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信息与知识传播飞入录常百姓家:新民晚报七十年史

飞入录常百姓家:新民晚报七十年史

飞入录常百姓家:新民晚报七十年史

定 价:¥45.00

作 者: 新民晚报史编纂委员会 主编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出版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06765579 出版时间: 2004-08-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小32开 页数: 537 字数:  

内容简介

  作为《新民晚报》的前身和“母本”、1929年创刊于南京的《新民报》,已经有七十多年历史了。为它编写一本报史,是所有报社同人和广大读者多年来的共同愿望。这本书按原定计划是要在1999年《新民晚报》创刊七十周年时出版的。因为报史史稿反复修改,变动较大,多时未能定稿,迁延至今,晚了四年多,所以今天才得以与读者见面。我们既为之高兴,也深怀歉疚之忱。出这本报史之前,其实已经有过多种《新民报》简史和史料问世。但都不完全。写法也因人而异,观点难免不大一致,更缺乏史志应有的准确性、客观性和系统性。最早的报史,当数本报创办人陈铭德、邓季惺发表于1949年9月9日“新民报二十周年纪念特刊”的《二十年之回顾与前瞻》一文,概括地记述了《新民报》在旧中国二十年的创业史。他们又应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之约补充修订,在《文史资料选辑》发表。1987年12月,重庆出版社出版了《新民报春秋》一书,收入上文之外,陈邓两位又加了《周总理在重庆与我们的几次见面》一篇,回忆早年中共领导人对于《新民报》的关心。《新民报春秋》所载诸篇,是在《新民报二十年》一文框架上进一步具体化的五个地方分社、八个日报晚报的史实,分头执笔的都是各地方版总编辑和老报人。如原南京、成都社总编辑赵纯继写了《抗日战争前的南京新民报》;原重庆社总编辑、上海社副总编辑陈理源写了《重庆新民报史话》,重庆社老报人何鸿钧补充了《解放前夕重庆新民报的“改组”》一文;原南京社日晚报总编辑曹仲英,写了1946—1947年间的南京新民报一段报史《黎明前的求索》,陈理源补充了《南京新民报被勒令“永久停刊”的始末》;成都新民报老报人吴亦兰、韩诜厚合写了《回顾成都新民报》;原重庆社、北平社总编方奈何写了《北平新民报回忆》。上海社报史为老社长赵超构先生授意张林岚执笔,写了《走向新中国》和《我们的探索》两篇,前者偏重记述自1946年创刊到上海解放的斗争史,后者注重办报经验教训的记录和报纸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成为人民报纸的经过。《新民报春秋》是陈铭德邓季惺伉俪晚年亲自策划和组织的修史成果,此书出版后两年,陈先生逝世,又过了几年,赵纯继、方奈何、曹仲英、赵超构、邓季惺等先生都不在了。《新民报春秋》一书自然是我们这次编纂报史的基础。除了此书,1982年复刊以来报社老报人中零零星星写过不少报史资料:如1982年复刊初期,为回答读者询问而写的关于《新民晚报》历史的七封信,陆续刊登在通讯员刊物《新民晚报之友》上。同年4月发表于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新闻研究资料》上的《新民晚报的回顾》,1986年上海新民晚报创刊四十周年时内部发行的小册子《新民晚报四十年》,1989年新民报创刊六十周年,发表于《新闻战线》的《新民人物志》,1988年发表于上海社科院出版社《上海研究论丛》的《新民报文化源流》(以上均为张林岚撰写)等等。还有1998年、1999年两年本报创刊七十周年出版的传记文学作品《民间的回声——新民晚报创始人陈铭德邓季惺伉俪传》(蒋丽萍、林伟平著)、《赵超构传》(张林岚著)、《生逢其时——新民晚报复刊十六周年纪实》(唐宁著)三书,以及新民晚报同人征文选辑《我这二十年》,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新民报——新民晚报七十年的历史。有的著作注意编辑工作经验的论述,有的著作着重人物描写,是个别人物的特写镜头;对于报史编纂工作来说,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它们都还不是完整的报史,只是某一个局部的历史。作为“正史”,只能寄希望于本书来完成任务。至于完成得好不好,是另外一个问题。新民晚报社编纂报史的准备工作,实际上是从1985年新民晚报成立新闻研究室开始的。1980年代中期以后,报社一批老报人先后退居二线,报社领导为开展新闻学研究工作,阅评报纸,评选好稿和为编纂报史搜集资料,设立了这一新闻研究机构,由党组书记、总编辑束纫秋主持其事。参加工作的有老报人梁维栋、李仲源、缪隽、丁贤才、孙式正等。1995、1996年李仲源、梁维栋先后病逝,1990年代又有白子超、朱家生、赵刘芭等人参加工作。以后,继任党委书记、总编辑丁法章重视报史编纂,工作步伐加快,请丁贤才、孙式正、缪隽三人分段进行编写解放前、解放后、复刊后三个阶段的报史初稿,1997年至1998年间完成。经报社有关同志审阅,提出修改意见,1998、1999年间又由林伟平重新改写了一遍,作为二稿。经有关同志多次讨论,曾一度搁置,2001—2003年,唐宁作了一些补充之后,始由张林岚总纂,最后改定。全书分1929—1949年、1949—1966年(新民晚报社建制一度撤销)、1978—1999年三部分,共50万字。新民晚报的七十年历史,是几代《新民报》同人先后在党的指引和领导下,艰苦奋斗的纪录,是集体的革命回忆录。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许多报史资料,都取自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许多书报和出于《新民报》老报人们的言传口授,为此,我们不敢居功,更不应据为己有,因而用了“新民晚报史编纂委员会”的名义出版。书中挂一漏万,疏忽谬误之处一定不少,尚希读者批评指教。新民晚报史编纂委员会2004年6月

作者简介

暂缺《飞入录常百姓家:新民晚报七十年史》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1929年至1949年
新民事业
东瀛结交郭沫若
12·9运动中的新民报
徐悲鸿荐贤
资本主义管理的雏形
重庆《新民报》创刊
三张一赵和浦二姐
重庆《新民报》的言论和副刊
赵超构的小言论
社会新闻是强项
国民党三次反共高潮
为民族资产阶级代言
重庆版晚刊出世
易地创业 出师成都
赵超构访问延安
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
在民主运动的高潮中
面临报业发展的一个机会
上海版在民主运动中
南京上海二社所处的地位
张恨水在五社八报中的态度
北平重庆二社受到的迫害
5·20和上海社封门
陈邓卷入派系斗争
南京社被封
中外舆论界的同情和声援
新中国还能办民间报吗
新民报五烈士
上海版在炮火中坚持出报
解放后的各地新民报
第二部分 1949年至1966年
胡乔木夏衍指引迷津
风雨飘摇的日子
编辑部最初的探索
新闻界的思想改造运动
《亦报》《大报》的加盟
学习莫斯科晚报
公私合营和新的领导体制
社会主义改造高潮
《小树繁花阁笔记》事件
跑步进入社会主义
唐大郎与副刊
漫画《奶油电烫》风波
不平常的1957年之夏
大鸣大放的日子
毛泽东保护了赵超构
毛泽东的西湖夜话
在大跃进运动中
编辑部的杀余饭后
新民晚报的第三个总结
第三次晚报工作座谈会
赵超构谈晚报的小言论
山雨欲来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新民晚报
……
第三部分 1978至1999年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