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名辩思潮的源头:从礼官司到孔丘
第一节 礼官和名学之源
第二节 孔丘的正名说
第三节 管仲和正名思想
第二章 名说谎思潮的崛起:马析和尹文的名学
第一节 邓析:形名之同异和“两可”
第二节 尹文,形名相别不可相乱与相无
第三节 邓析尹文学名学的科学意义
第三章 名说谎思潮的中兴:墨家辩学
第一节 辩不“墨辩”作为逻辑学
一 辩学其学
二 《墨辩》其书
三 辩学其名
第二节《墨辩》的存在论思想
一 物的世界
二 物的实体和性质
三 物世界的秩序
四 科学意义
第三节《墨辩》的认识论思想
一 人的认识本性
二 认识的能力
三 认识方式:直接和间接
四 认识和语言
五 认识和行为
六 因果关系的认识
七 科学意义
第四节《墨辩》的语言哲学思想
一 存在论的语言分析
二 认识论的语言分析
三 语法分析
四 科学意义
第五节《墨辩》的辩学
第六节 “墨”的科学意义
第四章 名辩思潮的大成:公孙龙
第一节名说思潮住友大杨者公孙龙
第二节《公孙龙子》的哲学——思辨的语言分析哲学
第三节《公孙龙子》的存在论思想
第四节《公孙龙子》的认识论思想
第五节《公孙龙子》的语言哲学
第六节《公孙龙子》的逻辑学
第七节“二十一事”和“七说”解读
第五章 名辩思潮的支流:惠施和旬况的名辩思想
第一节 惠施的”辩物“思想
第二节 荀况的正名思想
第六章 先秦名辩学的历史命运
第一节 昙花一现而至晋代已成绝学
第二节“怪”、“小”、“贱”而不容于主流哲学
结语
附录《公孙龙子》注疏(解题·注释·今译·疏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