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政治中国政治信息哲学:理论体系方法

信息哲学:理论体系方法

信息哲学:理论体系方法

定 价:¥50.00

作 者: 邬焜 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丛编项: 理论、体系、方法
标 签: 理论

ISBN: 9787100043823 出版时间: 2005-03-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小16开 页数: 603 字数:  

内容简介

  《信息哲学》是一部具有开拓性的专著。全书适应信息时代的到来,系统地提出了信息哲学的理论观点和完整体系,建立了具有独创性成果的信息哲学,对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形式现代化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全书在哲学界引起了广泛而强烈的关注和影响,被认为这是哲学现代化的一种崭新探索,誉称其为“信息哲学的开拓者”。全书对信息哲学的全面完整的系统性阐释,理论独到、体系严谨、方法新颖、意义深远。

作者简介

暂缺《信息哲学:理论体系方法》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导论
第一章 时代、信息与哲学的变革
  一、 信息科技革命
  二、 信息经济
  三、 信息社会
  四、 哲学危机的实质
  五、 信息哲学是人类哲学形态的全新革命
第二章 信息哲学的兴起
  一、 信息世界的发现
  二、 在中国诞生的信息哲学
  三、 什么是信息哲学?
  四、 对弗洛里迪“信息哲学研究纲领”的评价
  五、 信息哲学的研究需要怎样的一种“旗帜”
第三章 科学的信息科学化
  一、 信息科学在现代科学中的特殊地位
  二、 信息科学简史
  三、 信息科学的体系
  四、 信息科学与传统科学之关系
         第二编 信息本体论
第一章 信息本质的存在论规定
  一、 存在领域的分割
  二、 直接存在的物质世界
  三、 信息的本质
第二章 信息形态的哲学分类
  一、 自在信息
  二、 自为信息
  三、 再生信息
  四、 社会信息
第三章 信息的质、特性和功能
  一、 信息的质
  二、 信息的特性
  三、 信息的功能
第四章 信息系统的一般模型
  一、 作为信息接收系统的申农模型
  二、 物理符号系统假设
  三、 信息创生系统
  四、 信息实现系统
第五章 三个信息世界和世界模式图示
  一、 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的理论
  二、 李伯聪先生的四个世界的理论
  三、 对李伯聪先生的世界3和世界4关系的分析
  四、 从物质和信息双重存在的尺度上提出的四个世界的理论
  五、 对社会、社会信息的范围及三个信息世界的进一步考察
  六、 世界模式
        第三编 信息认识论(上)
    ——人的信息活动的层次及其生理基础
第一章 人的信息活动的层次
  一、 对认识作信息化解释的不同学科层次
  二、 人与环境关系的多层次性与人的信息活动的层次
  三、 人的信息活动的第一层次:信息的自在活动
  四、 人的信息活动的第二层次:信息直观识辨
  五、 人的信息活动的第三层次:信息记忆储存
  六、 人的信息活动的第四层次:信息主体创造
  七、 人的信息活动的第五层次:主体信息的社会实现
  八、 人的信息活动层次的图示
第二章 人的信息活动层次间的相互作用
  一、 人的信息活动的层次递进建构关系
  二、 人的信息活动的层次由上到下的全息制控关系
  三、 人的信息活动的层次综合参与关系
  四、 人的信息活动层次的相互转化关系
第三章 人的信息活动的生理基础
  一、 人体神经系统的物质形态结构
  二、 人体神经系统的心理机能结构
  三、 人体神经系统机能结构间的相互作用
        第四编 信息认识论(下)
