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中国以唐律驰名世界法律史,如今却要辛勤向外学习法律制度!如果能看透地球运转的原理,看穿人类文化演进的轨迹,不必感到沮丧。一直到19世纪中叶,德国刑法书中,还经常夹杂着一大段、一大段的拉丁文,德国刑法学继受、诠释意大利刑法好几个世纪,到了20世纪,刑法学是德国法学最畅销的出口商品,德国在五大洲建立世界上最大的刑法帝国,让德国刑法学者不管国内地位如何,都能不时出巡海外市场。物理学上,不管有没有必要,还无法让太阳在同一时间照到地球的每个角落,但是透过信息科技的协助,透过网际网络的普及,全球化的意义是:知识的太阳的确可以同时照射到地球的每个角落。20世纪初期,为了唤回离开中国这块土地许久的太阳,有所谓取经西洋、引进国外先进理论和中学西学为体为用的说法。到了21世纪,这样的说法已经霉腐了。21世纪是全球同时对话的世纪,网际网络破除物理空间的藩篱,也破除文化围墙,每一个人藉由和别人不分畛域的对话而确立他的存在空间。1986年初,在德国完成博士学位回台湾之前,有位德国同行好奇地问我,为什么要在德国写博士论文?我的回答是,重点不是在德国写,而是用德文写,因为必须进入德文的对话场域,才能够印证从德国文献上所获得的学习心得。刚回台湾时,顿失对话伙伴的感觉,让我拿捏不准下笔的尺度,一直到1989年认识了schi_inemann(慕尼黑大学)、jakobs'(波恩大学)、puppe(波恩大学)几位教授,我才摆脱无法全面对话的不安。这几位教授,都是在国际上领导刑法时尚的创意大师,和他们对话,可以帮助我扭转无法在第一场域进行对话的劣势,这本书里面所收录的作品,正是过去十几年来,尽量突破物理空间的限制,和世界上领导刑法研究潮流的一些创意对话的纪录。语言所造成的封闭,让任何想超越语言界限进行对话的人,经常必须先耐心地还原对话伙伴的思想,这其间如何恰到好处,如何不会流于翻译,如何不会只是鹦鹉学舌,如何不会涉嫌抄袭,如何不会故意或过失地扭曲,如何能忠实而精准地诠释,是很严肃的一种挑战,也往往是一种折磨,如果不能通过这个试练,不可能找到足以和对话伙伴相抗衡的对话基点,那么,或者根本对不成话,或者只是一场自以为是的自言自语,或者竟是一片面目全非的扭曲。我不真正知道,这过去十几年的记录,是记录了自己所肯定的是,抑或竟沦于自己所批评的不是?所知道的是,始终诚心诚意要走正直的路,所幸,辛苦还受得住,所以也还有足够的力气往前走。因着这还算正面的经验,借这个机会,和刚才学术起步的朋友们分享:不能看轻整理文献的工作,必定能彻底深入,才可能自由浅出,将一本书用一两页、甚至数行字加以精确掌握,不下苦工做不到,没有"我"这个诠释主体,也做不到。这是做学问的基本功,功夫下得越深,越容易找到有效的对话基点。这本书收录的作品,触及刑法基础理论几个重要的部分,但是基础尚浅者不能从第一页读起。我的建议是:先读第三篇故意与过失,而后读第二篇犯罪阶层体系,其后读第四篇客观归责理论,接着读第一篇当代刑法思潮,第五篇以后顺序不论,爱怎么读就怎么读。其中第一篇当代刑法思潮是最近的作品,在海峡两岸几乎同时出版,对犯罪阶层体系的最终反省结论在这一篇文章中才出现;第二篇第二章论及错误与不法和罪责阶层,尚未收录在春风煦日系列丛书中,本书第一次收录;第三篇第一章故意论,则是重新整理客观的故意概念、区分故意与过失、故意与过失竞合以及前年发表的择一故意四篇文章,有些部分是至今尚未发表的新作;第四篇第四章客观归责理论的回顾与前瞻,则是由四篇文章组成:客观归责理论的回顾与前瞻(2000)、dieobjectivezurechnungslehreintaiwan(台湾的客观归责理论)(2001)、客观归责的射程范围(2000)和累积因果关系与危险升高理论(2002),这四篇也尚未收录于春风煦日系列丛书中。学术作品不同于艺术作品之处,在于它们必须清楚呈现学习脉络,才能降低学习成本、提升进步的速度,脚注因此是现代学术著作极重要的学术指针。翔实的脚注是作者对读者最起码的贡献,作者从既有文献中或者找不到灵感,并不表示读者没有能力看出端倪。让读者能按图索骥,重新处理材料,才可能产生新的诠释主体,才能提供思想突破的可能性和进步的机会。即便是批判,也必定蕴藏传承!掩饰思想形成脉络的代价是很大的,最终的结局就是文化没落。本书因为由不同时期的作品编纂而成,批注的方式并不完全一样,不同的批注方式,代表作者不同时期的研究心得,变动的理由,无非是为了降低缮打校对犯错的风险,以及服务读者的方便,而不是为了呈现自已的善变。旧作当中,除了故意论更新部分脚注,并且全部更新批注方式之外,其余维持不变,个中当然不无偷懒成分。八年前,有个学生怪我过于疏懒,因为还没有等到我的教科书。这是个中肯的批评,我的确疏懒。2002年年底中国人民大学冯军教授询问我出书意愿,拖到今年四月底才给他篇章目录,没有冯教授的督促,这本书出不来;他甚至热心引荐刑法专业研究生吕英杰同学帮忙校稿,使我倍感压力。想到吕同学在没有空调的学校宿舍斗室为这本书挥汗校对,不免惴惴不安;也是在她告知部分文章已完成缮打之后,我才捧着良心尽力配合,陆续交出部分稿件。从她透过电子邮件所提出来的问题,包括德文的错字,可以察觉她的敏锐,可以察觉她受过良好的刑法学基础训练,而她并没有学过德文!何其有幸?能拥有如此高品质的校稿伙伴!如果还有错漏之处,那完全是因为原稿错处太多,摘拾不尽!这本书制作期间,冯军教授适有德国行,他为这本书越洋忙碌,所费的心力,直让我觉得坐享其成,不无惶恐!我的学生彭文茂和吴勇毅同学,将故意论一章排版和校对成能交出去的模样,让我不致太过辜负冯教授的鼓励和吕小姐的协助。当代刑法思潮一文,由彭文茂同学负责他所痛恨的缮打工作,他不只是一位缮打者,他自我完成的德文和哲学训练,以及查询资料文献的效率,让我期待他未来能成为学术伙伴。这本书七十余万字,其中大部分的第一稿,也就是将彻头彻尾的凌乱潦草化为方块工整,由恽纯良同学以数不清的深夜到清晨独立完成。这本书扛着这么多恩情,只有读者的热情能够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