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书林拾叶

书林拾叶

书林拾叶

定 价:¥35.00

作 者: 胡企林 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丛编项:
标 签: 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ISBN: 9787100044745 出版时间: 2005-06-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大32开 页数: 422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胡企林先生他长期做编辑出版工作所写文章的精选集。这一片片书叶中灌注着他的心血,他的深情。透过这字字行行,显现出他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战线上的坚强战士、作为学术文化园地中的辛勤园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还把世界学术文化的优秀成果引进。本书的文字也可以说是作者的思想结晶,对有相似工作经历的读者,读到书中许多章节,会有会心一意之感。本书前言守望耕耘在书林张瑶均我和胡企林同志是在1949年9月到新华通讯社总社新闻训练班学习时相识的,同学之谊已有半个多世纪。寻常相见也不经意这位学长头发全白了。近日,他说从自己长期做编辑出版工作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一些辑成《书林拾叶》,我连连称好。没想到他嘱咐我:“你给写个序——”他是这样一位业绩卓著的编辑家、出版家,我怎么能给他的文集写序呢。读着企林在书林里拾掇起的这些叶片,不由地思绪万千。这一片片书叶中灌注着他的心血,他的深情。透过这字字行行,显现出他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战线上的坚强战士、作为学术文化园地中的辛勤园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还把世界学术文化的优秀成果引进,竭诚为人民作出奉献的漫长历程。企林在具有百多年历史开中国现代出版事业先河的商务印书馆工作已四十余年,他以编辑高质量的中外学术论著,为商务印书馆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做出了实绩,对我国社会科学的学术发展、对我国社会的经济改革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他这部自选集中关于出版工作的论述,通过回顾与前瞻,提出改革的设想以及原创性的方案,充分表明他既身处高层运筹帷幄,又身先士卒在第一线作战,在他阐明的独到的见解中,没有一处徒托空言,而是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我以为这些文章在出版史上,特别是学术文化出版史上具有相当价值。至于文如其人,那样朴实深厚,更是自不待言。编辑出版工作既须甘为人梯,也要善为桥梁,企林从早年编《学习》杂志,就很注重在专栏中为读者解答问题。后来,他编辑出版大量学术著作译作,他以作者译者和读者为良师益友,他更是作者译者的良师益友,彼此协调互动,密切沟通。文集中收录了他撰写的书册、序言、出版说明、述评、札记和问题解答等等,这些文章或提纲挈领,言简意赅,或分析透彻,评价准确,使读者在阅读时得到指导,深受其益。不少篇堪称是典范之作。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企林所写的一系列抒怀和回忆的纪实性散文。他从自身的际遇和处境出发,充满深情地赞扬了给予他很大教益的前辈、师长和挚友,读来令人感叹不已,为之动容。企林热切地期待他们高尚的道德风范和竭诚服务的敬业精神,能够薪火相传。读着书林拾叶的片片书叶里字字行行,深感世事沧桑,仿佛电影镜头瞬间闪回到56年前,我们283位青年,从天南地北的九大城市云集到驻在北京香山的新华社新闻训练班。企林是上海人,却从武汉来,他于1949年春在武汉编报时因刊出揭露国民党和谈阴谋的诗作而被查究,通过地下党的关系去解放区。汉口解放,他即在工会工作,考取后来到这里。训练班分为四个大队,分驻在旧时代达官贵人弃置的四座石砌别墅里。企林和我都在第一队,当时他24岁,对待同学们诚恳和蔼,我们觉得他像一位老大哥。在陈翰伯等同志主持下,我们进入新的学习生活。香山的晴岚红叶白雪青松气象超拔的景色映衬着我们生命中新的篇章。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自觉改造思想,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获得了新闻学和相关学科的知识。我们觉得大自然这样庄严美好,人生也应当这样,怎样才是庄严美好的人生呢?我们想:此生为战士,永远打冲锋。我们过着供给制的生活,刚入冬就都穿戴上公家发的灰布棉制服和棉帽。那年冬天很冷,我们为了节省煤,一早摸着黑去打井水洗漱,井沿上结着好厚好厚的冰,说实在的,我们也视为畏途,总是两人相伴着去,木桶好沉,往上提时生怕滑跌闪失。那天一早,我推门出来,见企林正把满满的一大桶水搁到我们门前,我刚要道谢,一想应当树立劳动观点,这七十来人的大队就我们八名女同学,决不应当受到照顾。竟诘问:“怎么,你以为我们会摔倒,不会,不会!”企林笑笑,没说什么。以后我们行动更快了些,只怕稍慢一拍,就有一桶水搁到门前。那天,碰上企林又搁一桶水,我止不住埋怨:“你别这样嘛。”“这有什么——”企林说着一摆手走了。可笑的是我竟因此觉得这位学长很木讷。当时,我很爱学习,但因离开中学不久,习惯未改,上下午以至晚间都是学习讨论,实在坐不住了,就借故如取报纸、撮煤等等,在院里院外溜达跑腾一趟。