      ——哲学认识论的信息中介论
第一章 认识发生的信息中介说
  一、 构成认识过程的基本要素或环节
  二、 信息场是主客体联系的中介环节
  三、 认识主体的产生必须以信息凝结为中介
  四、 个体认识结构的建构仍然必须以信息凝结为中介
  五、 认识是一个以信息为中介的信息活动过程
  六、 “活动”、“实践”的主客体相互作用中的信息中介的意义
  七、 简短的结论
第二章 认识过程的信息建构或虚拟说
  一、 信息在差异关系中被识辨
  二、 主客体间没有直接的接触
  三、 被多级中介的认识
  四、 在中介中建构的认识
  五、 在建构中虚拟的认识
  六、 虚拟现实对认识的虚拟
第三章 人有人的认识方式
  一、 主体同样是认识的客观条件之一
  二、 认识的主体相对性
  三、 人有人的认识方式
第四章 分析综合——统一的信息认识过程、方法和逻辑
  一、 分析综合的一般概念
  二、 分析综合是人类精神活动统一的过程
  三、 分析综合的具体方法的统一
  四、 分析综合的逻辑规律的统一
  五、 分析综合的生理结构基础
        第五编 信息进化论(上)
        ——自然的信息进化
第一章 相互作用、演化与信息
  一、 时空转化与演化的信息
  二、 相互作用与双重演化
  三、 非线性的世界
第二章 演化范畴的双重规定
  一、 演化是进退相依的统一
  二、 演化是秩序之展开
  三、 演化过程中的两类信息活动
  四、 演化是信息产生、耗散和积累的过程
第三章 宇宙自在的双重进化
  一、 宇宙原始信息密码的破译
  二、 原始宇宙的双重演化
  三、 向更高层级的物质和信息模式跃迁的宇宙进化
第四章 生命的信息进化
  一、 适宜生命产生的宇宙环境的演化
  二、 生命诞生的信模创生过程
  三、 生命进化的信模跃迁过程
  四、 动物信息活动的形态跃迁
第五章 信息自组织进化的一般机制
  一、 热寂说与麦克斯韦妖
  二、 进化与广义热力学第二定律
  三、 信息科学纲领与自组织
  四、 自组织的概念
  五、 从信息活动的尺度上考察自组织现象的基本特征
  六、 从信息活动的尺度上探讨自组织行为的一般过程和机制
  七、 闭宇宙的自组织循环演化模式
第六章 演化的全息境界
  一、 演化历史关系全息
  二、 演化未来关系全息
  三、 演化系列关系全息
  四、 演化内在关系全息
  五、 演化结构全息
        第六编 信息进化论(下)
        ——社会的信息进化
第一章 人类社会起源的信息进化
  一、 从猿到人的进化是动物群体结构模式进化的最高结果
  二、 从猿到人的生理遗传信息模式的进化
  三、 从猿到人的心理信息活动模式的进化
  四、 从猿到人的行为结构的信息模式的进化
  五、 人类起源是一个生理、心理、行为全息进化的过程
  六、 人的两种生产形成中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全息进化
第二章 自然、社会与人
  一、 自然与社会
  二、 文化与社会
  三、 多维存在的人
第三章 社会的信息进化
  一、 个人与社会本质的内在统一性
  二、 社会本质的信息规定
  三、 人的文化进化
  四、 社会进化的信息尺度
第四章 信息生产和信息生产力
  一、 三种生产和三种生产力
  二、 信息生产——人类生产活动的实质
  三、 生产力的微观结构
  四、 生产力的宏观结构
  五、 生产力结构的历史演进
        第七编 信息价值论
第一章 价值存在的范围及价值的本质
  一、 价值可否定义?
  二、 价值现象存在的范围
  三、 价值的本质
  四、 价值与信息
第二章 价值事实、价值反映与价值评价
  一、 自存事实与效应事实
  二、 价值反映与非价值反映
  三、 认知性发现和评价性发现
  四、 价值评价的层次或类型
第三章 天道价值与人道价值
  一、 阐释价值哲学的方法
  二、 价值、价值评价、价值取向
  三、 关于人道价值
  四、 天道价值与人道价值
  五、 关于本体价值
第四章 价值哲学的范畴体系及价值形态的发展
  一、 一个价值过程的完整描述
