肉类加工业和羊毛制造业的不断西移,使西部最终成为美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它和西部矿业边疆与农业边疆逐渐融为一体,使西部“自由土地”区域不断退缩,并将其“简单的原始社会”迅速美国化,变为领地或州加入联邦,扩大和加强了美国联邦制;它在各牧区建立的“牧牛者协会”、“羊毛生产协会”和“家畜饲养者协会”这类组织,体现了边疆民主精神,发展了美国人的自治传统;在它的社会形成过程中,美利坚民族性格中的“求实进取”、“流动性”和“拼命赶”等特点,得到了延续和发展。当然,“牧畜王国”的兴起和发展,也对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实行的种族灭绝政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助长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残酷统治,加强了美国人的扩张思想,导致了草原沙化,造成20世纪30年代危害全美的西部沙尘暴。总之,“牧畜王国”的兴起和发展,对美国历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是非常巨大的。因此之故,“美国西部的牧业发展史一直是吸引众多美国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百余年来,‘牧畜王国’一直激发着美国历史学家的浓厚研究兴趣,成为他们著书立说的重要主题。……论著浩瀚,形成独具特色的‘牧畜王国’史学。牧业史在美国史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本书稿“前言”第4页)由此可见,我国美国史的研究如果留下这一空白,就很不应该,是一种遗憾。而周钢教授《牧畜王国的兴衰》的杀青与问世,不独是填补了我国美国史研究的一个空白,并且是填补了一个重要空白。 2.进一步接近美国“牧畜王国”史的 实际。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查尔斯·A.比尔德(1874-1945)说:“没有哪个历史学家能够把过去描绘成实际那样,每个历史学家的著作——对事实的选择、强调、省略、组织和展示方法,都相对于他自己的个性以及他所生活的时代和环境”。又说:“所有的历史解释都相对于时间、地点,都注定要随着它们产生的环境——思想及利益的消失而消失”。(两段引文转引自武汉大学历史系1990年硕士论文——武剑榕:《比尔德经济史观初探》,第40页)我们不同意这种否定真理的、相对主义的历史观。我认为,历史学工作者对历史的认识和阐述虽会受其个人的思想感情及其所处环境的影响,使其对历史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局限性,但不能说所有严肃的历史学者对历史的解释都会因时势的变迁而失去存在的价值。历史是有其本体和客观发展规律的,而且是可以被认识的。但是,构成历史本体的因素复杂多样,历史学工作者不经过长期艰苦的、具有广度和深度的探索和研究,就很难全面地掌握这些因素并分清其主次;历史的客观发展规律是含蕴和隐藏在历史本体成长过程之中的,历史学者不经过长期艰苦的、具有广度和深度的对构成历史本体的诸因素的复杂内部关系的探索和研究,就很难发现这种客观发展规律。所以,历史学家研究和探索历史本体和发展规律的功底,决定历史学家对历史的解释与历史实际的接近程度。我认为,要使历史学家对历史的解释完全符合历史的实际,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但是,历史学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对历史的解释接近历史的实际。一个历史学家如果能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使自己对历史的解释进一步接近历史的实际,那他就是对历史学作出了贡献。我读了《牧畜王国的兴衰》以后,觉得周钢教授对历史学是作出了贡献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虽然不了解美国以外其他国家研究美国“牧畜王国”史的全部情况,但据我们所知,即使是研究美国史成果较富的前苏联,也没有出版过一本“牧畜王国”史专著。可以比较肯定地说,美国人对自己国家“牧畜王国”史的研究是走在世界前面的;而周钢教授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探索,对美国人19世纪70年代以来100余年“牧畜王国”史学的情况和文献,几乎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他不独在其著作的“前言”中如数家珍地介绍了美国“牧畜王国”史学的主要成果,而且从其著作的丰富注释中,我们了解到他参考了美国关于“牧畜王国”的书籍约230本,论文66篇,还有若干美国人著作的中文译著。因此我们可以说,周钢教授的《牧畜王国的兴衰》是吸收了美国“牧畜王国”史学的基本和主要成果的。而且还不仅如此,他在全面深入掌握美国“牧畜王国”史学的基础上,还找到了它的不足,并在其著作中补充了这些不足。比如,周钢认为,美国“牧畜王国”史学“对美国西部牧牛业进行综合性研究的著作尚不多见,更缺乏对整个西部牧业(包括牧羊和养马)的研究之作”;“对西部牧业开发的负面消极影响重视不够。……虽然有的学者探讨了开放牧场衰落的原因,但主要归因于暴风雪等自然天灾的破坏,而对于人为的掠夺式开发关注不够”;“存在着‘扬’牛仔‘抑’牧羊人的倾向”,而且“表明真的牛仔史著作远远少于虚构的牛仔及牛仔文化的作品”。同时,周钢还认为,今后美国“史学家们不但要述及牧业开发的过程,而且还要研究在这一进程中方方面面的互相联系”,亦即其客观发展规律。(以上诸引文俱见《牧畜王国的兴衰》前言)由于篇幅的关系,我们在这里就不一一引述周钢教授在其著作中补充这些不足的具体内容,不过读者是可以在他的著作中找到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原来,美国人对美国“牧畜王国”史本体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是走在世界前面的、最具功底的,也就是最接近美国“牧畜王国”史实际的;周钢教授由于补充了美国“牧畜王国”史学的不足,他的研究就进一步接近了美国“牧畜王国”史的实际,是对历史学作出了贡献的。 3.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事业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周钢教授关于美国“牧畜王国”史的研究,本来着眼点在于“能认真写一本美国西部的牧业史”,而不把精力过多地放在“我国西部牧区开发的启示”上。但是,作者毕竟是有心人,他为研究这一课题,除阅读有关我国西部牧区的材料外,还在2003年利用暑假到内蒙古呼伦贝尔牧区作了一次调查,在那里参观了农、牧场,走访过一些牧户,到过几个放牧点,取得了一些感性知识。因而,他就能结合美国西部开放牧区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对我国西部大开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牧业的开发提出一些初步的、借鉴性的意见。 首先,根据美国联邦政府优惠的土地政策促成了西部牧业经营者以大畜牧公司和大牧场的形式经营牧牛业和牧羊业,不断引进优质的牛、羊种,进行科学选育;在肉类和畜产品的加工和运输上,逐步实现机械化,从而使美国西部畜牧业逐步走向现代化,即以资本化、科学化和机械化的生产取代粗放的原始游牧方式,周钢认为中、美两国的土地资源情况虽然很不相同,不能照搬美国的这种经验,但利用土地政策调动生产者积极性这一原则是可以学习的。据此,他认为我国西部牧区把草场分给牧户的政策是值得肯定的,并且相信这种政策能进一步调动牧民的积极性,促进西部牧业的现代化。 其次,美国西部畜牧业之所以能在内战后迅速地蓬勃发展起来,重要原因之一是吸收了美国东部和外国的资金。据此,周钢认为,要使我国西部畜牧业实现现代化,资金是一个十分突出问题;如何引进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和国外资金投入我国西部畜牧业,乃当务之急。不过,在引进资金时,也要严防美国西部牧区曾发生过的盲目性和狂热性。也就是说,我国西部牧区在招商引资的问题上,既要积极,又要稳妥,要保持一种科学的态度。 第三,美国“牧畜王国”的繁荣深深得益于横贯大陆的铁路及其支线提供的便利交通条件。据此,周钢认为:如何改变我国西部牧区的交通状况已成燃眉之急;修路不能完全坐等国家的投资;我国西部除应修建铁路干线的若干支线以完善铁路交通外,还应加强公路建设,形成公路交通网,以便迅速从根本上改善西部牧区的交通状况。 第四,美国“牧畜王国”迅速崛起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经营者具有经济头脑和强烈的市场意识;从起步伊始,“牧畜王国”便使牧区同美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牧牛业和牧羊业被纳入美国现代化的发展轨道。有鉴于此,周钢认为,没有分工的小农养畜占巨大比重、社会化大生产的家庭式牧场还处于次要地位的目前我国西部牧区状况,制约着我国畜牧业的现代化进程;为保证我国畜牧业尽快实现现代化,使之稳定、健康、持续地发展,就必须从小农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小生产的“户养”转向“专业户”的社会化大生产,建立现代化牧场和畜牧公司。 第五,美国“牧畜王国”迅速衰落的主要原因并非天灾、国外竞争等等,而是美国垄断资本为榨取超额利润,利用美国政府当时对社会经济生活实行的自由放任政策,用“竭草而牧”的掠夺式经营方式开发西部牧区,致使牧区存畜迅速爆满,超载过牧。据此,周钢认为,我国西部牧区应采取现代化的科学经营方式,实行划区轮牧和牛羊分牧以保持牧区生态平衡,防止草原沙化,避免“靠天养牧”的被动状况,使我国畜牧业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第六,美国“牧畜王国”衰落的惨痛教训之一,是在内战后到19世纪末,虽然西部牧区经常发生旱灾、火灾、蝗灾、沙尘暴和暴风雪等严重自然灾害,但牧畜大王们为追求超额利润,根本不进行防灾、抗灾的基本建设,只一味向草原索取,靠天养牧,在严重自然灾害面前,往往束手无策,遭受灭顶之灾。据此,周钢认为,目前还处于“靠天养牧”、“大灾大减产,小灾小减产”状态的我国西部牧区,急需基本建设投资,改善人、畜居住条件,加强天气预报,保护牧区植被,禁止乱砍乱伐,种植优良牧草,多储冬草料,以现代化的科学生产方式取代传统、原始的游牧方式,以便从根本上增强防灾和抗灾的应变能力;决不能盲目地片面追求利润而忽视基本建设。 以上虽然是一些初步意见,但我认为作为历史学工作者,周钢教授这种力图使历史学研究具有现实意义的精神,是很值得称道的。

