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个节气各有其特定的意义:(1)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为春、夏、秋、冬四季的起始日。“立”是开始的意思。谚语云:“立了秋,凉飕飕”。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四立”是天文上“四季”的开始,称为“天文四季”;而中国的“气象四季”则有不同的分法,即:三至五月为春季,六至八月为夏季,九至十一月为秋季,十二至次年二月为冬季。同时还有其它季节划分方法,如按气温,将侯平均气温(“候平均气温”是指连续5天的平均气温)高于22℃为夏季,低于10℃为冬季,10℃至22℃之间上半年为春季,下半年为秋季等。(2)雨水,为雨量逐步增多的意思。(3)惊蛰,动物钻到洞中、土里等处冬眠过冬称为蛰;“惊”指震惊。古人认为,动物冬眠是被雷声惊醒的,故名“惊蛰”。惊蛰后,开始有雷声,冬眠的昆虫、动物开始出来活动。(4)春分、秋分,分别把春、秋平分为二,同时也将昼夜平分为二,是昼夜时间相等的一天,故又称“日夜分”。(5)清明,为气候温暖,天气清和明朗,是草木转青、开始生长的时间。(6)谷雨,就是“雨生百谷”,降雨增多,利于谷物生长。农谚:“谷雨前后,种瓜种豆。”(7)小满,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未成熟,故称“小满”。(8)芒种,“芒”指有芒的作物,“种”指种子。“芒种”指有芒的作物已经成熟,到了可以收割的季节。芒种又称“忙种”,指夏播作物正在忙于播种。(9)夏至、冬至,是太阳分别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5度)、南回归线(南纬23.5℃的时间。夏至日白天最长,夜晚最短;冬至日白天最短,夜间最长。(10)4、暑、大暑,“暑”指天气热。“小暑”指天气开始热;“大暑”则是指天气很热。大暑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节。(11)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意味着炎热的天气即将过去。(12)白露、寒露,气温降到一定程度后,空气中所含的水份会凝结成露水。“白露”时气温转冷,“寒露”时的气温则更低一些。(13)霜降,气温进一步降低,开始结霜。经过霜打,不少草木失去了生机,绿叶开始变黄并凋落。(14)小雪、大雪,气温更低,有雪的地区将会出现下雪天气。“大雪”比“小雪”的气温更低,北方进入严冬。(15)小寒、大寒,气温更加寒冷。“大寒”是一年四季中最冷的时节。寒冷并不一定是坏事,俗话说:“大寒不寒,人马不安”。人、马都是大自然的产物,该冻的季节冷一点,该热的季节热一点,符合自然规律,更有利于躯体的健康。中国的农历反映了太阳、月亮位置的变化对大地动植物生长的影响,非常适合种植业、养殖业及人们养生的需要。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