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东、西方学者关于郭店战国楚摹所出竹简《老子》及其他文献的对话,其内容基于1998年5月在美国达慕思大学举行的一个国际研讨会。这次会议的意图是邀集二、三十位不同领域的中国与西方学者,一起通读新近发现的《老子》材料。我们的目标并非是完成一个明确的释读,而是想澄清一些争论的焦点,从而为将来的研究建立一个基础。本书所反映的是一种学术的进程,而不是成熟的研究。这是一部“记录”——一部东、西方大约30位有着不同观点、背景与学术规范的学者真实对话的记录。郭店楚墓竹简提出的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正如读者会发现的那样,这里有多少参加者,就会有多少种观点。即使是最基本的问题——这些材料是什么?它们与今本《老子道德经》是怎样的关系?也无法被轻易地回答。正如我们这次研讨会的目的不是给这一新出的文献下什么结论,而是澄清一些争论的焦点并学习一些别人的方法。在准备本书的内容时,我们对于提出问题与回答这些问题的关注程度是一样的。无论如何,很多这些答案都是初步的推断,但它们对其他人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性及可能遇到的问题会有所启发。读者们也许会奇怪,为什么我们会选择关注《老子》和《太一生水》的材料,而不是郭店一号墓中发现的其他文献。如前所述,这一研讨会的筹划,乃是由于一种新出的《老子》版本的可能性的激励。因为其他的文献是前所不知的,只有当它们被出版之后,它们的重要性才能被理解。其中有些文献有着惊人的意义,它们是儒家学家派的原典,在该墓发现之前完全不为世所知。这些文献的研究价值丝毫不亚于《老子》的材料,也许,它们甚至更有价值。我们希望这一个学术研讨会,可以带来更多的合作研讨会,在将来的会议上,其他的材料可以被更为仔细地研讨。 ——摘自本书[美]艾兰撰《第一版中译本序》及《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