  二、 价值哲学的范畴体系
  三、 价值形态的发展
第五章 信息的社会价值与网络文化中的价值冲突
  一、 文明形态与信息处理方式的变革
  二、 网络民主与国家集权、世界霸权之间的价值冲突
  三、 网络生存方式与传统生存方式之间的价值冲突
        第八编 信息思维论
第一章 物质思维和能量思维
  一、 物质·能量·信息
  二、 物质观念和物质思维
  三、 能量观念和能量思维
  四、 物质思维和能量思维的统一
第二章 信息思维
  一、 信息观念和信息思维
  二、 古代哲学中的信息观念和信息思维
  三、 现代信息科学与科学信息思维的崛起
  四、 贯穿于现代科学技术中的信息观念和信息思维
  五、 作为现代科学认识范式的信息科学和信息思维
第三章 复杂性与科学思维方式的变革
  一、 实体思维:微观不变的简单性观念
  二、 能量思维:微观可变的复杂性观念
  三、 当代物理学的危机
  四、 超弦:一个关于超微观世界复杂性的研究纲领
  五、 终极性思维:宏观演化结果不变的简单性观念
  六、 分叉与混沌思维:宏观演化结果可变的复杂性观念
  七、 复杂性概念的复杂性
  八、 信息思维:为复杂性增加一个全息综合的维度
第四章 科学革命与科学世界图景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变革
  一、 第一次科学革命:实体实在论和实体思维
  二、 第二次科学革命:场能实在论和能量思维
  三、 第三次科学革命:信息系统复杂综合的世界图景和信息思维
  四、 近现代以来的三次技术革命
五、 本章结束语
        第九编 信息的度量
第一章 绝对信息量
  一、 信息度量的质和量的统一性
  二、 广义物理学的提出
  三、 信息第一性级质的量及其守恒定律
  四、 信息第二性级质的量及其守恒定律
  五、 信息第三性级质的量及其守恒定律
  六、 绝对信息量及其不可完全测度性
  七、 绝对信息量的层次特征参量集的规定性
第二章 相对信息量
  一、 相对信息量度量的三条相对性原则
  二、 实用相对信息量
  三、 申农实用相对信息量的局限性
  四、 动态相对信息量
  五、 实用相对信息量研究的三个层次
  六、 熵和相对信息量的统一
第三章 必然性和偶然性及其信息量判据
  一、 拉普拉斯妖
  二、 偶然性的观念
  三、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四、 系统内在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的信息量判据
  五、 绝对偶然性和必然性程度的相对测度
        第十编 论战与争鸣
第一章 亦论信息——与《论信息》一文的作者讨论十个问题
  一、 负熵论的由来和实质
  二、 “人的智能是负熵之源”吗?
  三、 关于信息的定义
  四、 信息的分类
  五、 相互作用、力和信息
  六、 “二的观念”与“对立统一”
  七、 信息给哲学带来了什么?
  八、 进化、选择与信息
  九、 人类社会本质的信息规定
  十、 人类社会进化的信息尺度
第二章 虚拟与实在和信息——与《实在论的最后崩溃》一文的作者讨论几个问题
  一、 实在与信息
  二、 实在论的基本观点
  三、 虚拟实在虚拟了什么?
  四、 虚拟实在世界中的实在
  五、 对虚拟实在的体验:个体经验的与社会实践的
  六、 关于空间形式与心灵的空间定位问题
  七、 简短的结语
第三章 与熵理论相关的十个问题的辨析
  一、 熵妖及熵的妖气的清除
  二、 熵变公式的“浴缸模型”的失误之处
  三、 ds≥δq/t中的t到底指的是谁的温度?
  四、 克劳修斯熵与波尔兹曼熵的区别
  五、 申农的信息熵与波尔兹曼统计熵的统一
  六、 申农信息熵与维纳信息的负熵论的区别
  七、 负熵论在怎样的意义上可以成立?
  八、 熵、负熵、信息、熵增与熵减的科学含义的统一
  九、 关于熵量守恒和熵与信息守恒的问题
  十、 谁打破了宇宙的热寂?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