那天,从企林他们学习组门前过,他正在谈学习心得,从容不迫地条分缕析,明白平实,却很有见地。比我那随感式即兴发言可强多了。回到我们组我忙紧向大家转述,我们学习组长听着很高兴:“人家学得比咱们深刻。真有启发。”也就不责怪我“溜号”了。过后一想,企林学长哪里是木讷,他谦虚宽厚,处处让人,跟人交谈时也让对方充分表达,他愿意专注地倾听,可能就是这样。我们的校长陈翰伯同志以他新闻记者的敏锐和教育家的睿智,对同学们的特点和优长了然于心。他知人善任,将学习中的骨干,留下几位任职。高崧和企林就在其中。当时我们新闻训练班已改为北京新闻学校第一期,企林留在第二期编校刊《新闻学习》。1953年翰伯同志调任中宣部主办的指导全国干部理论学习的《学习》杂志主编,高崧和企林也都调到那里。当时,我在《人民日报》工作,《学习》杂志每期每篇我都仔细读过,使我对党的思想、理论、方针、政策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我心里很庆幸,虽然我离开了新闻学校,但老师和同学还在指导我,帮助我,鼓励我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正由于此,我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夜大学学习了四年。在我从《学习》杂志获益良多之际,我却不知道企林学长过着艰困的生活,他爱人陈淑平在1956年考取了天津医学院,他和岳母带着孩子在京,两地生活增添了不少费用,他工资不高,过着极俭朴的生活。1957年春节来临,左邻右舍购置年货,备办佳肴,企林没钱买这些。他和爱人及岳母就拆洗被子,以整洁卫生来迎新春。企林的爱人毕业后,分配在天津工作,他们夫妇两地生活竞达21年之久。生活虽然艰困,但企林一直坚忍不拔地读书学习,勤恳严谨地工作。正是在企林调进商务印书馆的那一年,商务的主要任务已由中央确定为翻译出版外国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著作,而做好这项工作,在企林不是没有困难的。除了认真地在学术知识方面补课以外,他还要尽快掌握外语。他曾学过的英语、日语不够用。于是,企林以超人的毅力,结合审读书稿苦学。为了体会翻译工作的难度,掌握译述的要求和规范,他还在工作之余翻译外国学术著作和文献资料。由于日夕劬劳地检索工具书,《新英汉词典》的封面差点同正文分家,而《现代日汉大辞典》竟被他翻烂了,不得不换部新的。多少年勤学、笔耕不辍,他终于渐次通晓英、日两语。从1981年到1984年的四年间,他执著地从每篇长几千字甚至上万字的日本经济文献中扼要摘译,总共在《国外经济文献摘要》上发表了8l篇。199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巨著《道德情操论》中译本,他承担了全书校订工作。企林就是这样自学成才、业精于勤的。“文革”结束,百废待兴,知识需要更新。职务的提升也向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年逾半百的企林下班后不回家,在办公室住下了。入夜,近处繁华市街早已人声沉寂,灯火阑珊。商务印书馆楼里一处窗户里深夜还亮着灯,那是企林在夜读,继续为工作操劳。次晨8时他又和大家一起上班。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风云变幻,共产主义运动前路如何展望?此时,高崧和企林等人创办、主编《马克思主义来源研究论丛》,为学界提供了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探讨的园地。从1981年到2000年,《论丛》共出20辑,收入论文510篇(包括少量译文),著译者包括老中青学者564人。这是20世纪最后20年中,我国学术界、出版界致力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项盛举。这是高崧、企林他们独特的贡献,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来源研究论丛》出刊未半,高崧学长不幸于1991年病逝,他在病榻上与企林交谈时还深切关注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前途问题。企林继续编出后10辑,实现了他们共同的愿望。我不由地想起,我们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自许:此生为战士,永远打冲锋!发誓:为共产主义流尽最后一滴血!我们在香山同学虽然只有半年多,对师长对同学却情深谊长,终身系念。1980年我和同学沈鹏说起,当年的师友都要联系,都要见面,我便去找高崧和企林两位学长,他们听后很激动,说办就办,以他俩为核心,我们也跟着奔走筹措,次年春,师友在相别30年后欢聚,紧紧握手相拥,喜极而泣。就在我为师友联系事宜去找高崧、企林时,因我已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两位学长关怀备至,将重印和新版的与我的学科相关的一些书籍赠予。我也不须谢了,但内心感激。忽然想起当日企林把满满一大木桶水搁到我们门口,我说:“企林,你不知道吧,你打来的井水很冷,可我们都觉着很暖和的……”30年后才为此表达了一丝谢意。企林止不住笑。几年前,一次同学们聚会,我因事迟到,急忙赶来是因为应刊物之约写了一篇关于同学、书法家沈鹏的事迹,让他本人看看。我只顾和同学们说笑聊天,没注意企林坐在沈鹏旁边,沈鹏看过一页,他就接看一页,最后竟是他递还给我,我见沈鹏在末一页上写着“知我者瑶均。”再从前往后看,竟有企林改的五六处。一字不甚妥,一个标点用错,他都不放过。我领教了这位审读近亿字、编辑出版学术译著近四百种的编审,他缜密周详,以至于此。大家挥手告别时,我向企林做了个“请”的手势,“也该写写你——”企林笑笑,没说什么。如今,我便遵从企林学长的吩咐,信笔写来,是为序。也算我不食前言,聊表我感佩的心意。