作者简介

  周钢,1945年8月生,山东东营人。196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留校任教。1983-1985年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柯特兰学院访学,获硕士学位。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理事。著有《近代国际关系史》和《国际关系史》第一卷等。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和《史学月刊》等刊物上发表美国西部牧业开发的论文20余篇。

图书目录


前言
一 西部开发与“牧畜王国”的兴起
二 美国的“牧畜王国”史学
三 本书研究的取向
第一章 牧畜王国的兴起
第一节 牧牛王国形成
一 摇篮的大本营
二 新机遇与新发展
第二节 “牧羊帝国”的崛起
一 新墨西哥的牧羊业
二 “牧羊帝国”的形成
第三节 西部牧区的野马
一 野马在新大陆的扩展
二 野马的驯养与使用
第二章 独具特色的牧区社会
第一节 牧区社会的构成
一 牧牛场主与牛仔
二 牧羊主与牧羊人
三 牧区妇女
四 盗贼与侦探
五 大平原的印第安人
第二节 资本的流入与大公司经营
……
第三节 自由放牧区的两大景观
第四节 牧区的真正主宰
第五节 牛镇的兴起与变迁
第三章 牧畜王国的衰落
第一节 掠夺性开发
第二节 牧区冲突也流血事件
第三节 国际竞争
第四节 牧区天灾
第四章 牧畜王国的历史地位
第一节 西部开拓的壮丽篇章
第二节 牛仔文化
结束语 几点重要启示
主要参考论著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