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三藏》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是一本关于品牌内涵的书,一本关于品牌思维的书。如果可以有所奢望,还要谈到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希望它是一本可用、易用的书。“用”,在于它不仅是可用的工具,更是可用的方法、可用的思想。希望它能够解决品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具有操作性、可行性,可以告诉我们品牌是什么?品牌如何做?她从哪里来,要到何处去。所以这本书不在于重点引用实战案例,而是阐述品牌管理与案例间的关系,使品牌管理的思想外化为可用的方法,文字间传神达意,让人明确自如。第二点,希望它是一本易于理解、易于沟通的书。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中,文字、书籍为了传播、沟通而存在,任何文化内涵脱离了恰当的沟通方式都难以被理解、流传。我们看学院教育,有学问的教授不一定是授课最被欢迎的教授,经典的管理理论也未必是传播最广的学说,这是为什么?传播是为了理解与应用而存在,需要用人们易于接受、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表达。一些学院理论,可能框架很好很完善,但是了解之后很难去用,这又是为什么?我们举个例子,小时候孩子学算术,往往抽象的1+1运算,孩子很难体会。但记得儿时,当大人问,你手里有一支冰糕,叔叔在给你一支,你一共有几只?孩子总能很快地回答有2支……所以,沟通是一种艺术,当我们用逻辑陈述这个事物时,不仅仅要考虑逻辑本身,更要考虑听者对沟通方式的熟悉程度,我们只有用人们已经理解的沟通元素才能更好地进行沟通。所以我希望这本书是易于沟通的,用人们已经了解的、熟悉的事物表达品牌管理的思想。如同与不懂营销的人谈营销,怎么满足客户需求可能很抽象,但是如果讲,营销就像我们喜欢一个人,因为喜欢所以希望接近她,就要了解她有什么样的爱好,她喜欢什么人、什么事,不喜欢什么人、什么事,然后用行动证明自己就是那个可以让她喜欢的人……这样讲的营销论可能会更容易理解。所以这本书会是一本用我们熟悉的事物表达的书,希望是一本容易理解的书。第三,希望这是一本深透的书。太多书产生着,遗弃着,翻阅过后,可以回味者寥寥。真的有哪些书我们记住了什么?哪怕是一句深刻的话,或是两句。而能让我们回味阅读的书竟是更少……这本书会是一本容易理解的书,但并不代表是一本流于庸俗的书。它在谈品牌,实质上又不是讲品牌,表面上讲理论,却又显得“亵渎经典”,玩世不恭的后面是在平静地讲述如何驾驭品牌的内涵……希望阅读它,能够深刻地揭示一些内在的东西,深刻而透彻,能够感到耐人寻味。 所以,我希望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它是一种感受,易于应用,易于理解,深刻而透彻,让我们感觉耐人回味……