作者简介

  胡企林,1925年生于上海,中共党员。编审、原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解放前接受进步思想,通过地下党的关系进入解放区,旋即进入新华通讯社总社新闻训练班学习、工作。其后,在中宣部宣传干部训练班担任学习辅导员;又在中宣部主办的《学习》杂志担任编辑多年。1958年调入商务印书馆,直至1995年离休。在此期间,参与制定翻译出版外国哲学和社会科学重要著作长期规划、《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规划,主持制定《世界名人传记丛书》规划。1979—1997年参与主编了《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马克思主义来源研究论丛》。撰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创立者亚当·斯密》、名著序言、跋文和出版说明等数十篇。独译或合译《政治经济学原理》、《人口原理》、《论决定自然利息率的原因》、《过渡时期的经济思想——亚当·斯密与弗·李斯特》、《股份公司发展史论》,著译合计逾200万字。现为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顾问。

图书目录

守望耕耘在书林(代序) 
出版工作
积累文化 介绍新知——商务印书馆出版概况
关于翻译出版外国经济著作的几点想法
谈谈1977—1979年间出版的外国经济学著译
传播知识 继往开来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编辑出版工作回顾
关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
学术文化事业的一项基本建设
——商务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出版工作
关于出版改革的探索
要下工夫培养跨世纪的编辑人才
日本翻译出版外国学术著作概况
序言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
——从列宁的一篇书评谈起
过与不及
——编辑工作札记
书册·序文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创立者亚当·斯密
《爱尔兰的政治解剖》中译本序言
《论东印度贸易》译者序言
评约翰·罗的经济思想
简评休谟的经济理论
威廉·汤普逊的经济理论述评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译本序言
《政治经济学大纲》中译本前言
《格雷文集》出版说明
《宪法论》出版说明
《现代英国经济史》中译本前言
学习与探讨
学习马克思,正确对待资产阶级经济学
共产主义理想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学习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的一些体会
科学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学说史的探讨
解放初期的干部理论学习
注意听大课 用心提问题
学习问题解答
学习参考资料
抒怀·访谈
喜做商务人
在八秩寿辰暨经济思想研讨会上的发言
在《陈翰伯文集》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陈翰伯文集》编辑工作旧事新感
展示世界名人的心路历程
——关于《世界名人传记丛书》访谈录
怀念师友
扶掖深情 刻骨铭心
——缅怀一代宗师陈岱孙先生
勇者·智者·贤者
——怀念恩师翰伯同志
昌明教育平生愿 故向书林努力来
——沉痛悼念陈原同志
奇才的风格
——追述陈原同志二三事
永难忘却的纪念
——追忆好友高崧同志
名著选译
论工厂法对棉纺织业的影响的书信 
[英]纳骚·西尼尔著 
附录 部分译作目录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